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春春 《科技信息》2010,(34):41-41,43
省略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共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在英汉语言中,这三种省略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中省略的应用,英汉两种语言形合及意合的特点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必然的,无法消除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字本身,更体现在文字所附着的思维方式,甚至是文化内涵上。即,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潘正芹 《科技资讯》2011,(29):207-208
英汉体现的是"形合"和"意合"两种不同的思维,中国学生常用"意合"思维写英语作文,结果句子散乱,主题不明确,本文探讨的是如何把这种思维转换成"形合"思维,通过"形合"句子结构,凸显篇章主题。  相似文献   

4.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思维表现于语言之中。汉英两种思维及其语言特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汉民族思维倾向于内向性,汉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意合。英民族思维倾向于外向性,是一种综合一分析型语言,重形合。  相似文献   

5.
刘坤 《科技信息》2006,(10):116-118
语言的许多形式问题实则都是基于其内在的机制而发之于外在的表面现象.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组织特点_意合和形合着手,分析其结构背后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及认知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时进行必要的结构转换,这无论是对于实现译文的"信",还是摆脱译文语言的"翻译腔",都是很必要.  相似文献   

6.
王辉 《科技信息》2012,(32):172-173
“翻译腔”是大学生英汉互译中十分常见的一个问题。分析并找出“翻译腔”形成的原因对于完善译文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指出“翻译腔”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及思维模式,尤其在于译者对西方文化及思维模式的隔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种较为切实可行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英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民族重理性分析而汉语民族重整体领悟,反映在语言上则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即英语语言注重形式逻辑,语法较严格;汉语语言形散神聚,注重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8.
董海荣 《科技信息》2009,(3):306-307
形合、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本文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成因以及它们在词语的语法形式、句子成分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一些对翻译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汉语意合的特点和英语形合的特点决定了汉译英过程中处理逻辑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和句法差异入手,归纳了汉译英中处理逻辑关系问题的两个步骤:一、正确理解原文逻辑关系;二、重组句法结构。同时探索了汉译英中处理逻辑关系的基本策略如:调整句序、变换动词形式、添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等。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英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民族重理性分析而汉语民族重整体领悟,反映在语言上则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即英语语言注重形式逻辑,语法较严格;汉语语言形散神聚,注重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1.
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意合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琴  王李俊 《科技资讯》2010,(35):248-248
中国和西方文化是两种相互独立,自成系统的文化体系。这与两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自然环境和语言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就对自然和语言两种环境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深层次分析,努力打破隔阂,为创建"地球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形合、意舍是英汉两种语言最主要的区别之一。一般说来,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形合与意合的表现都有其深层的文化根源,正确认识形合与意合的特点,对于英汉互译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就英汉翻译中如何根据这种差异进行结构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岳鹏 《科技信息》2010,(17):165-16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首先通过对形合与意合进行概念限定,提出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并从形合意合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探讨了语言使用者的所特有的哲学观及思维习惯则是产生其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而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思想工具,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西化在哲学和人们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在造句、表情达意时的用词、结构以及排列顺序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对比,对我们的翻译教学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形合意合既是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又是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在汉译英中如何实现意合向形合的转换是本文的关键。通过增添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形式主语和合形式宾语、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人称代词、使用省略等途征实现意合向形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 ,实体的宇宙观确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和美学特征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近代欧州艺术再到现代西方艺术 ,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宇宙观不断的创新、发展并演绎出了西方艺术美学的理论与艺术实践 ,显示出了不同于中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实体的宇宙观确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和美学特征,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近代欧州艺术再到现代西方艺术,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宇宙观不断的创新、发展并演绎出了西方艺术美学的理论与艺术实践,显示出了不同于中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意合也是英语和汉语语篇组织的常用手段.该文对比英汉语言各自特点,在英汉互译时应注重策略,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