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到的年代结果中,有些与天文学方法有关,本文介绍4个这样的问题:对宾组卜辞的5次月食记录的天文学认证与武丁王年,与武王伐纣有关的诸多天象日记录的分析,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在旦于郑”的日食说研究以及由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诸多历日月相记录排出整个西周王年。  相似文献   

2.
1997年6月25日,刘、李两位女士专程赴北京市中关村王老的寓所采访了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先生.这篇采访录记录了王老在英国留学期间走上天文学研究之路的过程,以及新中国建国初期天文学研究的状况和北京天文台的筹建过程.文章后半部分记录了"文革"结束后天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3.
《周髀算经》与阳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周髀算经>中的盖天模型,用天文学方法对其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周髀算经>的观测年代为公元前511年左右.同时,还对西汉末年、西周初年和夏初的二至晷长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对应的观测年代和可能的观测地点,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周公卜洛"和"禹都阳城"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金文月相词语的含义是西周年代学的难点.设计了一种方法,避开每件铜器属于哪个王世以及每个王在位的历史年代的问题,选择7组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月相历日的金文材料,由历日的相对限制关系探讨各个月相词语的可能范围.结果认为既生霸和既死霸的范围当分别包含一个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初吉是一个月前面的若干日,大约是指初干吉日.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天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天文学研究要涉及到哲学问题,人类的许多重大哲学问题都与天文学有关,天文学与哲学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天文学界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了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天文学史家和天文学家参加,其中6位来自国外. 报告的论文以大都天文台和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中心,探讨了天文学发展史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天文仪器史,涉及古天文遗址研究、天文台和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天文仪器与当代天文学等专题.  相似文献   

8.
迄今所知,中国和西亚地区有几条可能的日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00至公元前1000年,其中主要被保存在出土的中国殷商时期的卜辞中。但它们都没有完整的年月日纪日。其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证实这些记录是不是日食。有些明确的日食记事需要考订它们发生的时日。这些研究对历史学、天文学都是有意义的。文中对先秦时期的日食记录进行了讨论。依据P. V. Neugebauer的方法本文计算了B.C. 1399至B.c. 1000四百年间的日食表。这约相当于中国的殷商至西周早期。为了研完殷墟出土卜辞中的日食记录,本文计算了殷商时期安阳一殷商首都全部可见的日食。此外,介绍了Dr.R.R.Newton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1915年的《观象丛报》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和气象学专业期刊,旨在传播和普及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运用文献考证和分析方法,对《观象丛报》发表的与西方天文学有关的论文内容进行研究,指出其内容涉及天文学史、日月交食、行星运动、彗星、陨石以及天文教育等方面,这些论文对传播和普及西方天文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天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2004年7月27-31日在山东威海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天文学教育与发展暨第三届高等院校天文选修课研讨会"基本情况.近40个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术报告活动,交流了基础天文学和专业天文学教学以及天文学各领域理论和观测研究方面的各种信息,提交学术论文近40篇,并就很多问题达成了共识.这次会议对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天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本文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但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的重要戏曲批评家周昂在其西厢评本《增订金批〈西厢〉》中,展现了其以传奇美学时空观切入杂剧文本的独特视角,即时间上衔接的合情和空间上转换的合理。周昂的这一独特的批评视角是了解戏曲时空观由写意向写实嬗变的典型窗口。  相似文献   

14.
儒家素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武王伐纣平话》虽为讲史平话,但对怪力乱神的因素却情有独钟。该书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在整体艺术构思上呈现出由正史向野史传说偏离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主要角色的替换、神怪因素的激增、战争场景的铺陈等方面。这既是其集以往民间叙事中武王伐纣故事之大成的结果,也与其诞生时的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周建曹国之先,今菏泽域内便有一个曹邑。曹姓子民在此经营开拓,繁衍生息。五六百年后,武王灭纣,始封曹国,因之,菏泽以“曹”名地当始于商初。  相似文献   

16.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世本》一书的版本流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诸侯、大夫的家谱记载以至小史汇编成专书阶段和该书的整理、注释及散佚阶段。该书所记录的时代至西周时期,最迟至战国时期,不能据后人增窜的零星内容而推迟其成书时代,且其散佚自南朝开始,至宋代并未完全亡佚,也不能完全依靠目录而断定古籍的流传与存亡。  相似文献   

18.
商王征伐人方在十祀(10年),联系3件其铜,证明帝辛(即商纣)十祀在公元前1154年或1092年。构建帝辛历谱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9.
清代竹枝词数量繁多,研究薄弱,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考察。现以今人所编《中华竹枝词》一书为主要对象,具体考察其中选到的方文《都下竹枝词》、施闰章《西湖竹枝词》、张綦毋和周喟《船屯渔唱笺释》等三组清代竹枝词。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的祭祀和崇拜是中国古老的宗教习俗,黄河之神也历来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理清黄河怎样由一个自然神到人格神的转化过程,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具有深远的意义.认为这一转化过程从商代就已经开始,经历了西周春秋时的发展,直至战国时期方完成了这一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