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皓  马军  陈晓虎 《甘肃科技》2020,(23):92-95+83
装配式钢结构是近几年钢架建筑研究的重要内容,装配式钢结构通过螺栓连接来实现施工现场的快速装配,保证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是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内外学者通过改善钢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形式实现构件模块化,而装配式钢结构的设计以提高节点的抗震耗能能力为前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螺栓拼接形式易于提高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梁端削弱型的节点和柱端加强型节点都可以提高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但加强型节点表现出强于削弱型节点的耗能能力;对于新型延性节点的试验研究较多,但成熟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从而导致应用于工程的节点形式较少。因此,对于试验中表现出较好力学性能的新型节点,完善节点的理论系统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装配式抗震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研究装配式抗震框架的延性节点行为,试验了4个试件.试件的设计体现延性节点行为的3种机理:拉-压屈服、摩擦滑移及非线弹性反应.扼要说明各试件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关系,某些试件的弯矩-转角关系及钢筋应力-应交关系,对试验结果和延性节点构造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装配式抗震框架的延性节点行为,试验了四个试件.试件的设计体现延性节点行为的三种机理:抗一压屈服、摩擦滑移及非线弹性反应,扼要说明各试件的楼层剪力一层间位移角关系,某些试件的弯矩一转角关系及钢筋应力一应变关系.对试验结果和延性节点构造作了评价.装配式抗震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林宗凡@E.I.Sagan@M.E.Kreger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结构与设计、质量与成本、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链的构建与管理等方面概述了我国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为我国学者后续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晓霞 《科技信息》2012,(34):160+162-160,162
节点研究工作大都针对结构中的常规节点,对异型节点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框架常规节点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异型节点研究概况,指出了异型节点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异型节点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提出框架顶层边节点的其中一种钢筋构造做法是采用柱纵筋向上伸长,梁纵筋锚固在节点区。为验证该节点做法在梁上部纵筋与柱外侧纵筋搭接连接的传力形式、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破坏形式或箍筋受力形态,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形态、弯曲变形和破坏形式,为以后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振强  王大为 《科技信息》2011,(17):319-319
框架节点作为梁柱交接区域,有着十分复杂的受力特征,这就决定了以往对于节点的研究多数是通过试验手段,而数值模拟的工作相对滞后。如今,框架节点的模型化分析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已经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研究者提出了构建节点模型不同的模拟思路和方法,但是无论那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预制梁、预制柱之间连接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并完成了1个整浇RC试件和2个纵筋搭接长度不同的装配式PC试件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强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内容。结果表明:装配式试件与整浇试件具有相似的破坏过程,破坏模式为梁端塑性铰区弯曲破坏,节点核心区处于弹性状态,节点整体性能良好,承载能力、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与整浇试件相当。基于“钢筋直锚短搭接”高效连接技术的装配式框架边节点连接可靠、施工方便、质量可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现场装配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干湿混合式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施工阶段,采用梁端局部后张预应力的干式连接形成无楼板的可承力框架结构,从而实现逐跨和立体交叉装配施工.在使用阶段,通过预制梁和预制板顶部后浇混凝土面层的湿式连接,形成干湿混合式连接的有楼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开展了4个预制和1个现浇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新型节点及可能影响节点性能的相关构造包括弧形预应力筋类型、预应力筋和叠合层纵筋的黏结方式、叠合层纵筋预留孔道内灌浆料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为梁端塑性铰破坏,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试验强度与理论值相符,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与现浇节点相比,其极限变形能力较强,延性相当,因钢筋滑移的影响耗能较弱.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后张无粘结混合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PTHP)节点,为了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对3榀PTHP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以及残余变形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节点区梁端以外,梁上大部分区域均未出现裂缝,柱和牛腿几乎无损伤,节点的破坏呈典型的强柱弱梁特征;截面平均初始压应力越大,带肋角钢初始刚度越大,则节点的承载力越高,但相应的极限位移越小;无粘结的后张预应力筋在加载过程中始终保持弹性,为节点提供了良好的自恢复能力.PTHP节点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与现浇结构相比其变形能力、自恢复能力更好,残余变形更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矩形刚架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技巧,为矩阵位移法求解矩形刚架的各种计算,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柱与柱节点连接方式——局部外包钢管柱接头。通过四个足尺试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局部外包钢管装配整体式柱子接头整体性能较好,没有出现拉拔脱离现象;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相同条件下的现浇混凝土柱相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试件破坏为延性较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研究结果能够为装配整体式柱连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低矮房屋的导风研究,对一门式刚架房屋进行了开孔与封闭工况的风洞模型试验,分析了屋面风压的分布规律及开孔对屋面风压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孔工况的平均风压与极值风压比封闭工况的均有所降低,具有一定的抑风效果.试验结果对低矮房屋基于气动措施的抗风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防护爆炸冲击波及抛掷物等的破坏作用,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双层钢板组合结构体系.采用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算法对4种TNT药量、2种爆距下结构前方及上方流场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爆炸压力场的分布特点和不同位置的冲击波超压等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爆炸冲击波与组合结构的作用过程,并与经验公式及TM5-855-1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结构前方爆心水平线上0.3 m范围的超压峰值增大,但药量和爆距对此范围的大小影响不大;结构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冲击波超压减弱,且随着药量和爆距的增大而减小;药量增大、爆距减小时,结构前上方冲击波超压增强的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节能工作自1986年起,经过30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完成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30-50-65”三步节能规划和设想。目前,推动建筑物迈向近零能耗是全球节能减排和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的国际趋势和中国特殊国情,介绍了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的应用实践和标准编制情况,分析了技术瓶颈,提出建筑节能标准2016-2030的新三步走设想,即“低能耗节能标准、超低能耗节能标准、近零能耗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16.
框架房屋利用粘土实心砖填充墙进行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施工的原因 ,造成某框架档案楼主体砼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 .加固设计时 ,考虑了粘土实心砖填充墙的承载作用 ,并采取了一些构造措施 ,使该工程的加固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 .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语境下的提升农民信息素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国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本文针对我国农民信息素养低下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民信息素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办公楼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现场调查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1月至1998年3月我们分两次对武汉市某报社办公楼电脑网络中心室内空气质量和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报社工作人员中出现了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通风不良和室内甲醛污染,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采用了一种24题60mm直线眼力拟度评定尺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以内空气质量测定,以及与健康问卷表的调查结果十分吻合,半年之后,通过改造办公楼通风系统,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贝雷片支架的变形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贝雷架用于结构工程支架的关键问题是预控贝雷架的变形。文章采用荷载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贝雷架的刚度和变形。在分次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前次浇筑混凝土与贝雷架按截面刚度比各自分担荷载的计算方法。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文章建议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在设防大震下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数值模型,其中,梁柱构件采用基于改进IMK恢复力模型的集中塑性铰单元进行建模,填充墙用双对角斜撑受压杆模拟,并采用基于Clough模型的桁架单元建模。以填充墙的不同布置方式作为参数,设计了4种模型,对模型进行了44条地震波下的增量动力时程分析和倒塌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底层不布置填充墙的模型和底部两层各有一跨布置填充墙的模型不满足我国规范中"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运用此类型的框架结构,需要对已有的此类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