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初和2000年初,科学家对球形闪电之谜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为最终彻底解释球形闪电提供了可能。1752年,还是美国一个普通印刷工人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交加的荒野上做了一个著名的“风筝实验”。他把一只大风筝放飞到天空,从风筝上引下一根很细的铜丝。风筝乘风不断上升,当它钻入云里以后不久,在铜丝末端就出现了电火花。富兰克林把闪电引到了地上,并且点着了酒精,这就破除了闪电是“上帝点火”的迷信。然而,人类迄今未能彻底解开闪电之谜,尤其是球形闪电之谜。1990年9月17日晚7时40分,一个球形闪电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先锋乡伍…  相似文献   

2.
地球     
正球形闪电球形闪电是一种未知的大气放电现象。这个词语并不是严格的科学术语,而是指对直径从蚕豆大小到好几米的空气中发光球体的一些报告。球形闪电经常被与雷电关联起来,但球形闪电比只持续瞬间的闪电存在时间长得多。许多早期的球形闪电报告说,光球最终会爆炸,有时候会造成致命后果,留下一股硫黄气味。过去几百年来,人们对于球形闪电提出了许多种科学假说。2014年,偶然捕捉到的光谱学数据为气化硅的球形闪电假说提供了支持。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尽管全球  相似文献   

3.
谢懿 《世界科学》2011,(2):53-53
球形闪电有数千人曾在雷暴雨的过程中目睹过漂浮在空中的球形闪电,但它们的起源至今不明。去年有科学家称,球形闪电仅仅是雷暴中磁场涨落而造成的幻觉。在2006年5月16日,当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农民唐·弗农(Don Vernon)看见两个绿色光球从天而降,当时的天气晴朗。  相似文献   

4.
神秘现象 人类早就对球形闪电感到困惑.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次球形闪电发生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  相似文献   

5.
认识闪电     
对于球形闪电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常规闪电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对闪电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伤亡不在少数,其中闪电是祸首之一.  相似文献   

6.
广角镜     
常见的闪电多是分岔的枝条状而非平直的线条状,其中的奥妙人们却不甚了解。荷兰科学家最近解释说,大气放电过程中存在两种气体,因而放电时如同两种不同黏度的液体混合,最终会产生分岔的枝条形状。荷兰科学家介绍说,闪电中有两种不同的媒介,即中  相似文献   

7.
每到夏天,电闪雷鸣也随之而来。闪电是大自然的奇观,但是人们对闪电的敬畏多于欣赏.因为人们对闪电并不真正了解。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才真正揭开闪电的神秘面纱,闪电的形成原来需要宇宙射线的启动。  相似文献   

8.
闪电的奇趣     
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危害最大的是落地雷。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它像一棵多枝权的树木倒挂在空中,呈白色、粉红色或浅蓝色,非常明亮。线状闪电一般先由一个很暗的先导闪击开始,沿一条路径一步一步地向地面延伸,这叫逐级向下先导闪电。也有一些先导闪电在向下延伸的过程中,急匆匆一路向下,不作停顿,这叫直窜先导闪电。  相似文献   

9.
超级单体雷暴中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 对3个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洞(即闪电空白区)或闪电环(即环状闪电空白区)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 闪电洞的直径可达5~6 km,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在产生龙卷风的灾害性风暴中, 闪电洞的持续时间有时长达20多分钟, 且闪电洞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在龙卷风发生期间, 闪电洞最为明显, 并在闪电洞上方15~16 km高度有独立于其他闪电的辐射发生. 在闪电洞周围, 闪电通道呈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状, 且没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闪电洞对应于雷暴中的强上升气流区, 闪电辐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暴的对流结构. 同时, 在这些雷暴中主要以大量正极性地闪为主, 正地闪的发生频数最大可达6次/min, 正地闪峰值有时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有时在之后.  相似文献   

10.
漫谈雷电     
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的形状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线状(或枝状)闪电和片状闪电,球状闪电十分罕见。如仔细区  相似文献   

11.
在“闪电族”中,“球状闪电”、“连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对球状闪电科普文章多有介绍。值得注意的是,球状闪电在像飞碟那样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1986年8月19日,湖南古丈县岩托村出现过一次球状闪电,闪电劈开了一家房间的立柱。霎时,一个碗大的红色火球在房间内四处乱窜,造成火花四溅.触到它的人无不纷纷倒地。球状闪电在空中爆炸后,会留下一大团对人体特别有害的气体,所以它的危害也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2.
闪电也温柔     
自古以来,闪电就是人们赞美和探索的对象。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把闪电描绘成一位美丽的女子,称为电母。这足以说明闪电的美丽。闪电固然美丽,但它击中人和物等会造成灾难。当  相似文献   

13.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蕴含着非常可观的天然电能源.闪电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普通闪电产生的电能约为10 亿W,超级闪电产生的电能则至少有1 000亿W,甚至可能达到105亿W,相当于一座核电站.  相似文献   

14.
郄秀书  R.Toumi  周筠 《科学通报》2003,48(1):87-90
利用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成像系统, 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获取的全球闪电定位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闪电活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原上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 峰值出现在下午17︰00左右, 比临近同纬度带上的湖北荆州地区早3个小时, 说明高原对太阳的加热比同纬度带的邻近地区反应敏感. 青藏高原地区的闪电放电较荆州地区和其他低海拔高度地区的闪电放电要弱, 其原因可归结为高原上较低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 青藏高原上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平均值为荆州地区的1/12左右, 为广州地区的1/20左右, 但是闪电活动频数对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变化的敏感性却比显著低海拔地区高30多倍.  相似文献   

15.
<正>闪电,是雷雨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部分,具有强大的威力,其破坏力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据统计,美国由于闪电造成的灾害,平均每年都在125次以上。由闪电引起的火灾和事故而招致死亡的人数竟达500人之多。闪电也是财产的巨大破坏者,一年要毁掉3万户人家和其他建筑物。  相似文献   

16.
<正>你是否想过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物种消失……现在又多了一大影响:闪电频率明显增加。美国科学家对近十年的全球气温和闪电频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闪电频率就会增加12%。我们绝不能仅仅将闪电视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它不仅会引发野火,还会引发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的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似球状沟鞭藻化石重新解释早、中寒武世甲藻甾烷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膏盐沉积以及肖尔布拉克剖面玉尔吐斯组下部的燧石层中发现了一类外披厚重胶被,内含若干配子的球形化石,描述了此类化石并将其和球状沟鞭藻相比较,这些化石可能是球状沟鞭藻类的球形生活史阶段(植物性孢囊),如果这种认识正确的话,那么似球状沟鞭藻类化石可以对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沟鞭藻类特征性生物标记物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通过新闻媒介得知许多有关"飞碟"的传闻。根据报道中的"飞碟"外观和行动特点,可以断定相当次数的"飞碟"传闻,实际上源于一些特殊的球状闪电。球状闪电通常为红色或橙黄色的发光体。球状闪电在空中刚  相似文献   

19.
“降服”雷电 雷电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小时约有1800~2000次雷雨,每秒钟约发生100次闪电,不到两秒钟打一次雷,一年中共闪电31亿5360万次,打雷1600万次,其中40%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3~4次。一次闪电的放  相似文献   

20.
双木 《自然杂志》2012,(3):149+186
它虽然不是真正的宙斯(希腊神话里的太阳神),但也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神话。激光已首次被用作操控和启动闪电的开关栓。利用一种强劲的激光束为闪电在空中开辟一条低阻抗的通道———即闪电的快捷通路———的想法,在1990年获得了立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