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分配方式,把毕业生就业分解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评价问题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配对最优化的问题。建立双向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以满意度计量评价结果,提出了双向满意度的概念,建立了使两者配对达到整体总满意度最大的整数规划优化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使理想的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问题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张雄伟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1):66-68,60
文中针对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分配方式,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不仅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应重视对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培养求职技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关系本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办学,而且关系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正逐步形成“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各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帮助学生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指导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曾红英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2):135-136,14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师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将逐渐由“国家负责分配”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都应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推进毕业和就业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分配制度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从招生实行并轨制到分配实行双向选择,完全打破了过去统把统配的局面。随之而来,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其择业观念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那种坐等分配,听从组织安排已不为学生所遵循,而选择大都市、沿海开放地区,条件优越的单位已为当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特点。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表现特征 当代大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择业观念和态度与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化,突出的表现特征有两点: (一)当前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主动性明显增强。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一直是适应当时的经济体制而形成和发展的。建国初期,为适应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形成了以“统包统配”为特征的就业制度。作为主体的大学生是处于比较被动地位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展开,八十年代初国家在部分高校实行了国家计划内的“供需见面”,实行了指令性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切块计划”、“供需见面”。同时,在某些院校试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办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在这种人才不断竞争的形势下,学生已开始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价值,纠正以往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和我省人才紧缺状况的缓解和全国政治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也由原来国家统一分配而逐渐过渡到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试点新形式。新旧体制的变革,教育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革,使大学生分配工作面临着新的局面。而大学生分配工作是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广大师生最关心的极为敏感又影响巨大的工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师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将逐步由“国家负责分配”转为“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都应解放思想 ,积极主动地适应、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今年留校毕业生,我院改变了往年内定留人的办法,把竞争机制引入毕业生分配之中,大胆地公开选拔留校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最后择优录用了十四名应届毕业生。这样做使毕业生、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分配部门、学院领导都感到满意。我们的具体做法:第一步是出榜招贤。学院于四月中旬贴出布告,搞“五公开”。即把留校人数,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用人条件,考核办法公布于众,号召有志于从事民族教育事业的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名。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的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今后的就业方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令人堪忧的师资状况 ,高师院校应重视就业教育 ,要改变过去那种到毕业时才进行的就业指导 ,应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就业教育必须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张含英 《科技信息》2009,(13):161-161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新机制赋予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异常艰巨的新使命,个性化就业指导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招生与分配是连接新生与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两条渠道,后一条渠道不通畅,前一条渠道就要阻塞,这是悠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但在统招统配的计划运行机制下,这一矛盾是被掩盖着的。一旦新生经统考被录取就意味着“铁饭碗”到手,与之而来的“六十分万岁”等消极情绪也相应产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是由主管部门决定的,但计划往往跟不上变化,招生时需要,待到毕业时却难以分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毕业主的分配是由政府人事部门主管的,大多分配到国营企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人富于事,这就难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浪费现象,而迫切需要这类专业人才的乡镇、个体企业,却分配不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迪 《科技信息》2009,(25):113-113,91
在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选聘双向选择过程中,由于就业主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造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复杂的心理博弈关系。本文拟运用博弈论有关理论,分析提高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I0001-I0001
兰州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以执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为前提,以服务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宗旨,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推荐原则,尊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为用人搭起舞台,为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的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今后的就业方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令人堪忧的师资状况,高师院校应重视就业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到毕业时才进行的就业指导,应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教育必须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探索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顺利进行需要学校、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本文结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具体过程,探讨了在学校的管理保障和指导教师的辅助引导下,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大学生如何顺利完成项目,达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目的的规划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区传统的就业市场单一而空间有限,学生及用人单位在选择方面缺乏自主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脆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过分依赖政府部门、学校的指令分配,对无形的就业市场——"空中招聘"认识淡薄,综合素质偏低。文章结合西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根据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出改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意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树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以及"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双向选择”为主体的分配改革现实,从强化自身、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抉择中寻求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及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师专学生应有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十五”以来.合肥工业大学科研与产业工作在国家关于经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立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资源.调动全校师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高校“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将被摒弃,对毕业生“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将被废除,逐步转向国家政策指导下,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正面临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逐步向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过渡时期,就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这项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