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类综合指数法对三河市地表水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类综合指数法对三河市境内潮白河、鲍邱河和泃河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在3月和5月枯水季节选择三条河流的上游入境断面和下游出境断面共计12个监测点的10项污染指标,评价结果有8个监测点的水质在V类及以下,2个监测点的水质为Ⅳ类,2个监测点的水质为Ⅱ类.类综合指数法较客观地反映了地表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威海市河流的污染情况和水环境质量,了解威海市河流的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本文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7-2020年威海市泰祥桥断面、浪暖口断面、南桥断面和二水厂断面四个国控断面的水质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每个断面的水质浓度逐年降低,河流中的水体情况有所改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徐州市2003年水环境监测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的水环境质量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各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能够达到Ⅱ~Ⅲ类水质,京杭运河为Ⅲ~Ⅳ类,废黄河除了三环西路监测断面为Ⅳ类外,其余各监测点以及京杭运河各支流和奎河各断面均为Ⅴ类水.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江安河青羊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2006年岷江水系江安河青羊区段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实测资料,选择了7个评价参数: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物质、总磷及粪大肠杆菌.评价结果表明,江安河青羊区段的两个断面水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质较差.江安河青羊区段入境水质良好,除1、2月外其它月份均是Ⅰ类水;出境水质则明显恶化,12个月全是Ⅴ类水,主要是受到了粪大肠杆菌和总磷的严重污染,构成了这一区段用水安全的重大隐患.评价结果为水污染治理以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萍乡市萍水河8个断面进行监测,并对河流断面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萍水河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其中南门桥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固定的几个生活污水的排放。萍水河从上游和雁桥断面到中游南门桥断面,水体沿程恶化,从中游南门桥到下游金鱼石断面水质则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香溪河水华期水质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最差因子评价法、改进的W值法、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4种方法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步骤;再以2006年春季水华发生期间的香溪河库湾6个监测断面的实测资料为例,应用以上4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比较表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评价的效果较为理想.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在水华爆发期间6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级别为Ⅲ~Ⅴ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为TP.此评价结果为香溪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对于三峡库区的富营养化问题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洞庭湖设置16个监测断面,收集整理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结果表明,2014—2018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逐年改善,水质由Ⅳ类、Ⅴ类转变为Ⅳ类;2018年16个监测断面TN浓度为1.37~2.28 mg/L, TP浓度为0.060~0.095 mg/L;湖区主要污染为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洞庭湖水质.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周边河流水质F-G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的基础上,依据黄金分割法确定了河流水质评价基准;将模糊评价和灰色聚类(F-G)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西安城市周边10条河流26个断面进行了F-G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渭河、浣河属于污染最严重的超Ⅴ类水质,黑河上游为优良Ⅰ类水质,泸河、灞河、沣河等均有从上游向下游污染加重的趋势,涝河、新河、临河入渭口均属Ⅵ水质;纠正了传统指数模型对一些区段的认识,为河流水质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级型指数法对鲍邱河在三河市区域内上游断面和下游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月份上游断面的水质为劣Ⅴ类,下游断面和五月份的水质受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汞和石油类的影响均为劣Ⅴ类,两断面的水质下游好于上游,五月好于三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现有的钢桥面铺装层车辙深度预估的误差,提出基于长期实测数据的钢桥面铺装车辙评估模型的温度影响系数计算公式。首先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的实测温度概率统计后采用双高斯函数表征其分布;在此基础上修正了现有车辙评估模型中的温度影响系数公式,并利用车辙实测数据对车辙评估模型计算值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箱梁复合浇筑式铺装层温度可通过双高斯分布描述其概率分布;计入温度影响系数的车辙深度与实际车辙值之间误差较小,相对误差为15.2%。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峨边大渡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背景,针对吊杆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问题,详细介绍了该桥吊杆车辆荷载效应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的组成,基于监测结果的车辆荷载效应分析的理论与过程,以及吊杆安全评定准则和该系统试运行状况及其监测结果.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测车辆荷载效应,依据其监测结果统计得到的车辆荷载效应及安全评定结果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上大型沉井基础安全监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上大型沉井基础稳定性评价和安全监控的有效性,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为对象,在研究影响其稳定和安全运营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监控系统的主要结构,并从基础位移监控、基础抗滑稳定监控和地基土稳定监控3个方面建立了散索鞍水平位移监控模型、沉井前侧地基土水平向反力监控模型和基底反力监控模型.在综合现场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监控模型中原因量的主要构成及其与监控效应量之间函数关系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主要控稳模型——散索鞍水平位移监控模型在通车运营期的具体函数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变位是软土地基上大型沉井基础的主要控稳因素,通过安全监控模型对其进行控制能为建筑物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西堠门大桥结构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阐述桥梁结构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以及结构状态识别与综合评估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润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3,他引:61  
介绍了国家重点工程——润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的主要成果,综合评述了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关键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的构成、目标和主要子系统的功能、监测项目的确定和布点策略、监测仪器的选择与检测技术分析、桥梁结构状态识别与安全性评估的方法与策略等.文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立与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状态识别和可靠性评估的可能技术途径,阐述了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桥梁健康监测和养护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具体构成,并对桥梁的安全评估模型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润扬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策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建立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问题--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项目的选择依据、传感器优化布设的原则与主要依据、传感器选择的原则等.提出了综合考虑大桥的结构特点和各个方面对系统功能的要求,通过费用-效益比分析,确定长期监测和周期检测内容的项目选择原则.关于传感器的布设,提出了遵循从状态评估的需要出发,以有效和经济为目标,使测点能够发挥最大效应的原则,综合结构安全评估、传感器布设优化理论等因素进行优化布设的方法.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润扬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振动和应变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理论分析.然后进行了润扬大桥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的水质污染严重,在其9个监测断面中,小店桥和温南社断面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7年汾河太原段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内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汾河太原段上游段水质最好,中游段水质次之,下游段水质最差,且滩上桥、寨上水文站和温南社断面在河流解冻期时污染明显加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河段的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坝陵河大桥东锚碇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技术,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采用掺加高效缓凝减水剂与粉煤灰双掺技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同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制定详尽的施工温控方案。通过现场温度数据实时监控结果指导冷却循环降温及覆盖保温养护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确保了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在汾河南内环桥至南中环桥河道段进行的双环垂直入渗试验和颗粒分析试验,探讨了该河段的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和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颗粒组成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相关性最大.试验结果对于确定二期工程防渗措施设计和工程完成后管理运行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