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是以笛卡尔三维直角坐标系为背景,从牛顿经典力学的物理空间概念中演生出来的,它指的是经人建造的,从几何化的物理虚空分划出来的部分.传统建筑没有这样的空间概念,它的空间概念的本质是场所.海德格尔从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建筑空间的思想,在本质上与古希腊的空间概念更为接近.建筑的本质在于人的栖居,这种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超越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就是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例如星球大战中的死星,黑客帝国里的“锡安”和蚁哥正传里的蚁丘。  相似文献   

3.
空间天气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天气学是监测、研究和预报地表20-30km之上的日地空间环境中会给地面和空间的技术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天气条件的变化规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涉及空间天气监测,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研究,空间天气预防;空间天气服务以及空间天气的技术支撑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空间天气研究应成为一种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德格尔关于建筑的哲学思考,有如他对技术的追问,其运思的方式同样源于其追问“是”的意义的方式。他把建造的本质理解为定居,把定居理解为人在大地上“是”的方式,归属于定居的建造以建筑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由此展开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这是当代建筑理论界的共识。要开展建筑哲学的研究,把握建筑的本质,必须深入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将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建筑的非生态性阻碍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历史的联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态,再生建筑具有的生态价值可弥补现代城市建筑的不足:通过节省建筑所需资源和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领域并建设公共空间来促进人际互动;通过维系城市的文化传统来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再生建筑通过强制性、体验式、持久性的景观传播向人们传递多维度的生态理念。北京798艺术中心是国内典型的再生建筑,分析其在景观传播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可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来 《科学大观园》2011,(11):70-72
它只有38岁的历史,却跻身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中成为重要的一员,它不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建筑,而且是整个悉尼城市的象征,它开启了我们对建筑的想象能力,在它之后钢筋水泥的建筑开始拥有了像诗歌一样的婀娜身姿,但是无论之后的建筑如何标新立异,人们也不会再过分地大惊小怪,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出  相似文献   

7.
(一)绪论相对论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和运动,质量,能量等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个理论的一般结论,也具有哲学意义,并且不对它的基础作应有的哲学分析,就不能理解它。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8.
牛顿在《光学》中提出了一种作为上帝感官的空间理论,它对于康德的先验唯心论的空间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之间有如下相似性:空间依赖于感知的心灵(神圣或人类的);空间是一种直观形式(神圣或人类的),而并非源于认知对象;作为直观形式,空间先于并独立于对象;空间是无限的、统一的,因为它与心灵(神圣或人类的)同延。康德在其私人笔记中非常关注牛顿的作为神圣感官的空间理论。他吸收了牛顿把空间看作依赖于心灵的观点,但否定空间依赖于神圣心灵,而认为空间只依赖于人类心灵。  相似文献   

9.
一个科技名词的确定 ,涉及对历史和现实使用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学科发展趋势的前瞻 ,有关“空间”一词的讨论也是如此。现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内容仅限于该词在基础研究中的使用问题。的确 ,“空间”作为对远离地球环境的泛指 ,它不是唯一的一个词 ,宇宙、乾坤、天等等都有相同的含义 ,而后者的使用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另一方面 ,“空间”一词在特殊限定的情况下又具有专指的含义 ,这种含义由于历史的原因 ,似乎没有必要用一个新名词来代替 ,例如“日地空间” ,“地球外层空间” ,“星际空间”等 ,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在这种专指的意义下 ,…  相似文献   

10.
<正>大爆炸时刻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说大爆炸是在某一时刻发生的,但不能说它是在空间上某一位置发生的。由于我们是在宇宙内部而不是宇宙外部进行观察,根据我们有限的经验,很容易认为它是在已有的空间中发生的爆炸。但这是不对的。从大爆炸那一刻起,空间才一下子出现,其密度与温度趋于无穷大,在此之后,随着空间的膨胀,宇宙不断冷却,变成今天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4,(7):28-29
<正>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探访这座“地面空间站”。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月27日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很多网友将这一装置称作“地面空间站”(我国第二个“空间站”),从全世界范围来讲,世界仅仅只有两个“太空空间站”,一个是国际空间站,还有一个是中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新知 《科学大观园》2013,(12):68-69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按照目前的计划,2014年将会有一台3D打印机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它将有望实现首个在太空生产机械部件的打印工具。一家名为"太空生产"的公司与美国宇航局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合作,开展在零重力环境下的3D打印尝试。这将为未来实现载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4,(7):20-23
<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我们能够回答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能为空间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撑,能保障航天、通信、导航等一系列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高技术设施运行安全。近日,由16个观测台站、58个观测点组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和此前建成的子午工程一期一起,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两纵两横“井”字形、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网”,而它的任务就是揭示空间天气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提升空间天气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城乡建设速度空前、规模空前,资源与环境态势严峻。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今后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个特别的建筑,一个特殊身份的国家,它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两千年前,在两千年来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它有关。而世界上或许再没有第二各地方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这里每一天都会有来自地球每一个角落人,展开自己的朝圣之旅;它是建筑界的瑰宝,也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它是历史的风向标,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人;与此同时,它又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蕴藏着无数的谜团。  相似文献   

16.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1978年版)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译作“空间”要好,因为它具有把地球上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空”排除在外的含义,但仍不如“太空”确切。“宇宙”通常指整个宇宙大空间及其中的所有物质,与space强调指场所和位置不完全等同。至于“航天”,通常指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它是一种行为,而非单指场所,与space强调的场所是两码事。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物体(称为天体),也就是太空中的物体,通常不涉及地球大气层和地面空间领域。因此在天文学中,把space译作“太空”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提到“太空的物质分布”和“太空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文学的研究课题。而“空间的物质分布”和“空间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就不知道是指何处。“彗星在太空中运行”也比“彗星在空间运行”更确切和生动。至于有些人认为“太空”是通俗名词,不像科技术语,这似乎是一种偏见。笔者与台湾同行一起开会时,听见他们讲“太空物理学”和“太空天文学”,并无通俗用词的感觉。其实只要用惯了,都会认同它是科学术语。二、在某些场合space可以译作“空间”如上所述,“空间”作为多义词,容易引起误解。但若对space加上限定词,其意思就很明确,可以译作空间,例如近地空间(space near the Earth)、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 space)和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等。而当space本身作为限定词时,如space physics、space astronomy、space flight和space exploration等,照理也应分别译作太空物理学、太空天文学、太空飞行和太空探测。但目前国内普遍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飞行和空间探测,因此保留原译或者二者并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不赞成把space译作“航天”把space译作“航天”是难以理解的。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述,space是指场所和位置,而航天是一种行为,二者属不同词类。当用space作限定词时,尽管在许多场合把它译作“航天”能行得通,例如把space technology和space shuttle分别译作航天技术和航天飞机(其实译为太空技术和太空飞机也未尝不可)都过得去。但把space flight译作航天飞行就近于画蛇添足了,因为“航天”中已有飞行的含义。而若把space physics和space astronomy分别译作航天物理学和航天天文学,当然就更离谱了。因此,即使space作为限定词时,原则上也不能允许把它译作“航天”,至少应当规定在何种场合可以译作“航天”,何种场合译作“太空”或“空间”。* 林元章研究员是第6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作为有别于传统环境主义的绿色运动,为妇女们突破自己的传统角色定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巨大的空间舞台。保护孩子的母性本能、维护家园健康的天职、对日常生计来源的依赖等,不仅使女性从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一跃晋升为环境正义斗争的急先锋,也促成了女性与男性在环境正义中极具差异的表现。但女性在环境正义中的行为不能简单归并到生态女性主义旗下,它属于另类意义上的生态女性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不饱和聚酯(UP)树脂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线性共聚物,在有游离基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这些双键可以进一步聚合.这种共聚酯通常是由一个饱和二元羧酸或它的酸酐(通常使用苯酐)、一个不饱和二元羧酸或其酸酐(通常用顺酐)和一个或多个二元醇生产的.不饱和羧酸提供了与乙烯基单体反应的活性中心,这种线型聚合物被溶解在苯乙烯等单体中,并在模具中与其共聚,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1,(14):40-41
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以来,2011年度最高奖首次表彰了一位建筑师——吴良镛,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创建了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2008年2月29号,首都机场新的航站楼投入试运营了。新建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从空中俯瞰有如一条巨龙。说其大,有充足的理由。它是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航站楼,建筑面积达到了98.6万平方米,相当于重建了两个首都机场;投资规模为270亿元,几乎相当于国家大剧院的10倍。但是,如此规模的建筑,建设工期却只用了3年零9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