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中山大学生物系鱼类学研究室林浩然教授和加拿大学者合作研究,发现鱼类促性腺激素(GtH)的合成和分泌活动受到下丘脑神经分泌的双重调节,使用多巴胺的拮抗物、排除剂或合成抑制剂都能抑制多巴胺的作用而显著增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和诱导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生殖期间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2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并可以区分A1、A2和B 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纤维,其终端轴突中具有不同直径和形态的分泌颗粒;B型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腺垂体由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构成,分布催乳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激素分泌细胞、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素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黑色素激素分泌细胞、PAS-高碘酸-雪夫反应细胞和一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类型.本文并讨论了繁殖季节排卵前后期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临床较少见,其表现隐匿。而在酮症酸中毒完全纠正后仍表现为持续低血压的患者更少见。临床上易误诊。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病因认为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引起垂体前叶梗塞变性坏死所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明显减少,从而导致了靶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功能减退。也有糖尿病病人合并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糖尿病人合并有垂体炎症、脓肿形成、肿瘤破坏、巨细胞肉芽肿等病变。受腺垂体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影响,临床表现轻重各异,可表现为仅有一种靶腺功能减退,亦可三种靶腺同时受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升糖激素显著增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所致血糖及血酮体明显增高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常致昏迷及死亡,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是PH6.8的极重度酸中毒者病情更为危急,抢救难度更大。当pH7.1时应补充小剂量的碳酸氢钠,使PH达到7.2。治疗过程中还应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抑制素的生理功能不仅是抑制促卵泡素分泌,而且与下丘脑或更高级的中枢神经活动有关。生理剂量的抑制素只影响促卵泡素的分泌,对促黄体素分泌基本无作用。抑制素免疫可显著提高动物体内促卵泡素的浓度,对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的母畜都有作用。本文综述了抑制素免疫在提早母畜性成熟和提高公畜繁殖力,提高母畜排卵率,与其它生殖激素免疫的比较,牛抑制素亚单位重组产品,抑制素在禽类繁殖上的作用,抑制素水平检测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并阐明了抑制素技术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免疫胶体金电镜定位技术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 cephala)(?)垂体(?)性腺激素细胞进行了钙素(CaM)的超微结构定位。钙调素分别标记在与激素蛋白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核、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中,表明 CaM 参与激素的合成和转运作用。此外,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中的大颗粒和小颗粒上均有 CaM,说明这两种颗粒具有共性,均参与激素的分泌活动,这一结果进一步弄清了大、小颗粒的性质,为鱼类的生殖生理及人工催产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促进动物和生长和发育是脑下垂体前叶的生理作用之一,过去在突验室内曾用动物证实过。我们用自制的脑下垂体前叶粉剂混悬于生理盐水中,用来注射于幼兔体内,对幼兔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将其突验方法和结果介绍出来,以便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hyrotropin,TSH)由脑垂体前叶的嗜碱性细胞分泌,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含量很低,性质稳定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分泌,从而影响全身的代谢。鉴于TSH检测结果的重要临床意义,其检测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等。随着生物、化学以及材料等学科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求更准确、更便捷、低成本的检测方法,为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用阈量和阈下量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到完整的、摘除脑下垂体的和切除前脑或中脑的雄蟾蜍上,发現其排精反应率非但不因摘除脑下垂体或切除前脑或中脑而有所降低,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高;反应的速度亦未見延緩.由此說明:(1)HCG对雄蟾蜍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没有直接的兴奋作用;(2)HCG:所引起的排精反应系直接作用于精巢的結果;(3)神經系统高級部位(前脑和中脑)对此反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高风  赵明星 《科技信息》2009,(34):I0080-I0080,I0081
一、生长抑制素概况 生长激素轴是指动物体内从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由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生长激素(GH)的分泌受到下丘脑两种激素的调控。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刺激GH释放、而生长抑制激素抑制GH释放。GH还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生长抑制素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情绪美容法     
人们常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这的确有科学道理。在生活中,随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尽量把它调整到最佳状态,就是不花钱的美容法,比你去美容院效果还好。 如果你经常处于烦恼、气愤、悲哀等不良情绪中,通过脑神经刺激后,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同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与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而胰岛分泌减  相似文献   

11.
三角鲂( Megalobrama terminalis) 脑垂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和一种脑垂体细胞,腺垂体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细胞(ACTH)、催乳激素分泌细胞(PRL)、生长激素分泌细胞(G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TSH)、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促黑色素分泌细胞(MSH)、PAS-反应细胞和一种非分泌类型的星状细胞(SC)构成,并讨论三角鲂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昆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激素的调节。滞育作为昆虫特殊的发育状态,其特征是代谢活动显著降低,发育停滞。在滞育发育过程中,各类激素通常相互协调形成网络,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由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通常作为上游调控激素,通过调节下游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昆虫的滞育发育;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作为下游激素参与到神经肽类激素的调控网络中。目前已克隆得到滞育激素-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和促前胸腺激素的基因,并对二者在不同滞育型昆虫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激素受体的研究将为解释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依据;而通过滞育昆虫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将为有害昆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人体的大脑中心有一个如同豌豆大小的内分泌腺体——松果体。松果体合成褪黑激素(melatonin),其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从而抑制性腺的活动。松果体的活动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而复始与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的节律保持同步。昼夜周期中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引起褪黑激素分泌量的昼夜波动。光照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黑暗则刺激褪黑激素的分泌,故夜晚中褪黑激素升高,而“规定”人们何时应该上床睡觉。褪黑激素的“时间信号”起着人体生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理学内分泌调节理论,采用了变步长龙格-库塔法,以Matlab软件为计算平台,对改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脉冲分泌的非线性动力学进行了参变量数据模拟,求出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脉冲分泌的周期振荡解及混沌解.结果显示,此分泌系统中激素浓度变化与实验事实相符,其混沌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个新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男)脉冲分泌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既考虑到了激素的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又考虑到了睾酮实际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游离态和结合态)中,此模型推出的结果既与许多实验结果相符,也可以解释激素的脉冲分泌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切除蟾蜍脑下垂体对皮肤颜色的影响,这是生理学实验的传统内容。其实验目的是通过切除脑下垂体,观察蟾蜍皮肤颜色的变化,从而了解脑下垂体间叶释放的黑色细胞刺激素对皮肤黑色细胞活动的影响。但是,以往做该实验时往往效果不佳。有的实验在切除蟾蜍脑下垂体后出现皮肤颜色变淡的结果;也有的实验在切除蟾蜍脑下垂体后出现皮肤颜色变深的结果。为了找出引起这两种完全相反结果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其关键在于切除蟾蜍脑下垂体的手术方法。目前生理学实验指导书籍对该实验方法介绍过于简单,对两栖类动物脑下垂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的特点未加说明。为了使实验取得理想的结果,有必要改进以往的实验方法。现将我们改进了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调节物质有肾上腺皮质分泌的GC,垂体分泌的ACTH,下丘脑分泌的CRH,主要功能是调节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它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一起构成复杂精细的内分泌-神经-免疫网络,共同协调机体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1-3]下丘脑-腺垂体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调节:下丘脑室旁  相似文献   

18.
 OT 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细胞分泌的9 肽激素,在分娩和哺乳等情况下会大量分泌,能够起到止痛或镇定作用,对于产妇的顺利分娩和产后哺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是卵巢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在下丘脑垂体的调节下,雌激素、孕激素出现周期性分泌,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黄体期,血清中上升的孕激素可拮抗雌激素的作用,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使其分化为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分化的机制主要是:一方面孕激素通过降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降低颗粒细胞分泌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的表达和活性,增加17β-HSDII在子宫内膜局部的表达和活性,增强雌激素代谢,从而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间接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孕激素通过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孕激素受体结合后进入核内,调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原癌基因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表达,直接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并促使其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激素的振荡行为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个新的下丘脑垂体一睾丸轴激素分泌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修改了以往模型中的动力学特征参量,考虑了催乳素(prolactin,PRL)等激素对性腺系统的影响以及与体内相关激素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系统内各激素浓度的振荡解与实验相符,能较好地说明该系统中性腺激素睾酮的脉冲分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