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们利用光致发光(PL)和激发光谱(PIE)技术研究了GaAs量子阱的光谱性质,观测到在GaAs量子阱中上转换发光,首次提出在GaAs量子阱中可能实现激光制冷,探索了光谱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计算任意势能分布量子阱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从Galerkin(伽辽金)有限元方法出发,采用三级线元作为有限元以及熟知的边界条件,即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除以电子有效质量在边界处连续。通过计算GaAs/AlGaAs方型量子阱本征值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多孔硅的微结构与光致发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荧光光谱(PL),对多孔硅的微结构和光致可见发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硅的发光机理与其微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孔硅是大量的晶体结构的柱状或球状硅组成的,并且呈现一种有序结构,人们较普遍认为,多孔硅的有效发光是起源于电化学腐蚀过程形成的纳米结构-硅量子线或量子点,本实验的结果与这一模型的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Ga_(1-x)Al_xAs/GaAs单量子阱系统,利用电子在势阱作用中的柱对称性,建立了平面类氢原子与直线类氢原子复合量子阱模型。所求施主能级,在极限情况下,与已知的精确解一致,在势阱深度Vo有限,宽度L不为零的条件下,对X=0.1和X=0.4,分别计算了基态束缚能,其结果与实验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报导了LP-MOVPE InGaAsP/InP体材料和量子阱的生长,生长的与InP匹配的1.55μm波长的InGaAsP材料,在77K时光光半峰宽达18.7meV,InGaAsP/InP量子阱的半峰宽为18.0mev。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在低温,低压下,以三甲基镓(TMG),三乙基铟(TEI)为Ⅲ族源材料,100%砷烷(AsH3),100%磷烷(PH3)为V族源材料,用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技术在(100)InP衬底上生长出In1-GaxAs/InP多量子阱结构材料,X光摇摆曲线观测到由于周期性多量子阱结构而产生的多级卫星峰,光致光测量给出了不同阱宽下由量子阱尺雨效应而导致的PL谱。  相似文献   

7.
纳米结构ZnO及ZnO稀土离子掺杂发光在蓝/蓝绿可见波段和紫外波段存在受激发射,可能成为制备短波长激光、发光半导体重要的候选材料.基于量子限域-发光中心模型,分析了纳米ZnO的激子发光和缺陷发光机制,指出纳米结构ZnO在蓝/蓝绿可见波段和紫外波段发光是通过晶粒内部带隙间的激子复合发光.  相似文献   

8.
在500℃且不同退火气氛(氮气、氧气)条件下,我们通过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ZnO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和拉曼光谱(Raman)研究退火气氛对ZnO纳米颗粒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样品为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从Raman和PL光谱可以观测到,退火气氛对ZnO纳米颗粒的结晶和发光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氮气气氛下退火得到样品发光特性较好,缺陷较少,文中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了Sr(Eu,Bi)SiO3,Sr(Eu,Bi)2SiO4。研究了高压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与用溶脑-凝胶法和常压高温法合成的产品相比较,常压制备的Sr(Eu,Bi)SiO3为六角结构,而在2.34-4.10GPa的合成压力下,未发现其结构相变。高压能显地改就样品的发光特性。其发光强度和相对量子发光效率降低,半宽明显增加,且伴有红移发生。发光强度的改变是压致晶场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以硅基材料为基底,外延生长20周期Si/Si_(0.65)Ge_(0.35)多量子阱结构的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探测器,分析了硅基量子阱结构的APD探测器能带对光子探测波长和响应灵敏度的影响。利用Silvaco TCAD进行工艺建模和光电性能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量子阱结构APD探测器响应峰值波长为0.95μm,探测响应截止波长为1.4μm,探测响应度提高了38%,实现了硅基APD探测器对微弱高频近红外光子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掺杂钐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和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纯的和掺杂不同量Sm3 离子的纳米TiO2粉体,并测试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和荧光光谱(PL).讨论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不同掺杂浓度对Sm3 离子室温发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获得了氧化锌梳状结构,并且通过X -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对它的外部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纳米梳主干的厚度只有20 nm左右,长度达几百微米。梳齿部分的宽度仅20~30 nm,整齐均匀地排列在梳干的一侧,是由于自催化作用沿[0001]方向生长出来的.氧化锌梳状结构有强的紫外发光峰和弱的可见峰,显示出了好的成晶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用X光电子能谱(XPS)、先致发光(PL)和俄歇电子能量谱(AES)研究P_2S_5/NH_4OH对n型GaAs(100)晶面的钝化作用.测试结果表明,钝化后在砷化镓(100)面上的自然氧化物已被除去,表面形成了一层性质稳定的硫原子层.硫原子与砷、镓原子分别有效地成键,阻止了砷化镓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并消除了表面存在的悬挂键,从而大大优化了GaAs(100)面的特性.PL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钝化后GaAs表面复合速度下降,表面态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技术生长ZnS薄膜,然后,将ZnS薄膜在氧气中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氧化制备高质量的纳米ZnO薄膜。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榈的质量表征: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纳米ZnO薄膜具有六角纤锌矿多晶结构。喇曼光谱观测到典型的多声子共振过程。在光致发光(PL)光谱中,自由激子(FE)和束缚激了(BE)发射都很明显。低温下,束缚激子(BE)复合发射占主要地位,而自由激子(FE)复合发射也容易观察到。这些结果都说明我们制备的样品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5.
超晶格材料是用现代薄膜生长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材料。自从1970年美国首次在GaAs半导体上制成了超晶格结构后[1],又研制出GaAs和各种Ⅲ-Ⅴ族化合物超晶格材料,而后Ⅳ-Ⅳ族、Ⅱ-Ⅵ族,以及非晶态半导体超晶格等也相继出现,有一些已经获得实用,制成了重要的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  相似文献   

16.
探索沉淀法合成(Ce0.67,Tb0.33)MgAl11O19绿色荧光粉工艺条件,研究了滴定方式,pH值以及Mg含量变化对合成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SEM和荧光光谱对粉体的物相、颗粒粒径、表面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法的合成温度比固相法低250℃,且粉体在254nm光源激发下,样品在主峰544nm处的发光强度与固相法合成的样品相当.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xSrO.yAl2O3:Eu体系的光致发光;发现当y/x<1.5时,产生余辉较短的红色发光,属于Eu3+离子4f→4f特征跃迁发射.当y/x>1.5时,产生具有超长余辉的绿色或蓝色发光,属于Eu2+离子5d→4f特征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直流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氧化锌薄膜,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氧化锌薄膜的光致发光,氧化锌薄膜的室温紫外发射谱是由两个发射峰构成,峰的中心位置分别是在3.31和3.22eV,它们分别为自由激子发射和自由激子的一阶声子伴线(1-LO).而在82K下,紫外发射谱是由光子能量分别在3.371eV,3.358eV,3.316eV,3.235ev和3.166eV峰组成.它们分别是自由激子,束缚激子和自由激子的一阶(1-LO)、二阶(2-LO)和三阶(3-LO)的声子伴线.根据变温光谱结果,我们提出室温下的紫外发射的低能带尾是来自自由激子的一阶声子(1-LO)伴线。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衍射,并结合X射线动力学衍射理论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对(CdTe-ZnTe)/ZnTe/GaAs(100)应变超晶格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结构参数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