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根瘤切片,作者发现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的根瘤具有多个感染区,类菌体力椭圆形和不规则的长形菌.包膜(membraneenvelope)包围住一个或多个类菌体,感染细胞边缘的线粒体比未感染的细胞多.根瘤感染区细胞内的根瘤菌体分裂整个过程是在包膜内进行.首先是菌体的核区拉长,随后菌体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壁凹陷,并逐渐加深,最后一个根瘤菌分裂成两个菌体.  相似文献   

2.
甘草高效根瘤菌菌株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10株甘草根瘤菌对红皮和黄皮甘草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的甘草各项生长性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综合地上干重、地下主根干重、根瘤数量及结瘤率等技术指标,筛选出不同甘草品种最佳匹配的根瘤菌菌株,即红皮甘草与菌株R367,黄皮甘草与菌株R172的亲合力最高, R367、R172为筛选的高效根瘤菌菌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co基因突变株HKmco,并探究了mco基因突变对根瘤菌生长、抗氧化以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mco基因缺失不影响华癸中慢生根瘤菌的生长能力,突变株对无机过氧化物H_2O_2不敏感,但对有机氧化物氢过氧化枯烯(CUOOH)非常敏感.植物盆栽实验表明,突变株HKmco感染紫云英宿主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mco基因突变株Hkmco的根瘤中的类菌体形态发生了改变,固氮酶活降低了29.8%.表明根瘤菌mco基因在抗氧化和共生固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OsmC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固氮中的功能,以豌豆根瘤菌RL3841的OsmC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OsmC基因突变株RLOsmC.结果表明:OsmC基因突变不影响豌豆根瘤菌的自生生长能力,但对无机氧化物H_2O_2和低浓度有机氧化物氢过氧化枯烯(CuOOH)都十分敏感.突变株RLOsmC感染豌豆宿主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是其固氮酶活降低了18.3%.OsmC基因的表达不受H_2O_2的诱导,但在7 d根瘤类菌体中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根瘤菌OsmC基因在共生和抗氧化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选取中豌4号(V1)、中豌6号(V2)、成豌8号(V3)、鄂豌567(V4)、红花青豌豆(V5)和中豌5号(V6)共6个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接种根瘤菌(Accc16103)和不接种处理,比较分析接种根瘤菌对不同豌豆品种种植地的土壤肥力、根瘤发育及其固氮酶活性、豌豆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中豌5号能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而中豌4号、中豌6号、成豌8号、鄂豌567则能显著提高全氮含量;除成豌8号外,其余品种能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中豌4号和红花青豌豆可显著提高有效钾含量,而成豌8号、鄂豌567则能显著提高速效磷含量.接种根瘤菌还可以显著提高豌豆品种的根瘤干重(鄂豌567除外)和固氮酶活性,但对不同豌豆品种单株荚数的影响不明显,中豌6号品种接种可显著提高单荚粒数,而中豌4号、中豌6号和成豌8号在接种根瘤菌后均显著提高百粒重.此外,研究还发现,接种根瘤菌还可以显著提高不同豌豆品种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根瘤菌吸氢酶基因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quminosarum)的吸氢基因已证实与结瘤基因连锁共同编码于大质粒上。慢生型大豆根瘤菌(R.japonicum)的吸氢基因则由染色体编码,并进行基因结构和核苷酸序列的分析。花生根瘤菌(R.Trachis)内源质粒的存在情况未见报道。本工作以某些具有吸氢能力(Hup~+)和不具吸氢能力(Hup~-)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Hirsch和倒转停顿电场凝胶电泳(FIGE)等方法,检测花生根瘤菌内源  相似文献   

7.
菜豆的根系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在菜豆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根瘤菌是一种小型球状细菌,在土壤中根瘤菌能逐渐长大,并长出鞭毛,能够运动,根瘤菌进入菜豆的根部形成根瘤。菜豆白出苗后20天,主侧根上开始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瘤中利用菜豆提供的营养物质生活,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并转化为化合态氮,它所固定的氮素又能为菜豆生长利用。菜豆一生所需氮素,  相似文献   

8.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3841 tpa A基因编码RND家族内膜外排转运蛋白,RND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革兰阴性菌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基因同源重组构建豌豆根瘤菌tpa A基因突变株RLtpa A,并研究了该基因突变对根瘤菌生长、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tpa A基因突变会使根瘤菌在AMS基本培养基生长延迟,但不影响其在TY天然培养基中的正常生长. tpa A基因突变可能抑制了根瘤菌中的RND家族外排泵的过量表达,从而使其抗生素耐药性降低.接种了tpa A基因突变株的豌豆植株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其接种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tpa A基因在根瘤类菌体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9.
豆科根瘤菌剂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植物一生所需氮的1/2~2/3都来源于固氮菌从空气中固的氮,根瘤菌从豆科植物吸收养料,同时根瘤菌从空气中固氮提供给豆科植物,因此,土壤中有效根瘤数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阐述提供根瘤菌菌剂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植物盆栽实验,对华癸中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lpsH基因的缺失突变株HK241进行共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HK241形成的根瘤没有固氮能力,同时具有较低的结瘤效率和竞争结瘤能力.因此,lpsH基因参与编码脂多糖的合成,并且在共生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花生根瘤中筛选出两株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的花生根瘤菌:1K(快生型),2M(慢生型),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确定两种根瘤菌分别为中华根瘤菌和慢生根瘤菌。对二者的生理特性、抗逆性和结瘤能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慢生型虽然在生长速度、抗逆性等方面明显不及快生型,但是结瘤能力比快生型要强。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台湾毛豆根瘤在整个发育期吸氢和乙炔还原活性,发现该根瘤属于放氢型;根瘤的吸氢活力与根瘤的发育及固氮活力的高低相关,在根瘤固氮功能的旺盛期,表现较低的吸氢活性.花生根瘤菌变株X02-4能与台湾毛豆建立共生关系,并提高根瘤的吸氢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豆科植物根瘤分离获得的89个根瘤菌株,经刺槐水培和盆栽接种试验,92-1-11、84-21、92-125三个菌株,不仅在刺槐根部形成的根瘤多且大,根瘤的乙炔还原固氮酶活性每克鲜瘤温育1h乙炔还原为乙烯量接近或超过了1000μmol,超过了三叶草优良根瘤菌株和高效大豆根瘤菌株的固氮水平,对刺槐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生长二个月的植株平均鲜重超过5g,比对照高出82%以上,故认为这三个菌株为刺槐初筛的优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豆科植物,它的根部能产生根瘤。根瘤能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为花生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数量的氮素营养。由于根瘤菌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只有花生根瘤菌才能入侵花生根部结瘤。当土壤中花生根瘤菌不足或根本不存在时,就将影响结瘤的数量或根本不能结瘤。这时使用一定剂量的根瘤菌剂,就能提高花生根部结瘤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和红三叶接种根瘤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红三叶接种根瘤菌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二者的生长速度、结瘤数量、根瘤重量、结瘤率、产量、土壤肥力等指标均有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七株根瘤菌的DNA同源性,证实从新疆新分离到的一些慢生根瘤菌与数值分类选定的新疆慢生根瘤菌群的中心菌株A—IBS的DNA同源性为77—100.3%;与已定种的根瘤菌的模式菌株R.huakii103、R.tropici899 Agorh、Canlinodans571、R.fredii205的DNA同源性分别为66.75%、45.73%、2.61%、30.61%。结果证明,这些菌与原有的已研究的新疆慢生根瘤菌聚成一群,进一步证明新疆慢生根瘤菌群有可能为根瘤菌的一个新种或新属。  相似文献   

17.
绿豆根瘤菌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个品种绿豆根瘤进行采集、培养,并通过染色对根瘤情况及根瘤菌形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品种中V3476、博绿2号外形为卵圆形,其余均为椭圆形;②根瘤着生部位除绿洲1号、95515只着生在侧根外其余品种的主根、侧根均着生根瘤;③不同品种的绿豆根瘤在同一生长时期的根瘤在大小和结瘤率上明显不同,根瘤生长最大的品种是长荚绿豆,根瘤直径为2.76~6.84mm,根瘤最小的为维绿1号,直径为1.2~3.32mm,结瘤率最高的为河北明绿、长莫绿豆、中绿1号、秦豆6、达90%,维绿1号结瘤率最低,仅为20%;④在甘露醇-酵母汁培养基上生长的孤立菌落只有长荚绿豆、秦豆6的菌落形态型为R,其余均为S;⑤培养72小时,菌落大小各有相同,生长最快的为长荚绿豆,直径达9.1mm,生长最慢的为南绿1号,直径为6.6mm;⑥绿豆根瘤菌为短杆状、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T—DNA能进入植物细胞并稳定地保存在植物染色体中,成为植物细胞新增的一群基因,最终能通过有性世代遗传给子代。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原核生物对真核生物进行基因工程的奇妙例证。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t)和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的一些菌株几乎侵染所有受伤后双子叶植物的能力,它们是同属于根瘤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菌。它们能分别在宿主植物的感染部位引起冠瘿瘤(Crown gall tumor)和发根瘤(Hairy root tumor),一旦诱导后,冠瘿瘤或发根瘤不需要这些细菌也能增殖。这说明农杆菌的遗传物质能进入宿主细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和利用华东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对从华东地区豆科木本植物根瘤分离获得的23个菌株进行了16S rDNA全序列分析,并与相关参比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建立了23株华东地区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的发育树状图,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鉴别结果吻合,初步确定了23株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0.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涉及根瘤菌基因和宿主基因,根瘤菌基因有结瘤基因(nodD,nodAB-CIJ和hsn基因),根瘤菌细胞表面结构基因(exs,lps和ndv基因)和固氮基因(nif和fix基因);宿主基因主要是结瘤素基因(ENOD和NOD基因)。根瘤菌结瘤基因表达后诱导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在根瘤菌与植物之间进行着信息交换,并且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结瘤因子和植物激素对它们进行着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