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降低邻居节点间的信道冲突,最大化并行传输的信道数目,从而提高移动Ad hoc网络的性能,提出了一种信道分配和路由选择相结合的多信道路由协议LBMMR.LBMMR协议在MAC层和路由层间进行实时的信道状态的信息交互,节点根据信道状态列表,在每一跳中始终选择信道干扰指数最小的信道,从而减少与邻居节点的信道干扰和冲突.在路由选择方面,以信道已用带宽和节点接口队列长度作为负载均衡的判据,在全路径范围内找到一条负载均衡且干扰最小的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多信道路由协议相比,LBMMR在网络吞吐量、端到端时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多信道多接口可以降低信道共用的干扰并且提高多跳无线Ad Hoc网络的吞吐量。提出一种信道分配与路由选择相结合的多信道多接口智能路由协议DMMR,DMMR综合考虑了链路生存时间、跳数以及节点距离。用LP标准,使路由选择标准在链路生存时间和最短路径之间取得均衡,这样选择的信道在移动环境中更加具有可靠性;用基于距离的信道选择算法选择信道,该信道选择算法首先估算节点间距离,根据估算到的距离选择合适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信道的空间复用。和已经存在的路由协议相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移动多跳Ad Hoc网络中该协议能够降低平均端到端延迟并且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包到达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多射频多信道ad hoc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和路由策略.新的信道分配方法在保持网络连通性的基础上能够简化信道分配,减少信道分配的冲突;新的路由策略综合考虑了带宽、信道差异、射频切换时延、信道间干扰等链路参数以及最小跳数等因素,更能准确地反映被选路由的链路质量.  相似文献   

4.
路由判据是多跳无线网络路由协议中的核心内容。由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均是基于单信道的,因此,无线网络中的经典判据不适应于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分析了影响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路由判据的几个关键因素,讨论了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多信道无线mesh网所提出的路由判据,并对各种路由判据进行了系统地分类、比较和分析,给出了无线mesh网络路由判据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锐利衰落信道下多跳无线信道及其分集系统的误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无线中继的概念,研究了多跳无线信道及其2个简单的多跳和多路由分集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下,分别导出了这些系统再生和非再生中继时的BPSK平均误码率.数值分析和仿真表明,在多跳信道和多跳分集系统中误码率随跳数的增加而下降;多路由分集系统随路由数的增多性能有较大改善.比较了非再生中继性能在低信噪比时优于再生中继,在高信噪比时两者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6.
支持多信道传输的多信道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多信道ATM交换结构主要有两个模块;信道分配模块和路由选择模块,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优先级处理的多信道交换的信道分配网络,论述了多信道带宽分配方案和信道分配网络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时变的信道条件并获得更好的信道利用率,IEEE 802.11支持多种数据传输速率,但是传统的无线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不能充分利用多速率,严重制约了网络吞吐量.文章在分析无线媒介接入竞争和冲突退避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信道忙感知路由协议(简称CBAR协议);通过跨层设计,利用信道忙率衡量信道的繁忙程度,结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因IP分配受限而造成的电力通信传输延时与信道冲撞等问题,设计了基于IPv6的电力通信网多信道协作路由跨层控制系统(跨层控制系统).系统硬件部分通过IPv6技术建立通信协议栈,并利用数据库、处理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实现跨层控制.软件部分利用协议栈生成的信息搭建路由控制系统,并借助多蚁群优化算法寻找电力通信网中多信道协作的最佳通信路径,实现电力通信网多信道协作路由跨层控制.将多蚁群-跨层控制算法与蚁群算法、牛顿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蚁群-跨层控制算法延时保持在0.03 s左右,当任务数量小于100时没有出现节点冲撞现象,吞吐量大于520 MB/s,说明系统具有较优的路由跨层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瑞利衰落信道下多跳无线信道及其分集系统的误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无线中继的概念。研究了多跳无线信道及其2个简单的多跳和多路由分集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下。分别导出了这些系统再生和非再生中继时BPSK平均误码率。数值分析和仿真表明。在多跳信道和多跳分集系统中误码率随跳数的增加而下降;多路由分集系统随路由数的增多性能有较大改善。比较了非再生中继性能在低信噪比时优于再生中继,在高信噪比时两者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资源调度方法存在执行时间跨度大、信道接入率低、资源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云计算环境下多信道联合均衡调度算法研究.根据云计算环境下多信道通信链路优化时隙和多信道资源,构建多信道链路模型,提出信道端到端可靠性最大化优化模型,将优化问题转换为多信道联合均衡调度问题.利用多信道最优跨度和负载均衡算法对均衡调度问题进行求解.结合多信道数据处理和任务执行的特性,设计最优跨度和负载均衡双适应度函数,在种群进化初始阶段和接近收敛阶段对适应度函数做适当调整,完成多信道联合均衡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资源调度的执行时间跨度小、信道接入率高、负载均衡程度好,能满足资源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在一定的网络状态下,不同的通信任务对QoS的要求不同,相应地,其路由选择策略也不同,为了描述路由选择的QoS,本文引入了两个相关函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面向QoS的路由选择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求解算法,最后,利用算法对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 VLSI 积木块布图设计模式中,模块的移动会引起通道图发生变化,影响布线的进行。本文给出了一种布线方法,用此方法可保证:任给一个通道图,只要其 T 形约束图中无约束环,无论模块在布线过程中怎样平行移动,均可按照通道图正常布线。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在我们研制的 VLSI 版图 CAD 系统中。本文从理论上给予证明,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AOMDV与SMR协议的工作机制,利用NS-2仿真平台对AOMDV与SMR协议进行不同运动场景的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中低速动态的MANET网络环境,SMR协议以一定的路由开销为代价,能有效改善网络端到端时延与分组投递率性能;对于高速动态的MANET网络环境,AOMDV协议具有更好的链路容错性能和更有效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宽带的单路径LSP流量工程路由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算法的触发、LSP头端节点和尾端节点的确定、算法模型等几方面出发,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带宽的单流量工程路由选择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Ad Hoc网络中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Ad Hoc网络拥塞程度,减少节点能量消耗,将蚁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改进Ad Hoc网络的路由选择问题上,提出一种在Ad Hoc网络中基于网络有限带宽和剩余能量信息的路由选择算法。根据蚁群优化算法中的信息素浓度对路由选择进行调整,使路由选择实现分布式全局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平均端到端延迟从0.75 s降低到0.28 s,网络生存时间延长30%,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无线自组网的定义,列出无线自组网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以具体应用场景为例,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三个常用的路由协议对无线自组网的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证明反应式路由对节点移动性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从源路由算法、分布式路由算法和层次型路由算法3个方面分析了现有Qos组播路由算法,介绍了相关算法的基本思想,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数据传输时所需通信分析暴露通信者身份及相互关系的问题,采用混淆网络和洋葱路由来掩饰其真实通信,通过建立匿名路径来防止通信中的流分析,但所有路由器需要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分布式匿名路由协议.该协议不需要任何节点收集和存储网络拓扑信息.模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有动态源路由(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协议机制以及在车载通信网路由发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R分层机制的移动代理路由策略(cluster mobile agent-dynamic source routing,CM-DSR),并对设计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M-DSR协议与DSR路由协议相比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端到端的传输延迟,减少了路由请求次数,包的提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移动Ad Hoc网络路由技术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Ad hoe网络以其灵活、健壮等特性正成为无限网络研究特别是军事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其自身的移动性、多跳性和网络带宽的受限性等使传统的路由技术已不再适合,概括了Ad hoe网络中进行路由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设计目标,对比分析了现有Ad hoe网络路由技术的特点,最后介绍了Ad hoe网络路由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