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分子量聚乳酸对聚乳酸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引入除溶剂和溶质以外的第三组分情况下,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表面呈孔聚乳酸膜。通过在高分子量的聚乳酸中混入低分子量的聚乳酸,借助电子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力学试验机考察低分子量聚乳酸对聚乳酸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在高分子聚乳酸中混入低分子量的聚乳酸可以制备出表面呈孔膜,该膜可满足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临床要求,该方法减少了影响膜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PLA)是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介绍了聚乳酸的发展背景及其性能.阐述了合成聚乳酸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缩聚法和开环聚合,以及聚乳酸改性方法.并揭示了聚乳酸材料的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混纺比聚乳酸/莫代尔混纺纱的力学性能变化特点.得出了聚乳酸/莫代尔混纺纱断裂强力在聚乳酸含量为70%左右时达到最小值,而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在聚乳酸含量为70%时有着显著增大,初始模量在聚乳酸含量达到40%时有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法研究聚乳酸的酶降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探讨影响聚乳酸降解速率的不同因素。聚乳酸的酶降解分两步进行:酶吸附到聚乳酸的表面和聚乳酸在酶作用下的降解。聚乳酸的降解初速率随酶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达到一定的加入量之后,降解初速率接近一个常数;当pH为7~9时,聚乳酸的降解初速率随pH的增大而增大;当温度为25~40℃时,降解初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D,L-丙交酯和聚乙二醇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作用下常压氮气保护制备了聚乳酸及其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考察了聚合温度、辛酸亚锡用量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聚合物在不同降解介质中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降解规律,并用IR,1H-NMR,GPC对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单体和辛酸亚锡的摩尔比为5 000、聚合温度在160 ℃时,常压聚合5 h即可得到适合作药物控释载体且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3×104的聚乳酸;聚乳酸在去离子水、0.01 mol/L盐酸溶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4种降解介质中,在碱液中的降解速率最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聚乳酸降解较快,且聚乙二醇改性的聚乳酸比聚乳酸降解快.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聚乳酸纤维产业的发展背景。根据数据库涉及的文献量及分布特点选择数据库进行检索,对1995-2016年间的聚乳酸纤维专利进行了统计,研究了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工艺和改性方法 ,研究后发现目前国内关于聚乳酸纤维的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较少,产业化进程慢,市场竞争力不强,而国外大公司已形成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应用的产业链结构。我国在聚乳酸纤维的研究还处于科研追踪阶段,聚乳酸的产业化进程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聚乳酸透气膜,并研究了其用于猪肉包装的保鲜效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膜,通过添加N-甲基吡咯烷酮,使得薄膜具备多孔结构.对薄膜的透光率进行了测试,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基团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聚乳酸多孔膜扫描电镜图与聚乳酸纯膜相比,薄膜内部具有均匀的多孔结构.从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添加了N-甲基吡咯烷酮的薄膜与聚乳酸纯膜的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N-甲基吡咯烷酮在后续操作中从薄膜中分离出来,形成孔洞后并不会影响聚乳酸膜本身结构.在薄膜用于新鲜猪肉的包装中,通过聚乳酸透气膜的包装,猪肉的保质期得到了延长.与保鲜袋、保鲜膜、聚乳酸纯膜包装的猪肉相比,聚乳酸透气膜能有效延长猪肉保质期2~3 d.  相似文献   

8.
将连续分布理论应用到聚乳酸的酶降解反应动力学中,模拟蛋白酶K降解聚乳酸的过程。将聚乳酸的酶降解过程分为3步:酶吸附在聚乳酸上;聚乳酸和酶形成具有活性的中间过渡体;生成特定断裂产物。运用矩的运算将积分微分方程转变成便于计算的普通微分方程,计算得到的降解产物的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实验基本吻合。模型参数(k′,kE)与酶浓度、流量、pH和温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淀粉接枝聚乳酸接枝率的红外光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淀粉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方法进行研究.配制一系列聚乳酸含量不同的淀粉-聚乳酸标准样品,测定其红外光谱,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比较同一谱图中特征峰的吸光度,从而求得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相关系数为0.990 6.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的淀粉接枝聚乳酸共聚物产物接枝率测定,证明本方法具有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以用于淀粉接枝聚乳酸共聚物接枝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聚乳酸/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研究表明将聚乳酸与无机纳米粒子通过复合改性,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各方面的性能,从而扩展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聚乳酸/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层状硅酸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另一类是无机纳米刚性粒子,主要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锌等氧化物。介绍了两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共混法和溶胶凝胶法,阐述了无机纳米粒子的添加对聚乳酸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结晶性能、降解性能、流变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希望通过加入具有一定特性的纳米粒子,制备出特定功能的聚乳酸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聚乳酸纤维乳酸、聚乳酸的生产工艺.对工业生产中聚乳酸的不同合成方法,特别是对乳酸直接聚合法、固相聚合法、丙交酯开环聚合法的原理作了分析.对聚乳酸纤雏的溶液纺丝法、熔融纺丝法的工艺特点作了介绍.并以9.7tex的聚乳酸纤维纱线为例,讨论了纺纱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配置、技术措施及温湿度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酸(LA)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法和固相缩聚法,通过优选催化剂、分步除水、连续通氮气和高真空缩合等工艺,直接缩聚合成可用于改性的聚乳酸(PLA).研究了直接熔融法和固相缩聚法的聚合时间、体系真空度、聚合工艺等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用酸值变化来监测反应的进程,用粘度法测定了产物的粘均分子量,并以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熔融法的最佳工艺为:辛酸亚锡为催化剂(0.5 wt%),聚合温度175℃,聚合时间12 h,体系真空度30 Pa;固相缩聚法的最佳工艺:辛酸亚锡为催化剂(0.5 wt%)、体系真空度60 Pa、聚合温度150℃、聚合时间10 h.  相似文献   

13.
乙二胺接枝聚乳酸亲水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二胺改性聚乳酸(EMPLA)的合成工艺及其亲水性能。以乳酸、马来酸酐和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EMPLA,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对聚乳酸(PLA)、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EMPLA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测定了吸湿率以研究其亲水性能力。优化的反应工艺为:在10℃反应2h、乙二胺过量20%时产率及产物纯度最高。通过酸酐间接引入亲水性的活性伯胺基团,EMPLA的平衡吸湿率比聚乳酸提高了31%。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基绿色塑料,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为解决环境污染和石油依赖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针对当前聚乳酸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开展了生物基聚乳酸绿色塑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创新性研发及应用推广项目,从L-乳酸出发,突破了乳酸低聚、裂解、丙交酯精制和开环聚合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世界上继美国Nature Works后第二个实现了PLA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加速推动了以聚乳酸为龙头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聚乳酸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针对聚乳酸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泡菜中分离纯化得到2株乳酸菌LMD和LRA2,均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LMD和LRA2为肠膜明串珠菌。菌株LMD和LRA2的苯乳酸产量和苯丙氨酸的添加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在含0.16 %苯丙氨酸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 h,菌株LMD的苯乳酸产量为0.144 7 mg·mL-1,菌株LRA2的苯乳酸产量为0.158 5 mg·mL-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聚乳酸(PL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PLA/SA共混膜,并研究了PLA/SA共混膜的吸湿、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PLA与SA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SA的引入,提高了共混膜的结晶性能;共混膜的吸湿率随共混膜中S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随SA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文中研究了端羟基聚d ,l-乳酸及d ,l-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的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温度、单体比、催化剂用量等对预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体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LA) /n(CL)=8/2, θ=195℃ ,催化剂质量分数0.3% ,还原剂质量分数0.1 % ,总反应时间31h。在该反应条件下可合成出结构明确、酸值较为理想、可满足进一步扩链要求的端羟基预聚体。并用羟值分析和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矿石--改性片麻岩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通过直接缩聚方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并应用FTIR,^1H-NMR,DSC等测试手段对两种不同催化剂制备的聚乳酸的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GS-PLA共混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癸二酸甘油酯(PG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密炼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GS-PLA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其共混形态。结果表明PGS-PLA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过程与PLA有很大差异,其熔融塑化过程大幅延长。DSC分析表明:随着PGS含量的增加,PGS-PLA共混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而结晶度提高;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可以达到65.6 J/m,较纯PLA提高了447%;SEM观测表明PGS和PLA是分相的,且随PGS含量的提高,PGS分散相尺寸变大,混合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