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Ti_3Al-Nb(Ti-24Al-14Nb-3V-0.5Mo)(at%)合金时效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经α_2 β两相区1000℃lh/WQ固溶处理后,分别在650、750和850℃时效24h空冷,会使其析出二次针状α_2相和大量“O”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初生α_2相长大,二次针状α_2相和“O”相球化。“O”相除以块状形式存在于初生α_2相周围外,还成片分布于初生α_2相内部。时效温度降低,室温,高温拉伸强度减小,而延伸率逐渐升高。时效态室温拉伸断口形貌为混合型断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Ti60合金板材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焊接接头熔合区中的显微组织由针状α''相、α相和β相组成,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为β相转变组织、针状α''相及部分未溶解的等轴初生α相组成的混合组织.焊接接头硬度呈不均匀分布,焊缝熔合区的硬度最高,热影响区次之,母材区最低.焊接接头的室温和高温拉伸均断裂于母材区,焊接接头处拉伸强度等同于接头处母材区的强度.焊接接头的持久断裂均发生于焊缝区域,接头的持久寿命均>100 h.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耐火钢在不同正火温度下的铁素体组织形态,分析了针状铁素体组织随正火温度的变化情况。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回火前后微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其微观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耐火钢的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和贝氏体以及少量的马氏体组成。其中,针状铁素体中含有高密度位错,大量的位错相互缠结。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针状铁素体逐渐减少,块状铁素体逐渐增多,力学性能也不断的降低。回火后其针状铁素体组织中仍含有大量缠结的位错,有利于提高耐火钢的高温性能,拥有良好的高温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铸态淬火研究了碳量(2.5~4.0%)、硅量(2.5~3.5%)、锰量(0.5~5.5%) 对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锰含量增加。试样中针状组织减少,残余奥氏体 增 多、碳化物也增多.低硅时锰对碳化物数量、中硅时锰对残余奥氏体数量影响突出。针状组织数 量及针状组织含碳量对硬度影响较大。适当的碳量可使试样中石墨球、碳化物、针状组织有较佳 的配合,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于汽车排气系统的15%Cr铁素体不锈钢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用于15%Cr汽车排气系统的铁素体不锈钢(FSSNEW),并对其室温力学性能、高温强度、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钢的室温强度高于T409L和SUS430J1L,具有良好的塑性,其成形性可满足深冲加工性能的要求;高温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优于或基本相当于目前所使用的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耐点腐蚀和晶间腐蚀性能明显优于T409L.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温度对Al2O3陶瓷弯曲切口强度的的影响,结果表明:20-800℃之间,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切口强度不仅没有降低,甚至略有升高,它们的分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950℃条件下,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切口强度均显著降低,分析认为:该陶瓷材料在低于800℃时,采用室温弯曲强度进行高温强度设计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弯曲切口强度也可以利用室温弯曲强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为先进结构陶瓷材料的高温强度设计提供了强度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铝能提高硅、锰的过渡系数和显著地细化焊缝组织,使强度升高,但含铝量过高,焊缝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多,甚至形成平行条束状M-A组元,致使焊缝韧性下降,钛、硼可改善含铝焊缝韧性。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耐热铝合金管材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层喷射沉积方法制备了300mm/150mm×500mm(外径/内径×长)耐热铝合金管坯,并对管坯的显微结构及不同加工状态材料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管坯显微结构细小均匀,除Al12(Fe,V)3Si外,无其它相析出.管坯经过挤压后,密度由85.9%提高到99.8%;室温强度由210MPa提高到456MPa;高温强度由111MPa提高到181MPa.挤压管旋压后,室温强度略有降低,高温强度无差别.旋压管径425℃,3h退火后,室温强度下降约5%,高温强度差别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喷射沉积耐热铝合金管坯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该技术适合于制备耐热铝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9.
从贝氏体强化针状铁素体基体角度出发,采用降低碳元素、提高锰元素含量,并添加镍元素以增加贝氏体转变区和高温铁素体转变区的分离程度的技术路线,进行Mn-Ni-Mo-Ti-B合金系X80级(σs≥551 MPa)管线钢埋弧焊丝的试验研究.焊缝的力学性能测试以及SEM、TEM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焊缝,过高的锰元素含量因提高冷裂纹敏感指数(Pcm)而细化焊缝金属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贝氏体形核质点,减少了晶内形核的针状铁素体含量,焊缝韧性下降.镍元素对Pcm贡献较小,且镍元素使焊缝金属基体易于交叉滑移,因而合适的镍元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焊缝的强韧性.针状铁素体片以夹杂物为核心呈放射状生长,夹杂物周围的局部合金元素(Mn,Ti等)贫乏区提高铁素体相变温度,有利于针状铁素体在该区优先形核.另外,夹杂物周围不存在镍元素的贫乏区.  相似文献   

10.
合金元素对热作模具钢(HD)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降低和模具钢4Cr3Mo2NiVNb(HD)中合金元素Nb,V,Ni含量和填加1.5%,Mn元素后钢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降低Nb,V,Ni含量,对(HD)钢性能室温强度的影响不大,断面收缩率略有下降,高温屈服强度,高温塑性略有降低,加入1.5Mn使钢室温力学性能略有下长,但高温塑性大幅度增长,并可消除高温脆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OM、SEM、EBSD、TEM等表征技术,并结合拉伸、冲击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对低合金高强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经640℃高温回火前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借助热力学计算,探讨了针状铁素体回火组织稳定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金属经不同时间高温回火后,组织均由体积分数约90%的针状铁素体和少量晶界铁素体构成,无明显的晶粒粗化现象,保持了针状铁素体基体的高位错密度。在回火1 h后,焊缝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但整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归因于短时回火(不超过2 h)期间,大量碳化物的析出产生了显著的析出强化作用;随着回火时间延长,析出物的类型和数量变化不大,这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钨极电弧炉熔炼Ti-35Nb-2Ta-3Zr β钛合金,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试验设备,分析不同拉伸变形率下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相转变规律.运用双辊轧机制备不同冷变形率下的合金,并进行室温拉伸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变形率的增加,合金会发生β→α″相转变,且合金中α″马氏体逐渐增多,增多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稳定,α″马氏体的微观形貌由针状转变为粗大的片体;经过冷变形加工后,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13.
X80管线钢埋弧焊缝组织特征及其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贝氏体强化针状铁素体基体角度出发,采用降低碳元素、提高锰元素含量,并添加镍元素以增加贝氏体转变区和高温铁素体转变区的分离程度的技术路线,进行Mn-Ni-Mo-Ti-B合金系X80级(σs≥551MPa)管线钢埋弧焊丝的试验研究。焊缝的力学性能测试以及SEM、TEM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焊缝,过高的锰元素含量因提高冷裂纹敏感指数(Pcm)而细化焊缝金属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贝氏体形核质点,减少了晶内形核的针状铁素体含量,焊缝韧性下降。镍元素对Pcm贡献较小,且镍元素使焊缝金属基体易于交叉滑移,因而合适的镍元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焊缝的强韧性。针状铁素体片以夹杂物为核心呈放射状生长,夹杂物周围的局部合金元素(Mn,Ti等)贫乏区提高铁素体相变温度,有利于针状铁素体在该区优先形核。另外,夹杂物周围不存在镍元素的贫乏区。  相似文献   

14.
YAl_2颗粒增强Mg-Li-Al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研究了YAl2增强颗粒加入后,Mg-Li-Al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YAl2颗粒的添加有效改善了Mg-Li-Al基体合金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高温抗变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塑性也得到较好保持.  相似文献   

15.
ZrO2颗粒弥散MoSi2陶瓷力学性能及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rO2颗粒弥散MoSi2陶瓷的力学性能及氧化性能。结果表明,ZrO2颗粒同时实现了室温相变韧化和高温弥散强化双重作用,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室温强韧性及高温强度,同时复合材料仍具有较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Sr对Mg-5Al-0.8Ca-0.2La镁合金显微组织与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的加入显著细化了基体合金的显微组织,抑制了β-Mg17Al12相的析出;并且在晶界上析出了Mg-Al-Sr,Al2Ca和Al11La3耐热相,提高了晶界的高温稳定性.Sr的加入虽然导致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下降,但提高了合金高温抗拉强度,也略提高了室温和高温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合成铸造法制备了TiC弥散强化Cr1 2MoV钢基复合材料 ,对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用原位合成铸造法制备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具有可行性 ,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TiC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形状呈块状和球状 ,分布在晶内和晶界上 .颗粒与基体结合良好 ,且无团聚现象 .引入TiC后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比基体材料的强度均有提高 ,说明TiC颗粒起了良好的强化效果 .金属基体与高耐磨性的增强粒子相结合 ,使复合材料获得了优异的耐磨性能 .在提高材料的强度、耐磨性、抗热疲劳性能的同时 ,TiC的加入也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难熔金属具有熔点高、弹性模量高、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高温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是改善金属硅化物室温韧性和高温强度的理想选择之一。重点介绍了Mo、Nb两种难熔金属在增韧金属硅化物材料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测量并研究了晶态和非晶态Y1.6 SiO5:Eu0.4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Y16SiO5:Eu0.43+呈现5D0→7F0,5D0→7F1,5D0→7F2跃迁发光光谱.在非晶态时5D0→7F0跃迁发光峰位于579 nm;5D0→7F1跃迁光谱呈现宽峰,峰值位于587nm;5D0→7F2呈现一个强的发射单峰位于612nm.晶态时5D0→7F0发光峰强度及峰位不变,5D0→7F1发射光谱分裂成三重尖峰,5D0→7F2发光峰相对强度减弱,在长波段呈现新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20.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高温、室温拉伸和硬度测试研究了实验室研发的改进310奥氏体不锈钢在700℃长期时效后的组织与性能.700℃时效1000 h后,实验钢在晶界和晶内析出了大量(Cr,Fe,Mo)23C6、(Cr,Fe)23C6、σ相和少量的χ相.析出相对实验钢的室温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强度增加,硬度升高20 Hv,同时延伸率仍保持在30%以上.高温下,析出强化效应减弱,延伸率轻微下降.通过断口表面和剖面观察发现,时效1000 h后,实验钢的高温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未观察到裂纹和孔洞;而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断裂,断口附近则观察到σ相中出现裂纹和孔洞.从σ相的脆-韧转变和实验钢基体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的不同,讨论了在室温拉伸过程中产生裂纹和孔洞的原因,以及时效对室温和高温力学行为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