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除草剂丁草胺对两种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鲢Hypophthalmicthys molitris为实验材料,研究除草剂丁草胺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直线回归法求得的结果表明:丁草胺对白鲢的24 h、48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0.247 mg/L、0.142 mg/L和0.134 mg/L.按照我国目前对农药毒性的分类标准,丁草胺为高毒农药除草剂.以黄鳝为试验材料,分析腹腔注射染毒前后前后微核率的变化.研究结果(经统计t检验)表明丁草胺对鱼类具有致突变性.应对其加以管控.  相似文献   

2.
生物测试方法在城市污水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用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法、大型蚤急性毒性测试法及微生物氧吸收累计量测试法三种毒性测试方法测试了上海市三个不同工艺的城市污水厂进出水的综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法是测定城市污水综合毒性的较准确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城市污水的综合毒性;三个污水厂的进水分别经传统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工艺、连续一体化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后,其毒性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出水中含有的难降解有机物可能是导致出水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速灭菊酯的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生产速灭菊酯的工厂排污口附近采泥样,从中分离降解速灭菊酯的细菌,接种于以速灭菊酯为唯一碳源的合成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后,用人Ames试验检测其遗传毒性。结果,在高剂量时代谢产物有抑茵作用,低剂量时有致突变效应。而未经微生物降解的对照(其速灭菊酯浓度与降解试验初始浓度同)则均呈阴性。另外,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了鉴定,主要降解菌为假单胞茵(Pseudomnas)。  相似文献   

4.
转WMV-2CP基因甜瓜饲喂小鼠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WMV-2CP基因甜瓜的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以及30 d喂养安全性分析试验.其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半致死量LD50>90 g/kg体重试验,表明该转基因食品属实际无急性毒性物质;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变实验及Ames实验均未发现有致突变作用;30 d喂养试验,54、108、162 g/kg体重各剂量组小鼠发育、...  相似文献   

5.
氯磺隆的化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氯磺隆是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在酸性条件下主要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 ,其水解反应是准一级的SN2 反应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 ,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水解反应较慢 .在土壤中 ,除化学降解外 ,微生物降解也是氯磺隆另一重要环境归趋 ,而光化学降解并非氯磺隆环境归趋的主要方式 .  相似文献   

6.
新氨基酸螯合钙制剂L-亮氨酸钙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自制的新型氨基酸螯合钙制剂--L-亮氨酸钙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对小鼠分别给予不同质量的L-亮氨酸钙混悬液灌胃, 连续7 d观察小鼠急性毒性.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质量比为0.04 g·kg-1的环磷酰胺组,以及质量比分别为0.5,2.5,5.0 g·kg-1的L-亮氨酸钙混悬液组通过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L-亮氨酸钙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为小鼠灌胃7 d后半数致死计量(LD50)大于10 g ·kg-1,L-亮氨酸钙属实际无毒物质在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未显示致突变作用,表明L-亮氨酸钙无毒性和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0和100倍的田间使用量处理石灰土、水稻土和黄土壤时,3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呼吸强度因农药的加入而产生了波动,变化趋势均呈锯齿型,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受抑制和促进交替存在。15天内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抑制率均为未超过50%,因此双氟磺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为低毒。  相似文献   

8.
两种水源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es试验、明亮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对2种水源的原水、出厂水及出厂水经再次过滤后的水(过滤水)进行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分析.用GC/MS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长江原水、出厂水、过滤水的致突变性(平均RM值)分别为3.26,1.57,0.78,呈逐渐下降趋势;湖水则分别为0.97,2.10,0.97,呈"Λ"型.急性毒性(发光菌发光率)长江水分别为64.38%、87.76%和97.21%;湖水则分别为84.08%、1.57%和90.49%.GC/MS分析表明,长江水中有机物种类数分别为12,12,10,湖水则分别为21,27,15,分析结果与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布依族验方"神阙散"进行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主要通过大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波动试验及大鼠中脑微团试验评价"神阙散"的急性毒性、致突变毒性和致畸毒性.结果显示大鼠灌胃神阙散5000mg/kg未见明显毒性反应,LD50大于5000mg/kg;非活化条件下及活化条件下含神阙散代谢成分大鼠血清在各浓度下的阳性孔数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mes波动试验为阴性;含神阙散代谢产物的大鼠血清未对大鼠中脑微团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产生影响.从而初步证实,布依族经方"神阙散"急性毒性极低、无致突变和致畸毒性.  相似文献   

10.
农药毒理上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药毒理工作上尚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农药毒性常因生产工厂、工艺流程、原料、产品纯度等不同,而LD_(50)值有很大差异,因此,任何农药厂产品均应有本身的实测LD_(50),不能用国外同一品种的毒性资料来代替,本文列举具体资料加以论证。其次,急性毒性测定结果,只能表示农药对机体的近期效应,而长期作用下(致畸、致癌等)的远期效应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举出实例,说明任何农药产品在确定急性毒性后,应继续进行慢性试验,以确定该农药有无致突变、致畸、致癌及慢性毒性等作用。其次,染毒时间及观察期限的长短,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而目前尚乏明确规定,因此,应明文统一规定经呼吸道染毒时间为4小时,经皮肤染毒为涂敷4小时后,予以清洗。并应统一规定任何途径染毒后,除特殊需要外,实验后观察期为7天,本文分别提出实例予以论证。最后,毒性分级是制订机体防护措施的依据,因此,针对现行毒性分级过粗的缺点,提出6级毒性分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淀粉基可环境降解塑料研究Ⅲ--现场环境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所设计的可环境儿解塑料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环境降解实验,包括大气直接曝露老化试验和埋土降解试验,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结果表明,各填充组分与PE组成的复合材料,经大气直接曝露老化后再埋土将使降解笥能得到显著的体现,经对各填充组分的合理设计,可获得时控光/生物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12.
产甲烷阶段季铵化合物的厌氧生物降解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厌氧序批式测试系统,研究了一组季铵化合物的最终生物降解性和对生物气产生过程的毒性效果.四个测试物中每个化合物均带有四个相同的烷基,通式为R4N+Br-(TEAB,TPAB,TOAB和TODAB分别对应R=C2,C5,C8,C18,).测试物的矿化程度被用来评估其最终厌氧生物降解性;对碳源D-葡萄糖代谢过程的毒性可以利用测试物对生物气生成过程的抑制效果来指示.研究结果表明:带有偶碳数烷基链的季铵化合物,即TEAB、TOAB和TODAB在20 mg/L(以C计)能够被很容易地降解为CO2和CH4,它们对生物气生成过程的毒性随着所带烷基链长的增长而减小.测试物中带有最长碳链的TODAB,即使碳浓度提高到100 mg/L也可以顺利降解;并且在200 mg/L的高浓度条件下也没有发现其对代谢过程的毒性证据.相反,带有奇数碳链的TPAB很难被厌氧生物降解,而且在所有测试物中显示出最强的厌氧毒性,200 mg/L时的生物气抑制率高达69%.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盐池沙地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以宁夏盐池退化沙地种植不同密度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法对3种不同密度柠条林及对照(封育沙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随着人工柠条林密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样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柠条林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665丛/hm^2,2490丛/hm^2,3330丛/hm^2,封育沙地,且4种类型的微生物群落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总钾的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总氯的质量含量极显著相关.可为在退化沙地改良过程中大面积营造柠条灌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地表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油的生产和储运等过程中会造成土壤被石油污染的问题,进而引起生态环境损害.本文利用热蒸发烃分析仪(GHM)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了油污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井附近的油污土壤中存在着嗜油微生物,它们对落地石油具有较明显的降解作用;抽油生产史长的油井周围土壤中存在自然驯化出的更多嗜油微生物,其近井土壤中污油的降解速度快;随着微生物降解作用的不断进行,样品中污油的相对降解速度逐渐加快,相对降解率逐渐增加,污油样品中气态组分含量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证明,微生物对污油确实存在较强的选择性降解消耗作用,可以减轻石油生产对土壤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德兴铜矿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为了研究长期采矿对矿区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以江西德兴铜矿周围环境土壤为研究对象, 利用微生物 培养法、核酸序列分析法、透射电镜等手段, 分析和研究德兴铜矿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并探讨表层 土壤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空间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大坞河?沽口河岸和祝家村土壤中 可培养微生物共有13 种, 大坞河–沽口河岸和祝家村土壤中的细菌在种类和分布层位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在真菌方面, 大坞河–沽口河岸和祝家村土壤之间相似性不明显。大坞河–沽口河岸与祝家村土壤剖面中微 生物的分布与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并非为简单的线性关系, 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土与混凝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制备出具有不同孔隙比条件的土样,采用自制的灌注装置在土样上现浇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先对土样进行饱和.然后再置人装有高进气值陶土板的压力板仪中,控制压制时间制成具有不同含水率的混凝土一非饱和土试样.最后将具有不同含水率的混凝土一非饱和土试样置入直剪仪中进行剪切试验,探讨土样含水率对界面摩擦剪切强度及极限剪切位移的影...  相似文献   

17.
乾安“泥林”土体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吉林西部乾安大布苏湖畔"泥林"地区土样分散性特征,在采样地区选取两个采样点进行垂直深度采样并作分散性鉴定.在对土样进行粒度分析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针孔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土样分散性的判定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表以下0~1 m范围,土样以粉粒为主,易溶盐总量大于0.3%,两个采样点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呈现不同变化特征.采样地区浅层的土样分散性较高,1号采样点土体分散性随着取样深度增大分散性呈现减小趋势;2号采样点的土体均判定为分散性土,分散性变化小.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残积土的崩解性,并对两种不同风化程度下的玄武岩残积土进行了室内崩解试验,试验在原状土、烘干、风干三种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样崩解速度较慢,风干土样崩解速度最快,烘干1h土样次之。同时,土样本身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含水率等是影响土样崩解的重要因素,棕红色土样由于含有游离态氧化铁等因素,崩解速率大于黄褐色土样。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油田试验场油污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嗜油微生物,选择典型的石油与盐碱土制成的含油污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对油类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特征.实验结果证明:在含水率50%及施加了氮磷比为10∶1营养物的样品中,微生物对油污的降解效果最好;通过施加适量的H2O2,可增强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油污能力;提供适宜条件,可以有效地加强嗜油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及其对链烷烃的选择性降解.  相似文献   

20.
基于QSAR和PCA方法的硝基芳烃综合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应该关注基于多种生物体效应的综合毒性。为了评价毒性数据稀缺化合物的综合毒性,以50种硝基芳烃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它们的多种生物毒性数据,建立了稳健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预测缺失毒性数据,解释了硝基芳烃的致毒机理——硝基芳烃与生物受体分子的亲电反应活性是决定其毒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an alysis,PCA)方法对基于QSAR模型计算获得的50种硝基芳烃的各种生物毒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综合毒性因子(integrated toxicity index,ITI),对综合毒性因子进行QSAR分析,得到可直接由硝基芳烃结构参数预测综合毒性因子的单参数QSAR模型。结果表明,QSAR与PCA方法的结合可以成功地评价和预测硝基芳烃的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