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控制、沟通、激励等.其中,计划是方向;组织、控制、沟通,是落实;激励是动力,因而我们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激励机制.现在,其中的物质正激励机制和物质、精神的负激励机制已经建立,而精神正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应当补充完善和有效实施.精神正激励,可以满足参训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其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它的完全建立和实施,使项目管理手段完整,动力作用全面.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把学生抱在怀里,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这就是教师的角色——要像爷爷奶奶一样关心孩子,要像爸爸妈妈一样耐心教育孩子,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孩子谈心、交心.  相似文献   

3.
创新方法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记 在"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符号的当下,关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显然已经无须多嚼舌了.然而是否就能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已经真正认识和不断实践着创新呢?抑或我们真正在从事着创新,并享受着创新所带来的成效呢?  相似文献   

4.
“三螺旋模式”中的高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灵 《创新科技》2006,(11):16-17
钱学森院士说:上个世纪30年代的加州理工学院,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5.
正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否实现2020年"万侨创新"的六大目标?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现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成为了时代主旋律,放眼未来五年,可以看到"创新"已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根据国务院侨办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实现"万侨创新"的六大目标。由是观之,"十三五"规划所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可谓"口味"多样,它将会陆续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  相似文献   

6.
张慧玉 《世界知识》2012,(10):26-27
2012年4月16日,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石原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他说,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它,还可以派驻警察.近年来,石原一直有从个人手中"购入"钓鱼岛的想法.他在2010年10月的电视节目中就曾经透露,自己已经与"岛屿所有者"进行了"购买"交涉,目的是防止这些岛屿"落入外国人之手".  相似文献   

7.
正"克隆狗狗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只能复制它的身体,却要不回它的灵魂。"今年2月,美国明星芭芭拉·史翠珊的两条宠物狗被媒体曝光后招来不少争议——这两条狗是克隆来的,它们的原型是史翠珊的一条2017年因病去世的宠物狗。克隆宠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我们生活了。  相似文献   

8.
励精图治三十载,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别国模式,坚持中国特色,致力于创新中国模式.由于中国发展"举世瞩目",从而也就有褒有贬,有支持有阻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负面影响加大.因此,需要清醒镇静、坚定信念,既防"捧杀",又要应对各种干扰,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漫谈WiFi成瘾     
虽然移动数据已经发展到了5G,网速已经可以媲美家中的WiFi环境,但是那价格不菲的流量套餐却让许多人束手束脚地节约着使用,WiFi便成了广大手机用户的“心头好”.去别人家里做客,很多人进门第一句话就是“你家WiFi密码多少?”去餐馆吃饭,开口就问服务生WiFi网络名称和密码,在服务员递过便签纸后,才心满意足地坐下“蹭网”.诸如此类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见惯,甚至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实写照.寻找WiFi信号、询问WiFi密码、连接WiFi,这一连串动作可以在瞬间完成,为的就是保持自己随时“在线”的状态.若是遇到WiFi连接不畅或速度缓慢,而本月数据流量又早已用光的情况,除了无奈地一遍又一遍地选择重新连接,用户的抓狂心情似乎无法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钱学森自己其实是有答案的。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办学模式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来?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这种模式说到底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法雷奥(Valeo)的理想是将最具创新意义的技术融入到数亿人驾驶的车辆之中。如何实现这个伟大抱负?用‘创新’的定义来说明:创新就是可以市场化的发明创造……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中,我们力求在最广阔的领域中推动创新,这就需要与公共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客户和供应商等各方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打开一张报纸,照片上的景象可以像电视节目那样动起来。而仅仅十年后,它就变成了现实——电子纸显示技术能把所有你想看到的东西都显示在"报纸"上"显示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因为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它——街头的大屏幕、家里的电视机、BSV液晶拼接的荧光屏、手机和快译通等。显示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大到卫星监测,小到看手机、玩游戏都需要显示器,可以说,显示器已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伴随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广播电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浪潮的洗礼.作为电视节目的源头,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系统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节目的来源和制作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改变.这些改变直接促成了数字多媒体综合信息直播系统的提出.短信业务的迅速崛起,使数字电视广播电视业务的互动发展成为非常明显的趋势.要实现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就需要一套基于数字电视的短信平台系统.在了解、研究短信业务的基础上,以目前最为流行的SMS短信为研究重点,通过对CMPP协议的研究,结合模块化设计原理,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短信平台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短信平台系统中的短信管理模块.  相似文献   

14.
正当你还在关注博客人气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织围脖了,当你还在紧盯微博粉丝数增长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玩微信、发朋友圈了。稍微慢一步,你就显得"OUT"了,这就是互联网速度的现实写照。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此,对基于受众基础之上的新闻媒体更是如此,一旦不能跟上受众需求的变化,就可能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里。可以看到,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伴随观念和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虎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275-276
解说词的创作,关键在于处理好解说与画面的这一辨证关系,只有将画面语言与有声语言合理、恰当、交并地运用,电视节目才能真正地起飞.属于电视节目自己的人声语言形态,就是"主持人"的语言形态,以及现场声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6.
郭巍 《科技潮》2011,(4):72-72
开栏的话为了弘扬在"科技北京"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业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使北京成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的沃土,本刊自本期开始邀请在北京创业,并取得成功的知名人士,撰写个人或团队在创业历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以飨读者。这个时代,"你"是最重要的2008年开心网开始创立的时候,我们认为互联网已经进入了这样的时代,就是"你"的时代。2005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出来的年度人物,就是"你"。而这个"你"不是一般的你,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有些模仿,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有些模仿,创新可在其中或之后出现.模仿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中的一小段路程.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警惕"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第一,关于南湖藏书楼.修建南湖藏书楼纯粹是个人的爱好,主要是为我们自己的阅读和研究服务.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观点很能给我们以警醒和启迪,那就是自己把书读好就行了,不要去勉强别人.近三四年来,南湖藏书楼成为了学界同仁和文友们快乐聚谈的一个场所. 第二,为什么选择"南湖藏书楼上谈著书"这个主题呢?原因有二:一是考虑研讨会的连续性.第一次的主题是"南湖藏书楼里话藏书",第二次的主题是"南湖藏书楼上好读书",今年是第三次.三次研讨会既各有侧重点,又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前已经谈过"藏书"、"读书"的话题,所以这次就谈"著书"的话题.二是考虑研讨会主题的社会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日前,在上海市科技系统纪念建党97周年主题活动暨中科院神经所克隆猴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报告团成员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九死一生"与科研豪情。力排众议建立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自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  相似文献   

20.
徐雁 《安徽科技》2003,(5):44-46
对于基因的科学研究,是从发现基因的传递规律开始的,1965年,一位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现并发表了有关基因传递的规律.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了基因--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模型,即我们在中学教科书里读过的"DNA双螺旋模型".20世纪70年代,人类破天荒第一次真正能够拿出基因来做试验,即建立了可以称之为"遗传工程"或"分子克隆"的技术,并第一次用拼凑基因的方法建立了人为的生物,尽管还不完全,还很简单,科学家却用一些基因生产出了"遗传工程"的产品--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