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一直受到诗论家高度的评价。《青青陵上柏》寓含丰富的思想内容,长于抒情,质朴自然,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极特殊的诗人,《饮酒》二十首又是他的代表作,理应认真研究,本文欲从《饮酒》二十首之整体结构中觅得一点线索,以期对陶渊明之人格精神与人生态度做出一点解释.陶渊明在《饮酒》诗序中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在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途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此言未可全部当真.请人陶必拴(江诗话》云:“此二十首,当是晋宋易代之际,借饮酒以寓言.骤读之不觉,深求其意,莫不中有寄托.”故所谓“自娱”,“以为欢笑尔”之类不过寓…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艺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直而不野”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诗十九首》从属于广义乐府、叉与文人创作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直”突破了“诗骚”的传统,保留了汉乐府言世俗之情的特质,《古诗十九首》的“不野”叉将文人的深邃和精致融入民歌中。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文人诗创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第二期上,刊登了马培汶、周义元、交琦、尹满镛、彭华生等六位同志合写的《评马茂元先生的<古诗十九首探索>》.在这篇评论文章里,作者们对马茂元先生在《古诗十九首探索》一书中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形式主义的美学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但是,他们在分析和批判的时候,对《古诗十九首》基本上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本文拟针对《评马茂元先生的<古诗十九首探索>》一文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地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秦汉以前的诗歌,以直抒胸臆者居多。随着诗歌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的发展,诗歌的表现手法愈来愈丰富,标志着汉代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便以其崭新、优美的艺术风姿卓然高标于当时的诗坛之上。对于其卓越的艺术性,不少文论家都有高度的赞美之辞。刘勰《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誉之为“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谢榛《四溟诗话》说“《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  相似文献   

6.
韩凤举出身于安丘望族,不及二十岁就有声黉序间。他的《蕉园诗集》共收诗201首、词8首,由其弟子曹鼎雯搜辑。该诗集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语平淡,情感真挚,画面自然,具有陶诗自然质朴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正编辑精选我国出版于20世纪后半叶的图画书,在保留原作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精心编纂,使传统故事焕然一新,为读者献上这套《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该书囊括11位艺术泰斗和15位文学大家联袂奉献的经典之作,包含《小马过河》《拔萝卜》《九色鹿》等,多册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书中文字内容涉及古诗、童谣、民间故事等不同的类型。《儿童学古诗》《春眠不觉晓》里优美的古诗句、经典的水墨插图,会激发小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方面有“五言之冕冠”之称,这已为历来诗论家所公论,而它的思想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古诗十九首》思想价值最突出的成就是诗人在我国文人五言诗中第一次把“人生”这个严肃的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独绝千古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美,悲剧性美又是诗人悲剧性的心理内容与对其独特的抒写方式完美融合而产生的美学效果。本文便是从悲剧性美产生的现实基础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入手,力求深入地挖掘《古诗十九首》深厚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结合古诗特点,利用教学网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理解诗意。3、通过学习,感受作者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一、导入《长歌行》,积累诗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要想学会背诵大量古诗,就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今天老师就准备了几句诗送给大家。【课件演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想到了些什么?3…  相似文献   

11.
《楝亭图咏》为张伯驹旧藏,今存于国家图书馆.它是曹寅为彰显其父曹玺功德,广集名家追怀赞颂曹玺的画作、题诗、题文而成的册页.此册页纸色、纸质不一,后经改装成卷,现存四卷.著名文人余怀亦题诗二首.该诗不仅反映了余怀的思想和遗民情结,也是余怀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2.
晚唐国运将弛,士气日丧,诗歌题材与创作倾向趋于嘲云戏月,刻翠粘红,轻视社会民生等问题的真实反映;艺术上,追求字句的精雕细刻,“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辛文房《唐才子传》)。于濆在晚唐后期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一反当时浮艳雕饰的诗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及边塞问题,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前人,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兴盛,不仅诗人众多,而且诗作繁富。不过,晚唐前、后不同时期的艳情诗,内容虽大同小异,而艺术表现却颇有不同。这一点在前期代表诗人李商隐和后期代表诗人韩偓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的表达上,前期具有朦胧性,后期具有显明性;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前期多为象征性,后期多为直陈性;艺术效果的显现上,前期具有感染性,后期具有感官性。因此,只有辨其差异,明其特征,方能更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晚唐诗坛的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所追和的一百零九篇“和陶诗”,是他“师范渊明”乃至“我其(渊明)后身盖无疑”的心迹呈现,这些诗作集中展现了东坡对渊明的浓厚兴趣。在“和陶诗”中,东坡紧扣渊明的深情,在儿孙、兄弟乃至乡友之情三个方面与渊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情有所通,趣亦相同,渊明爱酒东坡取意,渊明好读书东坡不释卷,在疑义的辨析中,消解了二人的时空阻隔,取得了精神世界的高度默契。情趣相一致,理念更相投,以真对真,以心隐酬身隐,是东坡对渊明的旷代回应。在情、趣、理的层层对话中,遣散了东坡的孤独,朗畅了东坡的心情,并为他安然与舒惬之心境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齐己诗集校注》中的四首诗中涉及到的人物"丞相"、"关令"、"马辨"、"栖公"、"徐员外"注释进行辩证。指出"丞相家"非马殷家,而是唐相张九龄家;"关令",非谓苻坚,而"马辨"非为人物,用的是《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典故;"栖公"非谓栖隐,而是齐己的另一诗人僧友栖蟾;"徐员外"非不详其人,而是马楚国天策府学士徐仲雅。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传统,又有所创新。孟浩然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觉自愿地归隐,亲自躬耕田野,与农民的情感融为一体,但他带着盛唐人体味人生、欣赏自然的人生态度去现照景物,既重形也重意,做到了情景交融,并暗合画法,露出画意,直接开启了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7.
古诗演进为律诗,不仅是表层语言形式上的格律化,更是情感对象化和形式化.诗歌是心与物的复合体,诗歌的乐感来自情感的宣泄、心灵的律动,画意来自物象的自我呈现.从心物关系角度看古诗到律诗的审美趣味转变过程可知,先秦汉魏诗富于乐感,六朝诗胜于画意,唐律诗将二者合流,达到心物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唐律诗意象的精深正有赖于六朝之际对物象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吕南公是北宋卓有成就的文论家,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的文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远绍韩愈、超越欧曾、比邻苏轼,是北宋"文道关系"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诗品》评陶诗"其源出于应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与时局相关;诗风质朴,语言浅显;部分诗作喜好用典。陶诗风格多样,质直与风华清靡并存,以简洁明净的文体、含蓄委婉的语言,抒发真率古朴的胸臆。陶诗与六朝主流诗风相距较远,不被重视也是形势使然。《诗品》置陶渊明于中品,并无刻意贬低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