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诚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5):381-387
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与互联网有关的借贷业务和模式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张。为解决网络交易平台因金融和互联网创新产生的一系列潜在的风险问题和技术问题,本文通过P2P网贷平台运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分析,研究其运行体系中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中产生的风险机制,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达国家特定信贷平台的风险生成机制以及监管制度,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在P2P网贷平台风险生成有关机制、原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有关P2P网络信贷监管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为我国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提供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扬 《华东科技》2014,(7):60-62
中国互联网金融能否领先于全球,P2P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看监管能否创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一直是媒体和公众热衷的话题,P2P网贷去年爆发过一轮倒闭潮,2013年初至今,短短一年间已经有超过100家网贷公司出现各式各样的风险事件,即使P2P行业的龙头企业也被爆出资金卷入房地产,可能导致连锁反应,且不论这一事件是否真与P2P业务有关,但是P2P网贷行业暴露出来的风险毋庸置疑,也一直让我们这些从业者反思。  相似文献   

3.
继2013年的倒闭潮,2014年至今,P2P网络借贷平台跑路现象已经从小平台逐渐蔓延到中等平台,对行业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平台出现倒闭的前奏基本是平台出现提现问题,而背后的原因却各不相同,主要有欺诈风险、自融风险和运营风险。国际上普遍将P2P网络借贷纳入现有监管框架,注重行为监管,根据业务的实际性质,归口相应部门进行监管。并均要求平台公司进行注册,同时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以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校园相关数据,了解大学生对P2P融资平台的认知度以及对P2P平台的接纳的可能性,同时采取头脑风暴、Delphi方式,对收集数据进行SWOT分析以及对当前该平台发展现状问题识别出暗藏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措施,最终得出结论,完善大学校园P2P融资平台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资金交易的中介服务平台,它是民间借贷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一种创新模式。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本质和运营模式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特征和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实践对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P2P即点对点信贷,是一种新生网络借贷模式。然而其法律监管仍处空白,存在很大风险。本文旨在分析P2P模式本土化以及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影响,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与运用,近年来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但目前鲜有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构建P2P网络借贷的风控体系.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我国P2P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聚集点,其次对P2P平台风险的预警指标进行量化,最后在我国P2P平台风险控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借鉴国内外P2P平台风控的优点,创造性地提出P2P网络贷款企业、借款人、出借人、第三方"四位一体"式风险控制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模式之一,是一种网络化、突破门槛和地域限制的投融资活动。然而,P2P网贷行业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风险和弊端开始显露。该文立足于P2P网贷平台,研究网贷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而对我国P2P网贷平台及相关监管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P2P技术的完善成就了诸如PPStream,UUSee、QQLive、PPLIVE等等P2P网络电视软件的涌现。由于P2P技术的自身的属性,P2P网络电视在内容、资源、监管等等问题上都有着与传统电视媒介的区别。P2P网络电视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没有完善,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建辉  黎绮熳  谢永通 《河南科学》2020,38(8):1305-1314
研究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传染现象,利用Copula方法建模以刻画P2P网络借贷市场间的相依结构,并基于模型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五个区域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模型的相依性测度对区域风险传染的现象做出进一步分析.实证发现,P2P网贷行业指数具有"尖峰厚尾"的分布特点,二元t-Copula函数对于P2P两两区域市场间的相依结构刻画效果较好,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传染具有地域间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市场之间存在弱相关性,而不存在显著尾部相关.因此认为,由于当前的行业发展存在地域割裂性,不同区域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P2P网贷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各个行业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其中。在监管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须及时厘清该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监管缺失、平台担保等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P2P网贷平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小微企业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融资难仍是阻碍其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以P2P为代表的融资服务模式,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也暴露出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风险分担模式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基础上,解析P2P借贷的特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移动P2P网络中的可信决策问题,单纯地依赖信任模型或者传统的风险评估手段都不能加以解决,根据对信任、风险以及两者在决策中的关系分析,将风险和信任量化并融合,建立了一个分布式的决策模型DDM.DDM模型基于效益理论描述了节点在协作过程中的收益(benefit)和损失(cost)之间的关系.节点基于信任关系、所期望的最...  相似文献   

14.
P2P网络平台信贷风险安全是保障投资收益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风险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信息模糊性及主观性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构建总体评价框架及运用改进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依此建立了信贷风险评价模型,并对五家网络平台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大平台公司风险等级较高,处于良好级别,而小平台公司评级较低,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研究结论为P2P网络平台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借贷对于盘活民间资金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然而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发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地带。我国P2P网贷平台金融犯罪的类型主要包括非法集资及平台跑路,具有隐蔽性、危害范围广、投资者维权困难、存在三个辨识点的特征。监管漏洞是我国P2P网贷平台金融犯罪泛滥的重要成因,应从P2P网贷行业立法、明确P2P网贷行业监管部门并增强各个部门监管的协同性、构建P2P网贷企业运营大数据监管系统、严厉打击P2P网贷企业金融犯罪的行为四个方面来治理P2P网贷行业的金融犯罪问题,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雅丽 《甘肃科技》2012,28(11):24-25
介绍了P4P产生的原因,针对P2P,技术的带宽问题及其相对于运营商的弊端,对P4P与F2P进行了比较,提出了P4P改进的方法,分析了P4P的应用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刘刈 《实验室科学》2011,14(4):133-135
P2P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应用的热点,如何有效地运用P2P技术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P2P基本概念及三种结构模式和基于P2P技术的校园网络应用.P2P技术的大量应用给校园网带来了网络拥塞、安全风险等问题,结合该技术的特点,设计了流量控制模型,并对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等网络(Peer to Peer,P2P)的框架结构对于P2P网络的开发和使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P2P的特点,采用构件方法,建立一种面向服务的P2P网络框架结构,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的框架结构简单有效,适用性强,可以有效提高P2P应用软件开发速度,减小开发难度,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P2P流量的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斌  孙学康 《科技资讯》2006,(5):109-110
结合现阶段P2P网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P2P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P2P流量问题的一个方案。最后展望了P2P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P2P流量识别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用户之间信息的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技术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P2P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网络中的应用形式,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性能。因此实现分类、标识和控制P2P流量越来越成为企业、网络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2P技术的应用现状、P2P流量的特性以及当前国内外对P2P流量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几种典型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