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诺贝尔颁发100年来,共有466位科学家获此殊,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有148位,占获奖总人数的30%。众多的青年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客观原因是该奖最青睐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主观原因是青年人没有包袱,勇于原始性创新,思维敏捷,能揭露事物更深层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奖项之一。分析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标世界航天强国,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持续实施空间科学任务,科学家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本文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抓手,阐述空间科学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贡献,分析欧美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并基于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现状和态势,提出空间科学是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有望取得诺贝尔奖级重大突破的优势领域之一,发展空间科学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学象牙塔的顶端,绝大多数作家倾其一生所能获得诺奖垂青的寥寥无几,而诺奖亦往往有遗珠之憾,卡夫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他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启示录”,他与中国文化存在至深的渊源关系,已经成为被经典化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4.
了解当代数学的一扇门窗——评《当代数学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当代数学大师》的基本内容 ,并对该书的特点与意义作评述。  相似文献   

5.
神奇材料与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神奇材料——导电聚合物又称“合成金属”的发现与 2 0 0 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关系 ,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广泛应用及其前景 ,说明了这一伟大发明是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晶 ,对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 (Alan Jay Heeger,1 936 -)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Alan Graham Mac Diarmid,1 92 7-)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 (Shirakawa Hideki,1 936 -)授予 2 0 0 0年诺贝尔化学奖 ,也是对从事导电聚合物研究领域内所有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肯定与认可 ,这一领域将是未来十分活跃的新材料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从Nobel化学奖的统计分析中,找出规律性问题,以探索化学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与最佳途径,为中国问鼎21 世纪Nobel化学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科学上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了1901年至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性成果与其作出获奖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最佳峰值年龄”,阐发了中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思想及其对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永久中立国瑞士 ,自 1973年以来人均国民收入名列世界第一 ,其教育和科研水准也名列世界前茅 ,70 0万人口有2 0人获得诺贝尔奖 ,专利出口长期以来也稳居世界前列。瑞士教育很有特色 ,政府、民间对教育科研投入巨资 ,政府对教育实行宽松管理。教育的社会化 ,社会的教育化 ,实行开放性教育和“学徒制”等富有特色的教育 ,使瑞士真正实现了教育大众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中日韩科技协作,本文列举了国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例子,分析了共建“中日韩”科技文献平台-以“图们江”地区作为切入口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期至今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换:课程性质由“自然”到“科学”,教育目标由“精英”到“大众”,教学方法由“过程”到“探究”;与此相适应,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也应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缔造科学: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1 年至2005 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统计揭示了诺贝尔奖六大现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中青年现象、长周期现象、发现之发现现象、名师高徒现象和优势积累现象。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到科学研究自身的某些特点,看到科学政策和科学家在缔造科学(事业)过程中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2.
 脉冲星自1967年发现以来,50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期间曾2次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脉冲星以其高度致密和强引力场堪称宇宙天然实验室,可用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及进行引力波探测,推动了天文学与物理学研究的发展。本文简介了脉冲星的发现及其性质,并综述了脉冲星导航以及最近建成的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脉冲星探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析——科学研究规律探讨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和分析了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的有关信息,按科学发现、科技发明和科学理论将诺贝尔奖归类,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这3个类型的比例因学科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物理学为2.5∶1∶1,化学为1∶1∶1,生理医学为5∶1∶1.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V.S.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移民作家。《游击队员》是奈保尔的一部重要作品,反映了加勒比海某岛国独立后混乱无序的后殖民状态,揭露了黑人革命运动的本质,暗示了其革命领袖者边缘人的地位。小说多处运用象征手法,使其展现出深刻的隐喻意义和丰富的人物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可作为工具为其他自然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形成新学科。生命科学也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用它去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可产生“社会基因学”和 “经济基因学”。“社会基因学”即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定律”可称为 “经济基因学第一定律”。经济和资产的数学重组、物理重组、化学重组和生物重组是经济基因学的表现形式。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因此,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应开始实施“社会基因组计划”和“经济基因组计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祈雨展开探讨。其中祈雨习俗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祈雨仪式的发展演变、特点、目的功能等方面。祈雨文学研究则对涉及祈雨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探讨,挖掘其思想及文献价值。同时,文章对祈雨文学研究发展寄予了新的展望,强调关注祈雨文学的文学性,在坚持"文学本位"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多学科交叉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五行学说之成立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五行学说成立的标志是五行与阴阳思想相融合,亦即成功解决“五行”与“四时”相配的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条进路:王梦鸥发掘的“四时”五分以配“五行”虽然理论上精致,不过难以付诸实践,终归湮灭;庞朴抉发的“尚土说”影响较大,可惜完全基于对史料的误解;只有徐复观之说在逻辑与文献两方面都较为合理,且两者配合无间,是以可信。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时期以来,“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中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主题。主要运用文化学批评方法阐述其蕴含的民族美,其中“边疆自然美”展现了和谐的生态美以及原生力量的自由与朴素;“文化风俗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心理、文化基因的外现;“原始人性美”构成了各少数民族的气质、精神、民族心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了中华文化之多元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最早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使用literature一词的历史经验意义无疑具有开创性甚至奠基性。而马礼逊在使用literature一词时的英国文学或外国文学之指涉,与他使用这一概念之时的中国文学之指涉,到底构成怎样一种对应互文之关系,自然也成为检核其对literature一词理解之关键,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马礼逊时代中西之间在 literature 一词基础之上所初步形成的一种对话关系与历史形态。而在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以及大量往来书札中所提及的literature一词,无论是在西方文学语境中抑或中国文学语境中,均未见显示出明显倾向于近代的、纯文学的寓意,更多则是指各种各样的文献或文本。  相似文献   

20.
卷终语     
在中共十七大胜利闭幕的初冬时节,《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第29卷的编辑工作也进入了尾声。盘点2007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审稿专家、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爱护中,全体编辑(务)人员努力组稿、精心编辑,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增刊2期,发表论文346篇。在本卷,第1期以突出报道“罗家寨”这一重要科技事件的深层次内容,向全世界关心“罗家寨”的读者集中展现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的进展;第2~5期分别从“天然气注气与开发”、“石油机械工程”、“碳酸盐岩研究”以及“提高采收率”等学科向读者奉献各方向的学术思想、研究特色新进展,并揭示我校的研究现状;第6期我刊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先生撰稿,刘院士以翔实的数据、锐利的笔触论述了“水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并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印证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在本卷,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论文的刊出量,以回馈作者与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信任,第29卷载文量提升了108.4%;实现了全彩色印刷,为完整体现论文的学术思想和科技成果水平,突出刊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打下了基础;实行了网络办刊(网址http://www.swpuxb.com),为加快学报传播速度,拓宽刊物传播范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封面人物”逐步把石油、天然气科技前沿的院士、专家、学者汇聚,以进一步扩大学报影响力。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从本卷第5期起,我刊参加了由中国期刊协会发起的“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以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期刊质量的大提高。在本卷,我们继续保持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勘探”、“石油化学工程与化工”等特色栏目。增设了“专家论坛”,创办了“博导论评”,开辟了“探讨与争鸣”。在本卷,基金资助论文比占60.5%,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为45.7%。本卷继续被EI、PA、CA、CSA/ASFA、AJ、CPA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比照卷首的愿望,回首一年来的历程,在“紧扣时代脉搏、推动社会进步、展示学校特色”三方面,我们只能说迈出了一小步。我们深知,学报是我校重要的知识输出单元,要办好学报,还有更宽的领域、更长的里程、更多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谨向各位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编委、印刷厂全体人员、邮局的同志以及关心、支持、爱护本刊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