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头科技》2009,(4):7-12
第一条为了规范科技成果评价活动,推进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促进科技成果评价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及《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介绍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的因素,地方开展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规范评价工作流程、建立完善评价咨询专家库、强化社会监督、评价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的优点,分析了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现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地方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质量的建议,包括:加大第三方评价业务宣传推广力度,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制定具体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维护评价专家库,加强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认定,是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运用认定指标和方法测定某一成果的质量、水平和价值,并做出结论性评价的一种技术行为。研究以气象科技成果为例,根据成果管理工作的需要,从成果认定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按照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成果认定指标体系,设计了认定规则和标准。研究为科技成果认定工作的具体操作提供指导,为科技成果应用推介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完善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由原国家科委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在1994年又进一步作了修改,明确了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防止出现鉴定天下独大的局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第四条还规定: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国家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经过10余年的运行,由于鉴定操作中的利益驱动影响以及没有其它配套体系的呼应,成果鉴定的数量越来越多,成果水分越来越大,专家鉴定费越支越多,相反,人们对成果的信任度、成果的转化率却越来越低.成果鉴定作为认定成果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其它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因此,必须改革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2003年9月<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应运而生,对科技成果的分类评价作了新的较为具体的规定.但从<科学技术评价办法>颁布近3年的情况看,该办法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浅析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方式与内容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特点,科技成果评价必须做到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以及对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状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本文从科技管理的角度,分析不同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的特点,结合多年来的从事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的工作实践经验,就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寒冰  柳岸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0):773-778
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指标;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1):4-4
根据国家科技部新近制定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规定,在今后的科技成果评估中,“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填补空白”等抽象用语必须慎用,科研成果将针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分类评价,并采用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和专家推荐制进行评估。新近制定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将对我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评价对于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加强评价人员出外学习、不断细分科技评价领域,逐步规范评价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评价与管理水平,逐步建构起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在电子信息类、农业两大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福建省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亟待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尽快建立市场化的评价机制,进而建成"三层""四化"的多元化、标准化的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评价是当前科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科技发展需要,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筛选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筛选评价是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的研充价值和实际意义。借鉴现有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筛选评价研究文献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和实际状况,初步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且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技中介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技中介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辩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科技中介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科技成果转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确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识别的方法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等级。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时,采用熵值法这一客观方法来确定,并通过实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具体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农业科技档案与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定义研究,分析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内涵与外延。以科技成果管理方法及档案管理学原理为依据,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分类方案。为农业科技成果档案建设作理论准备,更好地服务于该单位农业成果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教学型向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生成为在校生的主体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研究生的科技成果并予以激励,有助于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潜能.研究生科技成果评价与激励应坚持客观公正与质量优先的原则.为使理、工、文、史、法、管理等不同学科学术成果具有可比性,可参照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按照学科对期刊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学科方向不同期刊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排名的国际做法,依据影响因子对发表在相应期刊的单篇论文进行奖励;对于社科类,则可参照中文引文索引期刊排名,依据国内准则进行.论文评价主体应由第三方认证委员会独立构成,评价程序应制度化.为引导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以及确保重大激励效果的呈现,论文提出应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学术氛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甘甜 《科技智囊》2020,(5):26-30
为摸清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评价的发展情况,为构建最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奠定基础,文章选取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河北、四川六个省份,通过文献调研及互联网检索等方法,对比各省份关于科技成果评价的政策环境、标准化规范力度与机构培育程度等方面,管窥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区域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2009年至今发表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归纳总结了目前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目的和用途、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各地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技成果考核评价长效机制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山西省现有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包括科技奖励、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科技统计与科技年报和科技创新园建设等部分,已初步形成权责明确、层次分明、多级参与的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模式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将科技成果分为公益型、农业型、工业型和实用型4类,给出了其各自的定义并在投资主体、受益主体、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根据其分类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设计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控制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林科技成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构建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农林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农林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对开展我国农林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促进农林业科技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