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于纯化大黄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1,8-二羟基蒽醌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丙酮为溶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大黄素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二羟基蒽醌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大黄素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微球形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比较了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非共价法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合成了原儿茶酸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评价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及其类似物的键合行为.结果表明: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存在大量多空的识别位点,并且这些位点的大小和形状与模板分子十分匹配,因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表面有2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流动相及其流速对分析物的保留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出以罗丹明6G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7.64ⅹ10-4moL/L和4.35ⅹ10-3moL/L.对比罗丹明S和罗丹明B的结合特性,该印迹聚合物呈现了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多效唑有高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该聚合物以多效唑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自由基引发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MIP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机理,并且考察了各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多效唑呈现出高的选择性,有明显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磺胺嘧啶为模板分子,运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微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模型.求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8.6μ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85.7,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线方程符合Longmuir方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小,表明非极性共价键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的L-帕珠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明显高于空白聚合物.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帕珠沙星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用多点结合模型进行计算得到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分别为23.08 μmol/L和3.65 μmol/g,低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分别为0.43 mmol/L和27.28 μmol/g.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高于其他类似物,呈现出空白聚合物没有的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沉淀聚合法制备1-苯丙醇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丙醇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温度、模板浓度、引发剂用量、转速、预聚合时间等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特性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浓度为0.01 mol/L、引发剂浓度0.01 mol/L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60℃沉淀聚合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0.
绿原酸印迹聚合物微球沉淀聚合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原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讨论了溶剂、功能单体、引发剂(AIBN)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乙腈为致孔剂,0.25 mmol模板分子,1 mmol MAA为功能单体,10 mmol EGDMA为交联剂,12.23 mg AIBN为引发剂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存在2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反胶团萃取中的亲油作用和氢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聚合物反胶团萃取亲水溶质的机理以及聚合物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在比较了聚合物胶团萃取和聚合物反胶团萃取的特性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反胶团萃取的作用机制,指出并实验验证了聚合物与溶质之间存在着亲油作用和氢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亲油作用在聚合物反胶团萃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聚合物与溶质存在氢键作用时,氢键作用对萃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氢键作用较弱时,溶质的萃取受亲油作用支配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17β-雌二醇(17β-E)及结构类似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等六种单体的相互作用。分别用紫外光谱 (UV)、红外光谱 (IR)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表征了用各单体的乙腈溶液分别与模板的相互作用和用沉淀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全紫外聚合中,印迹17β-E 的TFMAA-co-TRIM聚合物的O—H振动吸收峰红移出现在聚合16h之后,C==O振动吸收峰则在聚合24h后发生红移。三种测试方法均证实TFMAA对17β-E有强相互作用,TFMAA-co-TRIM对雌二醇异构体(17β-E/17α-E)的印迹因子(IF)达到了3.01,分离因子α为2.28,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利用紫外法可初步检测各单体的乙腈溶液与模板相互作用强弱,再合成MIP,进行IR和HPLC表征,有助于筛选到对17β-E及结构类似物具有强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体。  相似文献   

13.
杨本晓  唐瑾  鲜啟鸣  于红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47-105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以此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试验了聚合物在结构相似底物竞争环境下对双酚A的特异选择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常数达1.78×105 L/mo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μmol/g.固相萃取结果表明:合成的MIPs对双酚A具有高度的特异选择性,为从复杂环境介质中分离富集双酚A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as an online screening method to identify effective adsorbents for the peptide NH2-Cys-Thr-Trp-Trp-COOH (CW-4). To validate the SPR technique, several linear polymers containing amino acid residues were synthesized as models of their corresponding adsorbents. SPR screening of all the linear polymer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near polymer containing phenylalanine residues (PPhe) exhibited the highest affinity for CW-4 among the polymers tes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reening results from SPR, the adsorbent containing phenylalanine (APhe) exhibit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W-4. An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was that the amounts of CW-4 adsorbed on 3 adsorbents were quite small, even though both SPR and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W-4 and the three polymers. A kinetic analysis performed using SPR technology suggested such a phenomenon was ascribed to the poor stability of the CW-4/polymer complexes; that is, CW-4 associates with the polymers quickly, but it also dissociated quickly. The combin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PR was a promising tool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adsorbent for peptides, analyze the interactions contributing to adsorption and explain adsorption phenomena using polymer models.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利用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探针分子与PEO,PVAc,CPE,PMA等均聚物,几种丙烯酸甲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以及南大-43,KH-560等偶联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酸碱作用对凝集态中相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显著贡献,本工作建立了一个较为简便的测算聚合物和偶联剂的Drago参数,定量表征聚合物和偶联剂的酸碱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奎宁及其衍生物催化三种含杂环的亚胺与硝基甲烷的aza-Henry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含苯并噻唑和噻唑结构单元的亚胺,奎宁催化得到的产物的ee值为30%和28%,产率大于96%.而用6'位羟基的奎宁衍生物催化含苯并噻唑结构单元的亚胺,产物的ee值提高到47%,产率为90%.对于含异恶唑结构单元的亚胺,产物的ee值为67%,产率为20%.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发现用乙醚作为溶剂ee值提高到92%.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种新型聚合物生物碱(接奎宁、辛可宁)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并将它应用于多种类型反应中,结果表明,该试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效能.通过取代反应研究,对不同碳链长度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手性联二萘(BINOL)取代的2, 3-二氟对苯二腈和3, 3'-联咔唑为单体,通过碳-氮偶联反应得到一对共轭聚合物(R)-P1和(S)-P1,并且通过1H NMR与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荧光发射光谱(PL)、圆二色谱(CD)和圆偏振发光(CPL)光谱等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热稳定性以及光物理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手性联二萘侧基能有效地诱导共轭主链的微环境,使该聚合物具有手性活性,且表现出CPL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