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凉山州的气候资源、养蚕成绩和尚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理清蚕业发展的思路,提出凉山蚕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点举措:抓发展,开创蚕业新思路;抓基础,完善高产桑园配套技术;抓科技,实现养蚕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发展蚕业的效益、思路和对策ToDevelopSericultureinBigWay¥//张晓惠(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农村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匹配失调,是当代中国农村,乃至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在其他许多社会问题上都可以发现它的...  相似文献   

3.
4.
蚕业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高潮的出现与困境的到来不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二是内因。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环境是外因的主要方面,现抛开外因,专从内因上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 体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以来,我省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应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改  相似文献   

5.
6.
7.
创立名牌蚕种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家蚕育种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本行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明智之举,对新蚕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以及蚕丝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省蚕品种的现状 我省是蚕桑生产大省,也是蚕种生产大省,最高年份蚕种生产量达到90余万盒。70~80年代使用华合×东肥,80~90年代初使用肥苏×华苏四元杂种,90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我国传统蚕业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蚕业产业化,并阐述了实现蚕业产业化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范久戈  范涛 《安徽科技》1998,(11):15-16
我国蚕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由于受整个蚕丝绸市场影响,蚕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节省用工、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寻找产品新的用途,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就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依靠科技,走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道路谈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中国蚕丝业的主产区和茧、丝、绸出口创汇贸易的重要基地,其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位居全国第一。蚕丝业在浙江省特别是嘉湖蚕区的经济中举足轻重。在湖州市,蚕桑业产值和丝绸业产值均分别超过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茧丝绸及其服饰的出口创汇额占据总出口创汇额的近50%以上。由此可见,保持浙江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世纪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意义重大。 一、浙江蚕业的发展状况 浙江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丝绸之府” 之美誉。在漫长的岁月中,…  相似文献   

14.
从在线文献、专业网站、专业数据库、统计数据,以及专家和机构信息五个方面对蚕业网络资源的分布与检索进行了整理与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位于川西南的攀西地区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栽桑养蚕的最优气候组合地带”,栽桑养蚕已经成为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随着蚕桑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对蚕业资源进行系统、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就如何综合开发攀西地区蚕业资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方近代化蚕学理论和养蚕技术于晚清传入中国.其内容主要包括蚕体解剖学、蚕体病理学、巴氏制种法、栽桑与养蚕技术等.栽桑与养蚕技术,有的与中国传统方法如出一辙,而其中化学杀虫剂和近代化喷雾器对晚清中国蚕业来说.是全新的东西.它们是近代化科技的产物,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蚕桑业的近代化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宜宾科技》2009,(3):8-8
2009年7月17日,"珙县智溢蚕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是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为全面提升蚕业科技水平,积极推进蚕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该中心依托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宜宾农业科学院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9.
一、桑树栽培新技术的研究 主要以综合配套技术为主体;首先在桑苗繁育上,由传统的嫁接发展到扦插与杂交直播、地膜覆盖一步成园、快速高效育苗方法;在桑树栽植形式和树型培养上,全国主要研究和推广了“改稀植为密植;改高干树型为低、中干树型;优化桑园枝条群体结构”的先进栽培技术,提高了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在桑树矿质营养研究中,苏州蚕专应用~(15)N同位素示踪元素,弄清了桑树对无机N的吸收利  相似文献   

20.
《遵义科技》2009,37(5):79-79
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前身为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辣椒研究所.并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现有职职工135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高级技工65人。现为西南大学成果应用转化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