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一位兼长诗词的作家,他的词作在当时“花间派”中是成就较大的,同其它花间词人相比,韦词在抒发感情和语言表达上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坛上为词的发展和风格的多样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韦庄都是花间派的大家 ,但语言的运用、篇章结构的安排、意境的营造等各具特色 ,他们独特的主导词风各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词人  相似文献   

3.
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广东文人园林规划理念变化,阐述其意境创造特色和手法,指出当前的问题和课题.  相似文献   

5.
陶艺是泥(釉)、水、火的陶瓷造型艺术,其丰富多彩的造型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使陶艺作品肌理美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运用。本文从陶艺作品肌理的设计制作方法、构成形式和肌理自身等方面阐述陶艺肌理表现与陶艺设计的关系,论述陶艺肌理设计搭配的重要性及其对陶艺作品的最终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五个方面分析苏词意境创造上的艺术特色,苏词意境取境高逸,新奇迭出以显自家面目,独特的含蓄,高度的典型化以及自如的流动和转换,尽显苏轼一代大词家之本色。  相似文献   

7.
王维在禅悦思想的影响下,不断体悟禅家“平常心是道”这一精神世界,从而使自身进入了“心与境寂,道随悟深”的“无我”境界,在物我相融的境界里塑造了一个平和宁静的空灵的禅悦世界,为人们展现了淡远含蓄、玲珑澄澈的空灵之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8.
《离骚》达到“化境”: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者水乳交融,最能传达屈原的真体验;《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并非简单的象征,“香草美人”和其它意象构成意境,传达出正在出演悲剧的大志士的真体验;《离骚》役使神祇灵物的幻想,并非由“浪漫主义手法”炮制,而正是屈原真体验的本身。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20世纪哲学家兼美学家的方东美,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整体上呈现出了广大和谐之美.其艺术意境主要表现在:冲虚空灵、积极雄健与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0.
从诗歌的意境与禅趣赏析入手,可以发现实验组诗《天生丽质》在通过现代汉语与现代形式向古典诗境的有机转换与完美呈现中,体现出诗人沈奇以"古典理想之现代重构"进行诗歌文本实验的初衷,表现了他探寻文化记忆里诗美和诗境,以及在沟通古典传统与现代汉语和现代意识诗性联系的多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走出室内向大自然寻求更多的艺术养分,无疑是一种提升自身艺术修为的捷径。写生使艺术家在生活中得到励练,是对生活的从新认知、对美的真谛的探索。在写生中不断累积经验,创作出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水彩画漂洋过海在我国有近几百年的历史,吸收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底蕴,形成了符合中国人审美口味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与形式上相互借鉴与补充,使艺术产生了极强的绘画韵味,水彩风景写生的意境美——水之灵韵性。引领观者到了一个新的画外之境,从而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和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陆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对自动化程度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自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各种自控系统也在这种广泛的需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工业和制造业对电控、仪控一体化及管控一体化的需求,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集成度控制系统的需求,加上PC机技术的日益完善普及使其性能价格比日益提高,为一种全新的自控系统解决方案--PC-based控制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与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在文艺的本质、审美特征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两者都强调文艺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并认识到由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文艺应通过感性经验的形式唤起欣赏者的联想 ,从而尽可能丰富地表现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强调通过直觉、妙悟来体味艺术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吴思妍 《科技信息》2012,(10):35-35,37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今后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涵义的概述,探讨了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并对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创作规律必须深入探究作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普遍考察作家的创作心理,大体会经历进入、创作和退出三个阶段,呈现出“敞开和解放、狂热和忘情、幻象与幻化、焦虑与痛苦、冷静与超然”等主要心理状态。这些状态体现为多元成份的集合与交错,此起彼伏推动作家寻找和进入创作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个人信息数据化之后,尽管发生了识别标准升级、社会属性增强、权益主体多元化的变化,但从数据经济健康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角度出发,仍应将个人信息界定为数据主体的一项民事权利客体。不同的是,个人信息权因蕴含人格商业化利用权而应界定为主观权利,相应权利配置应遵循数据主体、数据生产者和数据分析者为价值所做的贡献这一基本经济逻辑展开,形成数据主体的个人信息主权利和数据控制者的数据用益权的主从二元权利结构,并将公共利益保护作为权利行使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对其词的翻译为例证,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方法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象和意境是有联系的 ,但又有区别。本文探讨了意象与意境的本质及内涵。意境指的是一种艺术的精神境界 ,只有借助于意象 ,使审美超越审美 ,进入一种精神、文化、心理的体验空间 ,意境才会出现。艺术语言的美往往是借助“意象”这个中介来传达的 ,但并非每一个意象都能构成意境 ,一旦艺术语言达到意境这一审美层次 ,那就是特殊的神韵和空灵之美的完美结合 ,就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意境美的探析是在美学的范畴中基于漏窗艺术形式而进行的,以“象”为切入点,由先秦“尚象”传统中对“象”的理论论述为起点,梳理“象”从先秦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变的系统性理解。运用“立象尽意”“观物取象”“象外之意”到“取之象外”命题的提出,阐述“象”与“意”、“罔”与“境”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结合漏窗艺术的设计规划,研究发掘在审美观照中“象”“意”“境”三者对“意境美”生成的理论基础,最终生成关于“意境美”的内在性理论途径是“意之所随者”之地的阐述;“意想”景物叠加产生审美模糊上升到意境美的途径而空间场域中物象之间组合形成一种内在相关的空间化,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境域,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