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泰山日出的气象条件及气候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根据泰山日出的气象条件及气候概率,指出了泰山日出的最佳观赏时机。  相似文献   

2.
登临泰山顶峰,观赏海上日出,是每个赴泰山旅游者的心愿.但很多人不能如愿以偿,这除了天公不作美之外,就是没有掌握天文地理因素所致.人们知道自转着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有周年回归运动.也就是地球在轨道上有南北向大约一亿二千万公里的移动.这就使得泰山顶峰观看日出的方向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有偏离正东以北或以南约30°的角度.也就是太阳赤纬的变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二首) 泰山日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来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奇特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眠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风景的工程,却砌成一度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  相似文献   

4.
泰山风景区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经过数亿年的漫长演化,泰山形成并保留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地质旅游资源。泰山又于2005年8月第四批列入国家地质公园。要借建立泰山国家地质目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泰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泰山风景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天文地理的角度对蒙山顶峰观日出海上的季节与日期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计算知,在蒙顶是可以看到日出海上的,且可能看到日出海上的日期多达220多元,但由于受地貌和天气双重因素的影响。在蒙顶实际可见到日出海上的日数仅剩98天,即在蒙顶实际能看到日出海上的季节为冬至及其前后。  相似文献   

6.
泰山石刻的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石刻记录了古往今来旅游者的游踪和心迹,是一部展开的泰山游览史,成为泰山景观的精华。泰山石刻对旅游者的吸引是综合的,其旅游价值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8.
泰山的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凝结着历代各阶层人们的关爱与呵护。古代的帝王、官员、僧侣以及普通的黎民百姓在泰山上种植、保护泰山树木的行为和绿化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出于朴素的生活需求和增强观赏性的目的种植泰山树木阶段,逐步进入对泰山神灵的敬畏,有意识地保护泰山树木阶段,最后出于人树长期相处的感情融合,上升到关爱、呵护泰山树木阶段,达到人与自然的争谐相处,与今人的绿色环保意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上面两位老师分别讲的泰山是“封禅泰山”与“人文泰山”,我这里所讲的泰山则可称“信仰泰山”与“天下泰山”。说起中国的名山大岳,许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有的信仰遍及一省,有的更远及数省,然而影响则是远及中国全境,却只有一座东岳泰山。为什么其他名山的影响仅限于一域,而泰山的影响却能遍及全国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新构造运动在泰山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泰山各种地貌景观与新构造运动的成生联系,同时对泰山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运用Horton定律以及分形分维理论与方法,对泰山(本部区)地区水系、流域的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泰山水系的分布格局、结构特征,区内水系发育的差异性;分析影响研究区水系网特征形成的因素,并探讨其发育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抬升对全面认识鲁西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采自蒙山山脉的6个岩石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自晚白垩世开始快速抬升,经历了70~43 Ma和32~20 Ma两个快速抬升阶段,并且蒙山的抬升表现出加速抬升的特征。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快速抬升与其毗邻的泰山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蒙山的整体抬升略早于泰山,并且鲁西隆起的抬升表现出由南向北的抬升序列。蒙山的两期快速抬升事件很好地对应了济阳坳陷在这两个时期经历的构造沉降和区域隆升过程,表明新生代蒙山的快速抬升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隆拗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前秦时期,泰山便成了山东最初的佛教中心。世云北魏造像,北齐刻经,是说北朝的佛事活动已经形成了带有倾向性的时代特征。洪顶山关于僧安道壹的碑、铭、题记提供了他山不可比拟的史料,为研究山东境内的北朝佛经刊刻活动及僧安道壹其人提供了新的实证。  相似文献   

14.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泰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来全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22.8%,人为干扰区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30.9%,人为干扰是研究时段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成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纯林改造和景区建设活动,提高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也加剧了部分区域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研究还证明了景观格局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具体表现为景观结构多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泰山文化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的整理和研究,对有关泰山文化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了泰山文化研究所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泰山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封禅文化,宗教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泰山文化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今后泰山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济宁铁矿属于鲁西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呈条带状赋存于济宁岩群中。它与赋存于泰山岩群中的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其独特之处。从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铁的迁移与富集等方面对济宁铁矿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济宁铁矿是山东境内的新类型铁矿,它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蚀状态下的太古宙克拉通绿岩带。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泰山     
孔子思想万世推崇,泰山精神博大精深。然而就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未多见。本文探讨了孔子与泰山在地位、精神内涵方面的相通性、孔子与泰山的历史关联性以及孔子思想在泰山上的新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出秦代竹简与封泥上,有"泰山守"与"泰山司空"之官名,二者皆为秦代管理泰山所置职官。"泰山守"应为守山之专官,而"泰山司空"则为管理泰山土木工程之官吏。秦代这一制度,为泰山设立专官之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