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现存建安“同题诗”和“唱和诗”可以考见,邺下诸文士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丕植争储”的政治漩涡,他们的诗歌创作与“丕植争储”这一政治事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出独特的政治品性,是建安诗风“慷慨多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邺下文士的公宴诗对曹氏父子歌功颂德,游览诗呈现出与曹氏父子的冲突,邺下文士的两个情感世界预示着生命意识浓烈的魏晋时代即将到来。谢灵运的士族身份和贵族情趣使《拟邺中》正文充满对贵族式饮宴、游览的向往之情,刘宋统治者对士族的压迫促使谢灵运在诗序中表达了不满和怨愤。在怀旧与现实的冲突中,谢灵运的情感世界出现分裂,《拟邺中》的创作主旨遂发生了偏离。所以,《拟邺中》有深刻的意蕴,并不是为了追攀陆机的炫耀文才之作。  相似文献   

3.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文学成为集团内部文人宴集、游览等交际活动的主体和特色。主要表现为:文学不仅成为集团内部文人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价值体现,而且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彰显出同步发展的趋势,文人文学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曹邺,生卒年限不详,有的认为八一六至八七五。字邺之,广西阳朔人。大中四年(八五○)进士,官祠部郎中,终洋州刺史。其生平事迹,《全唐诗》及其他散记,多语焉不详。他的诗作对其身世及抱负有过较多的叙述: 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古风既无根,千载难逢生。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恨为辙中土,终岁填不平。(《寄监察从兄》)  相似文献   

5.
建安时代是一个割据动荡的时代,同时,建安时代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动乱的政局对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局势直接影响到诗歌主题的变化,使建安诗歌主题较汉代诗歌主题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建安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继承《诗经》、《楚辞》特别是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创造性地发展了现实主义;第二部分论述建安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吸取了前诗体裁、语言、修辞技巧等精华,又创造出一套更能体现诗歌艺术魅力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建安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建安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进行分析,建安诗人攫取鸟这一意象寄寓了三种思想情感:象征其政治理想;即目写景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渴望;流露出作者的孤寂情怀。通过飞鸟寓意的三种思想情感角度,有利于深入了解建安士人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建安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建安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进行分析,建安诗人攫取鸟这一意象寄寓了三种思想情感:象征其政治理想;即目写景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渴望;流露出作者的孤寂情怀。通过飞鸟寓意的三种思想情感角度,有利于深入了解建安士人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与它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是分不开的。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集团,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因此,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群所处的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时代,"战乱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北方平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助推了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同时与其地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文学的繁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安诗歌词藻丰润,刚健清新,壮思与文采并举,为后代文人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气象的一脉,其诗作清淡中见深意,澄澈中显道壮,与建安诗歌多有相似之处。但学术界对于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关系,多注重以王昌龄、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风去溯源,而对王、孟派与建安诗风之间的关系,则关注不够。其实,王、孟清淡派诗歌与建安传统既有继承、贯通的一面,又有发展变易的一面,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对建安诗歌的影响是前人早有定评的.本文从生命意识角度揭示了这一影响,并指出这种上升为人格的意识对于后代诗歌的影响.建安诗歌总的风格是悲凉慷慨,这本身就深深地打上了诗人各自对于生命的独特的感受;诗歌洋溢着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求,就是诗人们追求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格意识,这与《古诗十九首》的珍惜生命的存在的生命意识相比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这种人格意识几乎成了后代文人骚客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人格支柱,在中国诗坛上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于同时代人。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其五言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诗品》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诗文;平原兄弟(曹植封平原侯),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在蜂起的作家群中,首屈一指的便是曹操和他的次子曹丕、三子曹植。  相似文献   

15.
客现地评价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特别是魏晋文学史中一些问题,如对建安诗歌、曹操、曹丕、陆机、潘岳、左思等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吴雪云 《科技信息》2007,(6):121-122
建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大忧患的时期。而曹氏父子及建安诸诗人却从曹操统一北中国事业的推动中,受到了英雄业绩的极大鼓舞和推动,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功业意识与历史使命感,使得他们能够“伤时悯乱”而不失壮迈之志,激扬文字而常带风云之色,形成风骨嶙峋的建安特质。可以说,这种嶙峋的“建安风骨”正是建安诗歌情与志的最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现代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接受和融汇方面看,4O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乃是20-30年代象征派诗歌一个自然而然的新发展,是在新的诗学背景下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一次新的接受和融汇;从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所拥有的现实关怀和生命关怀的双重主题看,1937年抗战爆发所带来的全面战争状态又是使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主题较之20-3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发生重大变化和转移的关键契机.,  相似文献   

18.
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在其现存的40余首诗歌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其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思妇、弃妇、寡妇和佳人四类。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曹丕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芬事件     
目前,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正以最野蛮的法西斯手段,血洗千島之国。在历史上,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大肆屠杀人民的事件已不止一次,其中以一九四八年的茉莉芬事件最为突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宣布成立,这就是印度尼西亚独立的八月革命。八月革命之后,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領导下,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继續发展,群众集会不断增多,大規模的集会参加者达数万人以至数十万人。印尼反动势力、美帝国主义和荷兰殖民者  相似文献   

20.
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士大夫阶层群体自觉的历程上,第一次给文学艺术带来一代新风的是曹魏时期的邺下文人集团。沿着建安文人开辟的文学自觉道路,两晋南朝相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人社团和文学流派。相对而言,其政治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明显不如建安、正始时期强烈,但煽扬一代诗风、呼唤新的文学观念,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第一次从纯艺术的角度考察文艺的自身规律,使中古文坛异彩纷呈,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综合研究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创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1)知识阶层的精神风貌及其变化,往往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发展演变的为直接的动因,(2)文学社团和文学流派能否提出具有开创性,时代性的文学主张,进行较为成功的文学批语,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能否相互吸收,相互尊重,完全发挥艺术个性;(3)官方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权威能否在文学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决于它能否越超政治关系,与文人阶层建立起情感基础,以艺术上的“知音”团结他们,充分照顾他们的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