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特殊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影  闻荻江 《自然杂志》1999,21(3):149-153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介绍了这类材料的基本导电理论、特殊效应理论、主要应用概况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孙建华 《科学通报》1995,40(5):396-396
高维同宿分支或异宿分支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系统维数的增高,这类分支问题往往比较困难.我们在文献[1]中考虑系统  相似文献   

3.
铁电体-金属纳米微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金属微粒弥散相与氧化物电介质(玻璃或陶瓷)基体所构成的复合材料体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这类材料在光学(光吸收、散射、非线性)、电学(隧穿效应,电致发光)、磁学及催化等方面均有一些特殊性质,使这类材料体系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这类材料的制备主要是采用溅射法和溶胶-凝胶(Sol-gel)法。限于技术上的原因,上述材料的基体主要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氧化物体系,包括SiO_2,Al_2O_3和ZrO_2。  相似文献   

4.
励碧华 《科学通报》1991,36(6):430-430
含稀土-过渡元素金属-金属键的配合物可能潜在着特殊的催化性能,并在理论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但迄至今日,对这类化合物中稀土与过渡元素之间是否直接成键的问题尚正在讨论.凡有产物的单晶结构测定数据的报告认为其中无稀土-过渡元素金属-金属键的存  相似文献   

5.
王耘波 《科学通报》1994,39(21):1955-1955
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的一共同特点是在结构上都有Cu-O层.大量研究表明:Cu-O平面对这类超导体的超导电性起关键作用.为了正确认识Cu-O面在超导电性中所起的作用并探索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机制,取代Cu晶位的元素掺杂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铁和铜在原子序数、电子结构和离子半径等方面比较接近,铁元素的掺入将取代这类  相似文献   

6.
杂交瘤和重组DNA技术使我们对了解神经系多功能的分子基础有了很大发展的可能.这里要介绍的是这类新技术在下列方面的研究;(1)细胞膜渗透性的分子性决定因素;(2)神经系统的异质性;(3)神经的发生学事件.由于这些研究还是近年的事,所以还不能给出充分的解答,而是介绍开辟成功道路的战略.这里只是强调几个特殊问题,希望这些战略能够应用到神经生物学的更有趣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杨光第 《科学通报》1986,31(18):1439-1439
冠醚化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络合功能,将在仿生学、生物物理、医学和农药等领域起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关于镧系元素的冠醚化合物的研究成果却报道的极少,而在这类化合物中只有三个做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非金属导电体英国科学家已发现了第一个非金属导电体,该导体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273℃)时在二维空间中导电.利用这类“分子金属”可以缩减对贵重金属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计算机中电磁元件的费用.因此世界上有很多研究者目前正在研究制造具有金属性质的非金属固体的方法. 至今大多数分子金属只在一个方向导电(由于  相似文献   

9.
海洋漂浮生物(neuston)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主要栖息于海洋的最表层(包括栖息于表面膜和海、气界面层的生物).由于这个最表层具有特殊理化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群落,而且是很多经济鱼类的鱼卵和仔鱼的集中场所,故研究这类漂浮生物,不论在理论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或实践上(水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有一定指导意义.可是,这个群落的生态研究,过去被忽略了,直到六十年代才逐渐引起海洋生物学工作者的重视,并陆续  相似文献   

10.
解一类非线性极大极小问题的熵函数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黄震宇  沈祖和 《科学通报》1996,41(17):1550-1554
在非光滑优化中有一类特殊的问题,常常出现在工程设计、电子线路规划、对策论中,称为非线性极大极小问题。由于目标函数的非光滑性,给解这类问题带来一些困难。从1987年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从熵函数入手,已做出了一些很好的结果,如文献[1~5]。但是,这些方法都局限于求离散函数的极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也会遇到一些连续型的情形。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类新的熵函数,用于解连续型非线性极大极小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第四主族金属硫族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晶体结构与组成.理论计算预测这类材料的二维晶体具有优异的热电、铁电、压电等性能.但是,目前这类材料的二维结构与性质研究的实验工作尚未系统展开.本文以这类材料二维结构与性质的关联性为切入点,系统展示了这类材料二维结构的合成进展,总结了其二维尺度上的独特性质,并对这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林巧稚  宋鸿钊 《科学通报》1965,10(3):212-212
由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是人体的一类特殊肿瘤。在中国和亚洲各国都比较多见。良性的滋养细胞(葡萄胎)肿瘤虽然对生命的危害不大,但如一旦变为恶性(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则由于转移早和病程快,死亡率很高,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生命。这类肿瘤发病开始时间较易于追溯(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发病的过程也较短,易于探索有关发病的各种因素,因而是研究肿瘤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对象。此外,由于这类肿瘤来源于异体(胚胎)细胞,研究它的生长和发展规  相似文献   

13.
李晶 《科学通报》1995,40(1):36-36
LB膜技术是利用特殊的装置将有机分子以单分子层的形式转移到固体的表面,形成具有规则排列的单层或多层.这些超薄的有机分子膜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深入研究这些物质的性质,排列状态,对于加深理解有机超薄分子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扫描探针式显微镜SPM(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扫  相似文献   

14.
谷超豪 《科学通报》1978,23(6):335-335
一、引言 多自变数的混合型方程可以提哪些适定的边值问题?这个问題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适当的工具,现有成果还不是很多。 我们用K.O.Friedrichs的正对称方程理论,就一个特殊的方程作了较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大明  沈有根 《科学通报》1996,41(2):115-117
起因于Hawking辐射的黑洞量子力学不稳定性的发现是近20年来量子场论中的最重要进展之一.这个重要的理论发现,不仅解决了黑洞热力学中存在的矛盾,而且深入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热力学和引力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蒸发和吸积等物理过程,宇宙中黑洞必然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深入研究这类黑洞的Hawking辐射,显然对于人们完整认识黑洞这种暗天体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低维引力理论研究是理论物理中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它对于量子引力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应的低维黑洞研究也日趋活跃.在文献[9,10]中分别对1+1维和2+1  相似文献   

16.
杨健美 《科学通报》1994,39(23):2147-2147
ABO_3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电、磁性质,良好的催化性能及气敏性能,在固体物理及固体化学领域中受到人们的重视,ABO_3型稀土镓酸盐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它在发光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钒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过渡元素之一,作为取代离子形成LnGa_(1-x)V_xO_3化合物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着重对这类化合物中钒离子的价态及钒取代镓对化合物结构,磁性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稀土元素的近邻环境与化合物性质之间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飞碟”热开始以来的近三十年中,显然已从幻想和想入非非者的性质转变成真正的科学研究课题。“飞碟”这个耸人听闻的术语已正式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对这类报告的研究称为“飞碟学”。这种飞行物的本身,由于并不确实存在而不可能被研究。“飞碟学”这个词具有一门真正科学的全部特征,然而,这门特殊的科学分枝却还没被承认为科学。“飞碟学”能被认为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或者是一门未成熟科学,或是一门未来的科学吗?或者仅仅是歇斯底里的一种代名词?所有的研究工作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 飞碟学已被“传统”科学摒弃。这种对不落陈套的新思想的抵制,在飞碟学的许多参与者看来,这就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习语的鲜明特点:形象生动、比喻意义丰富,有时在原语中独有而在译语中缺失.功能对等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对译文的反映这一重要因素,这一理论对英语习语翻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了与物有关的习语作为研究对象,以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为指导.将这类习语的翻译方法初步分为三大类:直译、找对等物、忽略物体意译.  相似文献   

19.
方维海 《科学通报》1993,38(13):1188-1188
1 引言目前激发态反应的理论研究大多局限于小分子,一是因为光化反应的机理相当复杂,二是因为激发态反应途径中的中间体、过渡态等构型难以优化,且要花费大量计算机时.人们研究较多的是小分子甲醛.对于稍大的分子如甲酸,仅见到有关光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其机理的理论探讨未见报道.丙烯酸是最小的不饱和羧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使得丙烯酸具有特殊的光谱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气态丙烯酸热脱羧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和理论计算已有报道.Robert 等人对气态丙烯酸的光致脱羧反应,从实验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20.
离子轰击对钢中碳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欣新 《科学通报》1993,38(8):763-763
离子渗碳是继离子渗氮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渗碳方法,其特点是质量好,速度快,污染少,因此十几年来发展很快.虽然对离子渗碳理论和工艺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由于对离子渗碳过程还缺乏认真细致的分析,因此目前对离子渗碳速度快的原因仍然众说不一.从渗碳理论可知,决定渗碳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渗碳过程的边界条件和碳在钢中的扩散系数.马欣新已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