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查明黄矿山北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文中从黄矿山北石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激电异常特征、矿床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矿山石墨矿床赋矿围岩—金水口岩群大理岩组,其原岩中所含的碳质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透闪岩型晶质石墨矿石;再经动力变质、接触变质作用,晶质石墨进一步结晶富集形成鳞片状、叶片状晶质石墨矿石。认为黄矿山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变质热液型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加里东期—印支期侵入岩为石墨矿的再次富集提供了热源,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大通沟南山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石墨矿化特征及成矿前景,文中对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赋矿围岩为金水口岩群大理岩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少数透镜状集中分布。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较稳定。矿石中的固定碳呈晶质石墨存在,石墨呈鳞片状、叶片状分布在方解石矿物之间。石墨矿床具有沉积—变质成因及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基本特征,其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兴和县黄土夭村石墨矿床,是我国优质大鳞片石墨矿的重要产地。笔者通过对该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对矿区变质岩的原岩进行了恢复。并通过石墨的产出特征和碳同位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形成本区石墨的碳质,来源于原岩中的有机物。石墨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细细特郭勒石墨矿位于东昆仑昆中岩浆弧带,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为了查明区内石墨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及找矿潜力,通过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激电异常特征、矿床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含矿岩层为大理岩,石墨矿具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矿体深部延伸稳定,厚度变宽。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认为区内石墨矿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柴周缘地区石墨矿勘查进程,在系统收集晶质石墨矿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研及典型石墨矿床的综合研究,对柴周缘晶质石墨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规律、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开展了石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确定了两个成矿远景区。柴周缘广泛发育的古老变质岩系中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地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赋矿层位为二叠系沙子坡组白云岩.地层受构造作用影响较为破碎,仅为该区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运输和容矿空间.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东山地区铅锌矿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区域地质,地质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等,通过对硫、碳、氧同位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该地区铅锌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认为东山铅锌矿施甸县铅锌矿床属于碳酸岩型沉积~热液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柴西北缘黄矿山一带晶质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对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以及成矿模式上进行了归纳总结。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达肯达坂群,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为含矿岩性,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以及动力变质及接触变质作用的叠加,最后形成晶质石墨矿石。综合分析认为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已发现的矿体规模大,走向延伸稳定,显示出较好的石墨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控矿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岩性、矿体形态、矿体规模等方面介绍了纳雍水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铅锌矿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岩石晶洞构造和围岩的硅化对铅锌矿的富集成矿有利。通过镜下对矿床中物质成分、矿石结构和矿石构造研究表明,矿床中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方式以充填和交代为主,矿石构造反映出热液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苏北地区晶质石墨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研究苏鲁造山带(江苏段)典型石墨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双湖石墨矿床地质、物探等综合特征,结合研究其成矿模式及关键找矿要素,总结了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双湖石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东海杂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一套大理岩-变粒岩-石英岩中,含矿岩性为石墨石英岩、含石墨大理岩,系多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双湖石墨矿属区域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矿(化)体的产状、规模、形态均受大理岩控制,大理岩既是含矿母岩,又是赋矿围岩。石墨矿化体与低阻高极化异常基本吻合。据此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找矿预测模型。可见,在含矿地层附近采用激电测量是快速确定找矿远景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的有机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可溶解有机质中饱和烃和芳烃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有机质与金顶铅锌矿床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看,甚至是矿床内部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看,均与成矿元素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机质在金顶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对碳沥青作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不论胶结状碳沥青、鳞片状碳沥青还是后期充填的眼球-囊状碳沥青均含有大量的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的组分和它们所形成的矿石矿物类型,与该类碳沥青所在矿段的矿体的成矿元素组分和类型相一致.由于这些碳沥青产出的形态不同,因此在矿床形成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肉眼下能够见到的胶结状碳沥青、脉状碳沥青、部分鳞片状碳沥青,这些碳沥青对成矿元素起着活化、迁移的作用,也起着沉淀成矿的作用;眼球状-囊状碳沥青是后期充填的产物,对矿床的形成起一定的改造作用;浸染状碳沥青多属于原生沉积碳沥青,对矿床的形成仅起一定的还原沉淀的作用.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对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