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科,26属,其中有2个新属和11个新种,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记录如后。模式标本保存在福  相似文献   

2.
福建海产鱼类半尾类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尾类吸虫(Hemiuroidae Faust,1929)种类很多,据 Yamaguti(1971)记载,共有9科42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和爬行动物。过去我国的曾省(193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1965、1979),唐仲璋等(1981),汪溥钦(1980)  相似文献   

3.
我国淡水鱼类的寄生蠕虫,过去郎所、李慧珠、怀明德(1958、1960、1964、1965)在江苏太湖;王溪云(1982)在江西鄱阳湖;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1973)在湖北省各种水域;唐仲璋、唐崇惕、林秀敏(1962、1963、1976、1979)在闽江流域;汪溥钦(1981)在福州等都作过调查研究。洪泽湖位于江苏北部,淡水鱼类丰富,寄生蠕虫的情况尚未了解。1980年夏天,我们前往洪泽县湖滨采集鱼类,检得寄生蠕虫40种,其中有5新种,2种新纪录。兹描述如后,其他种类列表说明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吸虫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研究,始于二十年代前后。开始报道人畜寄生虫,进而哺乳类和鸟类寄生虫。鱼类寄生吸虫早年仅有曾省(1930),秦素美(1933)报道一些种类。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病原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诸如郎所等(1958),唐  相似文献   

5.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蛇类寄生蠕虫的调查研究,在国内报导不多,尤其是寄生吸虫报导更少。就我们看到的文献只有三篇。一是华理斯(Wallace F.G.)于1936年在广东蛇类中发现二个新种寄生吸虫,定名为不对称环宫吸虫(Encyclometra asymmetrica Wallace,1936),和广东显颈吸虫(Saphedera cantonensis Wallace,1936);二是Tang.C.C.于1941在《福建鸟类、爬行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63—1965年和1974—1976年的参季野外调查和定点于不同林带生境的资料,综合报道了长白山区的冬季鸟类组成、分布、数量以及生态习性。分析了参季鸟类在长白山区分布规律及生态习性方面的特点。根据冬季鸟类的组成及生态习性的特点,提出对各季狩猎鸟类资源和合理利用的(乙心)见。  相似文献   

8.
人都是曾在这个国家工作过的老外交官,其中有人与阿富汗暌违已有30年,最短的也已有11年。他们是:华黎明,前驻伊朗等国大使,1965年~1971年在阿工作;马行汉,前驻阿富汗代办,1955年~1962年、1979年~1980年在阿工作;王修才,前驻卡拉奇总领事,1988年~1991年在阿工作;刘长宝,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1968年~1973年、1976年~1981年在阿工作;虞铁根,前驻缅甸参赞,1963年~1967年、1973年~1979年在阿工作。  相似文献   

9.
福建几种两栖和爬行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两栖和爬虫类寄生吸虫,过去唐仲璋(1941、1959)、江静波(1951)、金大雄(1963)、童远瑞、孙超白(1964)、李敏敏、顾昌栋(1978)等先后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在闽侯、莆田、惠安、福鼎、屏南、福清等县采集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福建过去未经报告的种类有30种,分隶于13科19属,其中有2新属,12种是新种,10种是我国新纪录,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兹将各种类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寄生于鸟类的吸虫种类很多。过去有陈心陶,金大雄,李敏敏等,顾昌栋,唐仲璋等,唐崇惕、汪溥钦等的研究。我们近年来在福州采集一些鸟类,检得的吸虫有10种,分隶6科,8属,其中有2个新种,5种增加新宿主、兹记载如后。  相似文献   

11.
舟山岛屿两栖爬行类的寄生吸虫,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文献报导。作者于1982年7月到8月与1983年4月,先后二次,对其中一些岛屿的两栖爬行类的寄生吸虫,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为编写浙江省动物吸虫志积累资料;另一方面想了解一下舟山岛屿吸虫类区系分布的情况。我们认为鸟类等动物是不受海水的阻限,可迁移飞行,其体内寄生吸虫的分布,无一定的局限性,这在区系分布上就很难比较。而两栖类与爬行类中的部分种类如蜥蜴、蝮蛇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部的鸟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内蒙古的鸟类,解放前有(1870)、Seys(1933)、Riley(1930)等人进行了研究和报导,解放后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正式报导(郑作新等,1965,张荫荪,1963)却很少。已发表的材料也主要限于内蒙古东部和阴山山脉以南地区,而有关内蒙古境内面积辽阔、最具代表性的锡林郭勒草原的鸟类资料,则至今尚属空  相似文献   

13.
<正> γ—氨基丁酸(GABA)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Berl 和 Waelsh 1958年),已知静脉内注射或脑室内给药可引起血压下降(Elliot 和 Hobbiger 1959年;Stanton 1963年;Takah-ashi 等1958年).Dhumal 等1976年报导 GABA 通过释放递质来调节体温,同时也可能是血  相似文献   

14.
成都鱼类的寄生蠕虫—Ⅰ.乌鳢,鲤及鲶的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5—7月,我们在成都地区调查鱼类的寄生蠕虫。这一工作现在还在继续下去。截至现在为止,我们已检查了乌鳢,鲤及鲶共124条,初步整理出其中的吸虫部份,报告如下:在检查的124条鱼中,被吸虫感染的有62条,占总检查数的50%。我们共找到8种吸虫,其中乌鳢只有一种,鲤有三种,鲶有四种。各种鱼的感染率为,乌鳢76.7%(33/43)。鲤鱼68.7%(22/32),鲶钍最低仅达14.4%(7/49)。  相似文献   

15.
陆地蜗牛是可供多种重要寄生虫作为中间宿主的种类,其中对人及牛羊等经济动物危害严重的双腔科吸虫即是需要陆地蜗牛作为它的第1中间宿主(唐仲璋和唐崇惕1975[1],1977[2]1978[3]),也是寄生在鸟类和哺乳类的短咽科吸虫、寄生在两栖类的半肠科吸...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1965年于呼和浩特市、1973年于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1981年6月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后旗,曾分别采得红骨顶、棕腹啄木鸟((Dendrocops hyperythrus)和波斑鸨标本各一只,实属内蒙古鸟类新记录。棕腹啄木鸟已列入锡林郭勒草原鸟类名录中(赵肯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吸虫的记载始于三十年代。从1930年开始先后由曾省(1930)、秦素美(1931)、祝海如(1950)、郎所和李慧珠(1963)、王伟俊和潘金培(1963)、唐崇惕和唐仲璋(1963)、顾昌栋和申纪伟(1975、1976、1983 )、汪溥钦(1980)以及王溪云(1982)等报导了从四川、贵州、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采得的56种,近年来我们又在福建采得一些标本,经鉴定发现其中有10新种,一种新纪录和一些新宿主,兹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