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者合成和表征了双-{N-[2-脱氧-β-D-吡喃葡糖-2-(3-甲酰基水杨酸胺)]}M2(Ⅱ)配合物(M=Cu,Zn,Co);研究了该双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双核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理处理,结果表明: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可使反应速率提高几百倍至二千多倍,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Cu(Ⅱ),Zn(Ⅱ)和Co(Ⅱ)。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N-(2-脱氧-β-D-吡喃葡糖-2-水杨醛胺)]M(Ⅱ)单核金属配合物(M=Cu,Zn,Co,Ni),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单核的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单核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对PNPP的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且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其大小顺序为Zn(Ⅱ),Cu(Ⅱ),Co(Ⅱ),Ni(Ⅱ)。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环糊精对羧酸酯(PNPA和PNPP)水解的影响,将胶束的相分离模型用来对其作动力学处理,求得了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有环糊精存在时,PNPA和PNPP的水解速率都增加了,并遵循以下的顺序:kc(α-环糊精)>kc(γ-环糊精)>kc(β-环糊精),而其结合常数的大小顺序则恰恰相反,即Ks(β-环糊精)>Ks(γ-环糊精)>Ks(α-环糊精)。  相似文献   

4.
金属盐作用下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电导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Cu(Ⅱ),Zn(Ⅱ),Co(Ⅱ),Ni(Ⅱ),La(Ⅱ)和Fe(Ⅲ)对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并推导了一系列表达金属离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SDS及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SDS和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现象可以用反离子效应和熵驱动效应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用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以下简称β-CD),间羧基苯磺酰氯(M)和氯化镍构筑模拟还原酶,在N,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简称DMF)的介质中,将苯甲醛还原生成苯甲醇的催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β-环糊精为母体,先与马来酸酐反应合成了双-(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简写E1),后用氯乙酸修饰E1,得到了双-[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β-环糊精(简写E2),再利用E1或E2作为催化剂,催化苯和甲醛反应生成了苯甲醇。  相似文献   

7.
酚酞不溶于水的性质对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酚酞显色液吸光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进行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能保证吸光度差(△A)的计算与空白点吸光度的变化无关,有使酚酞工作液放置时间短和测定过程快速的优点,对β-环糊精样品的测定结果偏差小。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酚酞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酞不溶于水的性质对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酚酞显色液吸光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进行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能保证吸光度差的计算与空白吸光度的变化无关,有使酚酞工作液放置时间短和测定过程快速的优点,对β-环糊精样品的测定结果偏差小。  相似文献   

9.
用滴定量热计研究了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过程,测出了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得到了临界胶束浓度及有关的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β-环糊精(β-CD)的组氨酸(His)一取代和二取代衍生物(简写β-CD-His)和β-CD-His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该衍生物模拟DNaseⅠ对DNA进行了催化水解,并与DNaesⅠ催化水解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β-环精精-组氨酸衍生物均能水解DNA,但比DNaseⅠ的活性要低,通过对水解产物的分析,发现水解机制类似于外切酶从DNA链的一端逐个断裂酸酯键。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构筑模拟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β-环糊精(β-CD)二间羟基苯磺酸酯同三氯化铁形成的配合物构筑模拟葡萄糖氧化酶,与过氧化氢形成酶-底复合物,将葡萄糖催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研究了模拟酶浓度、葡萄糖浓度及温度对模拟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金属配合物催化对苯二酚(HQ)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两种不同配体的金属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水溶液中以及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HQ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合理性,胶束微环境对金属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HQ的反应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羧酸酯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7、0~9、0和25℃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16,2Br^-)胶束及其相应的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对羧酸酯(对一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PNPP)和对-硝基苯基乙酸酯(PNPA))水解的催化作用.用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关常数Ks和km。结果表明:(1)用胶束催化相分离模型处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反应是合理的;(2)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16,2Br^-)胶束比CTAB胶束能更有效的催化羧酸酯水解反应;(3)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d及其在胶束相中的反应速率常数km均随反应体系pH增大而增加,水解剪切反应为酸-碱催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用β-环糊精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简称cpd.I)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pd.I作为柱层析固定相拆分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结果表明,对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拆分率分别可达到21%、47%和52%,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经修饰后拆分这些物质的能力比β-环糊精要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合成的β-环糊精衍生物构筑仿酶模型,模拟苄青霉素酰胺酶,将青霉素催化水解生成6-氨基青霉烷酸(6-APA)。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客体分子的圆二色性,研究了β-环糊精对DL-酪氨酸的立体选择包结行为以及体系pH和时间对立体选择包结行为的影响.确认β-环糊精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且随体系pH的增加而增强.并认为β-环糊精的这种特性是其分子中手性化合物D(+)-吡喃葡萄糖单元和客体分子的不对称静电场总体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全烷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柱分离二元取代苯异构体的方法。合成了全甲基化β-环糊精,全丙基化β-环糊精,全戊基化β-环糊精。并用它们作气相色谱固定液,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用以分离二甲苯、二硝基甲苯、甲酚、二甲酚等工业及环境污染物中常见的异构体,用10m长的毛细管柱可以很好地分离上述的二元取代苯异构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全烷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柱分离二元取代苯异构体的方法.合成了全甲基化β-环糊精,全丙基化β-环糊精,全戊基化β-环糊精.并用它们作气相色谱固定液,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用以分离二甲苯、二硝基甲苯、甲酚、二甲酸等工业及环境污染物中常见的异构体.用10m长的毛细管柱可以很好地分离上述的二元取代苯异构体.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Reimer-Tiemann(简称R-T)反应主要产物为邻位羟基取代苯甲醛类化合物,对位羟基取代苯甲醛类化合物为次要产物,其量甚少。用β-环糊精催化Reimer-Tiemann反应时,对位选择性可达100%。本文研究了用β-环糊精交联树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小檗碱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性质,并利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在不同pH值下小檗碱与β环糊精的形成常数,结果表明:小檗碱与β-环糊精以1:1配合;中性条件下,β环糊精与小檗碱有最大的包结能力;疏水作用以及构型识别是形成包结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