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学的范本。本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实理公法全书》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作,《全书》采用几何方法,旗帜鲜明、逻辑严密地运用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人人平等”等思想,大胆地否定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论证了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历代关于《橘颂》意旨主要是两个方面不能统一:一是《橘颂》的写作时间,早年?晚年?二是《橘颂》歌颂的对象,屈原自己?君子?楚王?又有一个共通点:《橘颂》是托物言志、供物抒情。笔者从与屈原的其他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橘颂》的写作时间当是屈原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橘颂》歌颂的对象应是橘树。同时,笔者以及此文是解读屈子精神的重要文献,但历来因为屈原的另一篇文章《离骚》的存在而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5.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观。这种普适性的人性视角忽略了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特殊的人性,规避了对沉重的历史真相的阐释,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比较《母亲大人》和《金锁记》中的两位母亲——费利西黛和曹七巧畸形母爱的表现及实质,揭示导致二者人性扭曲、母爱畸变、亲情沦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歌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个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歌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上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8.
香港作家李碧华写了小说《霸王别姬》与《青蛇》,一来源于历史故事,一取材自民间传说,陈凯歌和徐克分别据此拍成同名电影。电影和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分别表达了不同立意,表现了文化与艺术的不同侧面,折射出关于人性的多样思考。  相似文献   

9.
《情爱画廊》和《作女》与张抗抗的其他作品一样,对人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思索,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理想的描绘中,却出现了偏颇:两性关系、地位严重失衡,理想失之于虚幻。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玉米》和迟子建的《麦穗》都以书写女性人生为主要内容,但由于作家自身经历、人生观念的差异,两篇题材相似的作品对女性命运的阐释有很大不同,前者描述的是一个权欲的悲剧,后者则用美好的人性温暖了女主角原本走向黯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文学的范本。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文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讲述了南方穷白人本德仑一家送葬的故事。小说通过对《奥德赛》的戏仿,消解了史诗中的英雄形象,造成荒诞效果,展现了现代人的复杂人性、生存困境及精神本质。福克纳也藉此反思并观照自我的精神状态及思想上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4.
徐青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9-150,154
赵耀民编剧、雷国华执导、严翔等主演的《良辰美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作为2001“新世纪”话剧系列推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主人公吴-蕉作为一代昆曲名师,膝下三子却无一人可继承衣钵;他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关门弟子锦绣身上。绵绣维系着吴派艺术的命脉,同时她又是吴家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每个人都对她怀着复杂的感情和希冀。一场《惊梦》,迫使吴一蕉和锦绣饮下了一怀人生的苦洒。该剧犹如一曲优美的唱腔。本文对剧中柔和凄美的意境和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以及充满人性的纠葛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作了激情细腻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6.
《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一部长篇力作。作品深刻揭露现实的同时,又蕴含着对人性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深层思索,使作品具有了更深沉的魅力。本文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对《寒夜》加以观照,探析其故事原型与人物原型,并认为《寒夜》的艺术魅力还源于其渗透了集体无意识、承载着原型。  相似文献   

17.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一角色,这是一个人性被金钱、情欲扭曲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女性形象,这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曾经有人评论道:"一部《金锁记》就是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笔者将从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颖聪  黄燕 《科技信息》2009,(20):I0090-I0090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为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因善用讽刺和机智的语言而著称。小说《愚人颂》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全文以动态的内心独白为基础,揭示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和渴求。本文将对《愚人颂》里的人文主义和人性关怀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列子》的《天瑞》、《黄帝》、《仲尼》等篇,认为人性无智无情,要求达性之人“美恶爱憎不滑其心”,提出“无乐无知”是“无所不乐无所不知”的“真乐知”,反对逐情循欲而求生避死,体现了前期玄学——道家思想的特色。然而在《杨朱》篇中,《列子》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人性不再是无情无欲的,而是有情有欲、有乐有苦、有爱有憎的,“从性而游”就是“欲无不尽,情无不达”的享乐主义,体现了后期玄学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情爱画廊》和《作女》与张抗抗的其他作品一样 ,对人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对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思索 ,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在理想的描绘中 ,却出现了偏颇 :两性关系、地位严重失衡 ,理想失之于虚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