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拼读出汉语字、英语词,汉语必须有声母、韵母、声调,英语要求元音、辅音、重音(少数词除外)。现代汉语对音节的认识存在分歧,即声调是或不是音节的组成部分。而汉语传统音韵学把声母、韵母、声调称为字音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可以对比汉语字音和英语音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汉语语音连接词音节分割方法。根据汉语语音学知识分析了语音分段中的四种音节连接方式,除了短时能量和过零率外在处理鼻辅音连接时采用了预测误差的微分△E和信号能量的微分△E_s两个特征。综合分段算法可以确定语音串中音节的边界。当输入速度为4~5音节时分割成功率达97.5%。我们采用此方法对定人发音的数字串和连接词进行一系列识别实验、识别结果验证了方法是简便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常常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连续出现的现象(即“辅音连缀”);我国学生习惯于汉语的单音节。因此初次接触到含有辅音连缀的英语单词时总是发音不好。出现很多语音学上常犯的错误。本文对此分别举例作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语音空气动力学PAS6600,对所提取生理学参数进行分析,从生理上说明汉语普通话辅音中不送气/送气音在发音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汉语普通话不送气音与之相对应的送气音,在发音时发音部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塞音在发音时,辅音收紧点越靠后,在听感上越响亮.这主要是由于声门下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单词音节划分中,最棘手的莫过于辅音字母“R”的划分了。“R”不象其它英语辅音字母在划分音节时有规律可循。本文从单词的词根发音、前后缀、词意、词重音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摸到了“R”这个字母的一些划分规律,并归纳了三条切实可行的划分规则。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EPG)研究普通话V1n#C2V2双音节中后续音节C2和V2对前鼻韵尾/n/以及V1的逆向协同发音影响。实验结果发现:C2舌前音和舌面后塞音决定前鼻尾的发音部位和舌形姿态,不存在V2对V1的逆向影响;C2为双唇音和舌尖中音条件下,存在V2对V1n的逆向影响,前者表现为从V1后过渡段开始舌体动作向V2过渡,后者只出现在鼻音时段后部;C2为舌面后擦音和唇齿擦音的时候,前鼻尾发音部位多未同化或部分同化,这可能与发音人的发音策略有关。该结果支持普通话辅音的协同发音阻力等级序列,同时能够为建立普通话发音生理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速影响音段的语音实现以及相邻音段发音动作的时间关系,然而对普通话音段产出的影响却并不清楚。该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方法分析语速对普通话跨音节辅音丛/#C2/中音段发音动作的时间关系以及V1#C2V2中音段的生理和声学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辅音丛音段发音动作的绝对时差和动作重叠度随语速的加快而增大;音段的生理/声学时长与语速线性相关,语速对辅音动作幅度的影响与辅音发音部位和方式有关;元音动作幅度减弱,在声学上表现出央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语速控制与音段发音动作的时间关系以及音段动作的时空特征有关,音段发音属性和发音人发音策略也影响不同语速条件下的音段产出。  相似文献   

8.
黄丽艳  金慧敏 《科技信息》2010,(5):187-187,202
随着交流的日益国际化,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英语口语的流畅表达成为现代英语学习的必需,英语语音是学好英语口语的基础,辅音是英语语音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音是处于语言学习的核心位置,而辅音又是语音学习的核心和基础,所以加强辅音的学习对我国英语学习者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但是受各方面的影响.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辅音发音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辅音发音方法和发音器官的全面具体分析,总结英语辅音发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不仅能为辅音学习提供客观依据,还能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音能力和口语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重音     
李旸 《科技信息》2012,(5):331-331,361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过程中,发音是很重要的。在英语发音中,音的重读和弱化是相反的两种发音现象。重音是对单词中某些音节的强调。英语中的重音的标志,是将重音符号"’"放在重读音节之前。在英语中重音现象不止存在于单词音节中,还有单词和句子的重读现象。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单词重音格式的不同情况,另外还涉及了复合词中重音转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孟加拉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孟加拉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学习困难较大,发音存在的偏误较多.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孟加拉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和效率,本文将从中孟语言元、辅音发音对比角度,寻找两种语言的差异点,结合教学实际,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语言体系(特别是语音特征)的不同决定了英汉语言语并置方面的不同,特别是语音并置中的押韵有所不同,汉语多是元音押韵。而英语则主要以辅音和辅音群押韵为特色。汉语里还包含了特有的词汇并置——仿词和语法及语义并置——对偶。  相似文献   

12.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由于汉语的深入人心,一些人的汉语发音习惯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发音。本文列举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种错误发音,阐述了汉语发音对英语发音产生的影响。使人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纠正英语发音,力求实现发音的纯正。  相似文献   

13.
吴燕萍 《科技信息》2010,(21):I0308-I0308,I0183
我国传统的声韵调分析法受西方音位学理论及音系学等理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对音节结构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尤其在零声母和韵头的讨论上各持己见。实验音系学的提出,对汉语音节结构进行重新审视,认为声、韵、调三部分组成汉语的基本音节结构,在声韵调的基本框架下,韵母可以看作元音与元音或鼻辅音音位的配列,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其中韵腹是核心,是必要的,而韵头和韵尾则是可选的。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分析跨音段情况下前音节元音对后音节元音第二共振峰F2起点的影响,考察了汉语普通话双音节词"元音-塞音-元音"序列中2个元音之间的协同发音现象。结果发现:当2个元音之间为送气塞音时,由于送气塞音时值较长,元音间的协同发音作用便比较小,送气是抑制协同发音作用的重要因素;在塞音发音部位方面,当后接元音为/i/时,跨唇音的协同作用较大,而跨舌尖音的协同作用较小,不过发音部位与后接元音的交互作用很大,超过发音部位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译涉及的两种语言采用不同的字母表和发音系统时(英语和汉语,英语和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等),机器音译就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音译单元对齐结果的好坏严重影响机器音译的准确率,为此研究了英汉机器音译中音译单元的对齐,提出了基于音节首字母匹配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该方法在音译单元的对齐中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主要媒介,如果能用数字计算机来识别语言,必然能对人类交流信息的过程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语言识别问题在近二十年来受到了很大的注意,同时由于这一问题牵涉面很广,边缘性很强,因此它又成为计算机科学中使人颇感兴趣的问题之一。Wolf曾对七十年代初期以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了一个较好的总结(主要指美国对英语识别所进行的研究)。语音的识别看来基本上所采用的是对于音素或类似于音素的识别,这是因为尽管人可以发出频带相当宽的声音,但作为语音来说,大致上是由几十个基本发音单元,即音素所构成的。这样,我们依靠内存于计算机中的数量不多的音素模型就可能进行语言的识别。英语的音素大致有四十多个。汉语(普通话)计算机识别用的音素可以建立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如果仅从元音、辅音来说,则也不过三十多个。汉语拼音把发音单元分为声母和韵母,声母即辅音,韵母则包括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关于音素识别方面的一些辅助识别工作,诸如音节、清音、浊音、元音的区分等都与英语识别问题相类似,汉语语音识别方面的一个特殊问题是关于声调的识别。汉语以及许多亚洲语系都有声调识别的问题。汉语(普通话)分成阴平(—)、阳平(/)、上(V)、去(\)四声。如果每一个韵母加上四声的变化,则音素模型的数字将大为增多,这将增加识别检索时的困难。问题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如地(di)、期(qi)这类字,四声的变化只在于韵母本身,因此不影响其他相关连的音素d、q。如烟(yan)、望(wang)、两(liang) 这类带复合元音的字,四声的变化贯串于整个音节,这就是说四声的变化将影响这一音节中的其他音素,这样一来问题的复杂性就提高了。据说有些方言,如广东话,有多至十种声调的,如果把不纯正的发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人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总是会受到母语或是方言的影响。荆沙方言在语音系统上与英语有很多不同,因此学习者在英语发音上或多或少受到方言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元音及辅音两方面。元音主要表现在/i/,/u/,/Λ/以及二合元音/aun/。辅音主要表现在/n/和/η/,/l/和/n/,/v/和/w/,/f/与/h/等音位上。当然,在语音语调方面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晓倩 《科技信息》2009,(24):I0121-I0121
本文从词汇构成及发展变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了现代英汉词汇的不同特点:汉语主要以单音节语素构词,英语语素则与音节、词义不对应;双音复合词为现代汉语词汇单位的主体,英语则以多音节词为主;汉语存在大量同素词,英语没有这种词族;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特别注重汉化,英语直接借用。  相似文献   

19.
TD-PSOLA技术在汉语语音波形编码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域基音同步叠加(PSOLA)技术和一个全汉语单音节库为合成单元进行汉语语音波形编码合成,针对汉语语音的音高、时长、音强以及音节之间的协同发音效应等影响合成语音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应音节的声调曲线、时长规则和音节之间协同发音规则等韵律规则,并利用时域基间同步叠加法原理调整合成语音的音高和时长,从而使合成的语音比较清晰自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藏文字母中的七组送气与不送气辅音为研究对象,利用语音空气动力学PAS6600提取各个辅音的气流信号参数.从呼气时长、平均呼气速度、呼出气流量等三项参数,分析相同辅音的各项参数在不同性别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辅音在同一气流信号中的不同表现.发现在藏语中不送气音的呼气时长比送气音大;平均呼气速度的大小从男女平均呼气速度的平均值来看送气音的平均呼气速度比不送气音大;呼出气流量的信号虽受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影响,但主要还是跟发音人的性别有关系,即男性的呼出气流量比女性的呼出气流量要大,这主要跟其生理特征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