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与人权保护机能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的人权保护机能是社会保护机能的一部分,针对的是社会个体犯罪行为的侵害;人权保障机能针对的是国家权力的滥用。人权保护机能自古以来就具有,与刑法同时产生,而人权保障机能则是近代人权思想的产物。两者紧密联系,又有一定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
董桂红 《科技信息》2007,(36):157-157
刑法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刑法改革的主题是进一步强化刑法对人权的全面而有效的保障。刑法改革的文明化,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转变都是人权保障的体现,我国现行的新刑法典在保障人权方面有许多重大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婚生子女人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就其原因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也有现有制度设计上的障碍.我们应该在人权保护的理念下,从加大非婚生子女人权保护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现行法律有效实施、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等方面入手,为非婚生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人权事业也日益全球化,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然成为法治建设时代的诉求。"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权保障的理念、刑法谦抑的理念、形式理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丁岩 《科技信息》2008,(14):228-228
打击国际犯罪和维护基本人权均是国际刑法的重要内容,但是研究人员们更多的关注了犯有国际罪行的主体,而常常忽视了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国家刑法已经逐渐展开了对被害人主体问题的研究,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作为综合了国际法、国家刑法、国际人权法等内容的学科,国际刑法保障被害人主体的权益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读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7.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8.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9.
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切合人权保障、谦抑、宽容的刑法理念,体现了公正报应和功利预防的刑罚目的,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已成为世界刑事立法的潮流和趋势,顺应此种潮流和趋势,有利于我国刑事立法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刑事法治的文明和人们价值观念不断趋于理性化。刑法谦抑的价值理念,越来越受到中外法学家的重视和倡导,并在刑事制度中逐渐得到了体现,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制定了刑法修正案(八),在探讨刑法谦抑价值的有关理论问题的同时,并给予法治实践以指导,转变了刑法的工具性观念,倡导刑法的人权保障理念,确保刑法成为善良公民和犯罪人的大宪章。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我国至今没有确立沉默权制度,但是,人权保障的加强和法治进程的深入使沉默权实行的迫切性不断加强,分析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应包含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理应在"平等武装"、"平等对抗"的基础上推进,为此必须保障被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实有权利。我国现行法律虽从人身权、参与权等角度对上述人员的权利予以保障,但仍与国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司法审查、律师帮助等制度,以维护处于公权力羁押之下"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外国和国际社会的完善和发展,充分论证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人权保障规则,它的出现顺应了20世纪以来对人权保护的潮流。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界的状况看,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十分.必要,它是深化司法改革的需要,体现了权力与权利平衡、维护司法纯洁性和程序公正等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规定在第2条,并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具体法条作出修改和完善,在实践中积极贯彻和落实。近日,广东徐辉冤案的平反更是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深刻反映。文章以此案为视角,在分析人权保障基本理念基础上,探讨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与困境,并反思人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恢复性司法形式的刑事和解制度,对传统的刑事理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其兴起的司法潮流中,恢复性正义、矫正正义等理念起到理论根基的作用。并且,现代民权刑法理念的发展,为限制国家刑罚权力而保护和促进刑事被害人的市民权利提供了坚实的理念基础。在中国,传统的"和合"的理念与保守的"刑权为上"的观念并存,应就其中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合理内涵加以重构和更新,使之适合刑事和解制度。和谐社会目标和理念,也能够为刑事和解的中国之路奠定理论之基石。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向多极化发,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加强,不同国家在公私法领域出现了诸多的趋向,在公法领域,随着人权保护的加强,与人权保障最密切联系的刑事刑事诉讼法领域也出现了趋同化。  相似文献   

17.
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设计,我国与发达国家是竞合抑或全异,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刺激创新和法益保护为主旨,应架构多层次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契合TRIPS精神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体系。在刑法视域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条款,调整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思路,厘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竞合问题,建立健全统一的司法机构,当为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同时,这对于惩治与防范民族地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个有机部分,刑事赔偿从无到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自1995年《国家赔偿法》颁布以来,国家刑事赔偿的审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法律的更新,在新的形势下刑事赔偿制度也出现了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文章从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角度就刑事赔偿的原则和范围提出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非洲人权法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利宪章》拓宽了国际人权的内容,它既确认了第一代人权,又对第二代和第三人权的确认和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非洲人权保护制度赋予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完全的申诉权,丰富和完善了国际人权法的主体体系,非洲人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对人权的国际保护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必将有力地推动国际人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面对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存在着许多无法预知的风险,日益加速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已经将传统社会推向风险社会的风口浪尖,因此在风险社会理论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在刑事立法方面日趋呈现出了"刑罚积极主义"的倾向,犯罪处罚的早期化、犯罪圈扩大化、法益概念的抽象化等特征也日益凸显,这一转变追根究底是刑罚目的观的转化。风险社会更呼吁刑法构建一个以积极的一般预防为目的刑罚体系,并以此为核心衍生风险刑法的其他理论。但积极的一般预防仍要以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原则为界限,时刻保持刑法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