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继续报导江西哺乳动物棘口科吸虫中的棘隙亚科(Echinostomatinae Faust,1929)棘隙属(Echinochasmus Dietz,1909)中的三新种,它们的名称是:裂睾棘隙吸虫E.schizorchis(宿主:家犬);伏翼棘隙吸虫E.pipistrellus(宿主:伏翼)和灵猫棘隙吸虫E.viverrianus(宿主:小灵猫)。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太湖地区鸟类棘口科吸虫五属七种。其名称如下:(辟鸟)(虎鸟)中睾吸虫·新种(Mesorchis colymbi sp.nov.)、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 Frohlich,1802)、宫川棘口吸虫E.myagawai Ishii,1932、班氏棘口吸虫E.bancrofti Johnton,1928、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 Tanabe,1926,似椎低颈吸虫Hypoderacum conoideum(Bloch,1782)及纯洁锥棘吸虫Petasiger nitidus Linton,1928。文中对(辟鸟)(虎鸟)中睾吸虫进行详细记述并对纯洁锥棘吸虫及长刺锥棘吸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复殖目吸虫除了裂体科以外,其尾蚴均须经二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感染期——囊蚴的发育。有的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即为第一中间宿主,尾蚴(如 Echinostoma revolutum)从螺体逸出至水中后再侵入原来或另一螺体结囊,或尾蚴(如 Echinoparyphium recuvatum)离开裂蚴后再在自身螺体结囊。有的吸虫除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狮外,其第二中间宿主可为另一种贝类,或甲壳类、桡足类、昆虫、鱼类等,而第二中间宿主不同于第一中间宿主者,则又在其第一中间宿主发现囊蚴属罕见。本文是在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asmus japonicusTanabe,1926)的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体内发现日本棘隙吸虫囊蚴的报告,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作者自1960—1980年在江西各地所采集的哺乳类(8目42种1184只哺乳动物)棘口科吸虫(Echinostomatidae Dietz,1909)8种,其中4种是属于前人未曾报导过的新种,它们的名称是:异形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herteroidcus)、球睾棘隙吸虫(Echinochasmns sphaerochis)、微盘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microdisus)和小腺棘隙吸虫(Echnochasmus minivitellus)。其余种类待续。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 formosanus Nishigoti,1924)隶于异形科棘带属,分布于日本、中国、菲律宾,保虫宿主有黑顶夜鹭等鹭类。Yamaguti(1971)报道人,犬、猫、老鼠、豚鼠等经人工实验均可受染。1985年我们在福建诏安县调查淡水鱼类感染日本棘隙吸虫囊蚴时,发现当地淡水鱼中携带有台湾棘带吸虫囊蚴,遂进行本虫在当地的流行情况初步调查和囊蚴作人及动物感染实验观察。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生活史各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补充了未被报告的蚴虫期,使生活史得以完整;调查并感染实验证实在我国纹沼螺是该吸虫第一中间宿主,18种螺、鱼和蝌蚪充当第二中间宿主(其中6种为新的中间宿主);首次报告本省纹绍螺及家禽自然感染情况;同时找出该吸虫病传播的新途径,为防治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福建10种海鱼肠内寄生的吸虫,其中,1.卵形多腺吸虫新属新种(Polylecithus oviformis gen.et sp.nov.),宿主鳄形短体鳗,形态与拟盘肛属(Proctotrematoides)的种类相似。但无眼点,肠支短,卵黄腺滤泡细小呈葡萄状,分布于咽后至睾丸间的两侧等方面与拟盘肛属不同。2.长拟赫利吸虫新种(Hurleytrematoides longus sp.nov.),宿主褐篮子鱼,其形态与C.coronatus, (Manter et Pritehard,1961)相似,但体呈长形无棘,阴茎囊较长,生殖孔位于体中部,卵黄腺分布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卵丝甚长,3.鲻膜科特吸虫新种(Hymenocotta mugilis sp.nov.),宿主梭鲻,其形态与H.muili(Manter,1961)相似。但无眼点,口孔周围为6个大小不等的叶瓣,具前咽,受精囊位于卵巢之后。4.大眼鲷离肉吸虫新种(Apocreadium priacanthi sp.nov.),宿主短尾大眼鲷和月腹剌纯,其形态与A. longisinosum (Manter,1937)相似,但虫体细长,8.16~11.84×0.520~0.560毫米,虫卵细小(46~62×36~42微米)。5.东山孔管吸虫新种(Opechona dongshanensis sp.nov.),宿主横带绯鲤,其形态与O.orientalis(Layman,1930)相似。但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相等,卵黄腺起自腹吸盘之前,分布至体末端,虫卵较大(70~80×40~42微米),此外,鳐耳双口吸虫Otodistomum plunketi(Eyfe,1953),宿主及达犁头鳐,竹英鱼新背门吸虫Neonotoporus trachuri(Yamaguti,1938),宿主鳀,对称前充殖吸虫Prosogonotrema symmetricum(Oshmarin,1965),宿主短吻三剌鲀等三种是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引言鼠棘口吸虫[Echinostoma murinum(Tubangui 1931)]隶于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Looss,1902)寄生于鼠体,最先系由 Tubangui 氏于1931年所叙述,具有头棘45本,阴茎囊延伸至腹吸盘下半部的特点·定名为 Euparyphium murinum。其生活史亦由 Tubangui 氏于1932年在菲律滨研究报告,渠叙述鼠棘口吸虫的幼虫各期形态与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revolutum)的幼虫各期形态甚相似,除尾蚴的头棘数目不同外,无其他特点可资区别,均只有一代裂蚴时期,其第一中间宿主同系一种椎实螺[Lymnaea peregra(Müller)]。1950年吴青藜氏在广州岭南  相似文献   

9.
云南部分地区两栖类寄生吸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的两栖类动物寄生吸虫进行调查,共采集到2目6科6属9种两栖动物,在解剖的228号标本中,仅在无尾目的 4种192只蛙体内查到吸虫13种,其中单殖目吸虫1科1属3种,复殖目吸虫5科6属10种.在滇蛙(Rana.Pleuraden Boulenger)直肠、小肠、膀胱内检获吸虫10种,其中重盘吸虫属2种(Diplodiscus spp.);在云南双团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膀胱内检获拟发状吸虫属1种(Gorgoderidae spp.);在无指盘臭蛙(Rana.grahami Boulenger)、日本林蛙昭觉亚种(Rana.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中分别检获多盘属吸虫各1种(Polystoma spp.).  相似文献   

10.
赞美的下场     
八哥是一种会说人话、会赞美人的鸟,它们常对人说:“您好啊!您伟大啊!您正确啊!祝您吉祥,祝您万岁!”人们发现八哥会说话,且会赞美人,就很喜欢,他们把八哥抓起来,关在了笼子里,教它们各种各样的好话,让它们不停地唱赞歌。八哥们没想到自己尽是说好话,却纷纷被人抓起来关在了笼子里,对于这一切它们想不明白它们每天只好在笼子里跳来跳去以消除寂寞和无聊。有一天,一只乌鸦落在一户人家挂在院子树上的关八哥的鸟笼子外。八哥对乌鸦说:“您好!祝您吉祥!”乌鸦以为是谁和它说话,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八哥,乌鸦说:“嘿,我…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禄丰县一平浪刁翎山(25°10′N、101°90′E)等地采集的云南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sis)膀胱内检获一发状科(Gorgoderidae)拟发状属(Gorgoderina)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禄丰拟发状吸虫 Gorgoderina lufengensis sp.nov.。解剖学证据表明,采集的22只云南双团棘胸蛙中有15只感染复殖吸虫,自然感染率68.19%,感染度1~11。新种禄丰拟发状吸虫与拟发状属报道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睾丸规则,而其余种睾丸不规则;口腹吸盘比例及生殖孔开口位置与记录种不同。新种的正、副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研究为云南双团棘胸蛙寄生虫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在云南双团棘胸蛙的保护和经济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禄丰县一平浪刁翎山(25°10'N、101°90'E)等地采集的云南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sis)膀胱内检获一发状科(Gorgoderidae)拟发状属(Gorgoderina)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禄丰拟发状吸虫Gorgoderina lufengensis sp.nov.。解剖学证据表明,采集的22只云南双团棘胸蛙中有15只感染复殖吸虫,自然感染率68.19%,感染度1~11。新种禄丰拟发状吸虫与拟发状属报道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睾丸规则,而其余种睾丸不规则;口腹吸盘比例及生殖孔开口位置与记录种不同。新种的正、副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研究为云南双团棘胸蛙寄生虫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在云南双团棘胸蛙的保护和经济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厦门集美附近海域棱Lizacarinatus(CuvieretValenciennes)复殖类吸虫时,从其消化道检获2种复殖吸虫,即:易脆贫黄吸虫(PaucivitellosusfragilisCoil,ReidetKuntz,1965)和分节萨特吸虫(SaturniussegmentatusManter,1969).其中棱为易脆贫黄吸虫的宿主新记录;棱和台湾海峡为分节萨特吸虫的宿主和地理分布新记录.对分节萨特吸虫的观察结果表明:排泄囊为"Y"型,其主干延伸至第4个假分节的中部.有子宫受精部.  相似文献   

14.
外睾吸虫(Exorchis sp.)是控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 ponicum)在其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体内发育的一个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掌握外睾吸虫种群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病的生物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鲶鱼(Silurus asotus)肠道内寄生的外睾吸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外睾吸虫在鲶鱼体内的感染率、种群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外睾吸虫在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感染率变化范围在65.38%~91.98%,宿主体长在270mm以下时,外睾吸虫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外睾吸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只感染少量的外睾吸虫,而较大量的外睾吸虫只感染少数的宿主.吸虫种群在不同月份和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分布类型均属于聚集分布,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在厦门沿海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鹭无领平睾吸虫(Pittacium egrettus)的幼虫.成熟尾蚴在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体表结囊.本文描述了鹭无领平睾吸虫末代雷蚴、成熟尾蚴和囊蚴的形态结构特点.鹭无领平睾吸虫尾蚴无头领或头棘、腹吸盘明显大于口吸盘、食道长度为口吸盘到腹吸盘间距的1/3~1/2、排泄管回折处靠近口吸盘后缘、排泄管前后支汇合于腹吸盘的两侧、生殖腺原基位于腹吸盘到体部末端的1/2水平之后、在脊尾白虾体表结囊、囊壁2层、外壁的外廓呈蝴蝶形、内囊呈椭圆形.这些特征与嗜眼属(Philophthalmus)、泄殖腔属(Cloacitrema)、平睾属(Parorchis)、棘冠属(Echinostephilla)的尾蚴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作者等自1960—1986年在江西省各地所采集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棘口科吸虫,计55种,隶于4亚科11属,其中1种为新种,10种为我国新记录,新种命名为?新棘口吸《Necechinostoma otus),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其余种类均列有种名和宿主名称。  相似文献   

17.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本文报导了本省沿海地区屠宰场、乳牛场及农场或生产队等处的淘汰牛、乳牛和耕牛的阔盘吸虫病感染情况。屠宰埸中淘汰牛阔盘吸虫的感染率为62.22%—72.22%;乳牛场乳牛的感染率为66.67%—70.88%;农场及生产队中耕牛的感染率为14.2%—18.6%。 2.经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内生活史研究证实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ec及中华蜗牛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 Pfeiffer是本省牛羊胰脏三种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及枝睪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的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和中华蜗牛的天然感染率在屠宰埸牛舍附近分别是1.27%—3.46%和0.59%;在乳牛场分别为5.06%和7.41%;在生产队及农场耕牛放养埸分别为0.54%—0.89%和0.08—0.11%。在福州南台岛的阔纹蜗牛中曾发现天然感染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的子胞蚴和尾蚴等幼虫期。 3.东北双辽草原中经调查得知丽光属蜗牛(Ganeselld)是当地绵羊的胰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丽光蜗牛感染此两种吸虫幼虫期的感染率分别为2.65和7.19%。 4.本文详细比较了上述三种阔盘吸虫成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情况。也详细地比较了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在第一中间宿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鮠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长吻鮠只占鮠科鱼渔获量的1/18,且95%是二龄及以下的幼体.长吻鮠体内有三种蠕虫寄生,长江丽棘虫是优势种,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是首次在长吻鮠体内发现,鳔等睾吸虫对宿主的伤害十分明显.为此提出,加强科研,发展水产养殖是积极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1.本文对寄生在家鸭、家鸡肠管中一新种吸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各期,均作了考查和描述。该吸虫与近似种有显著差异,为此立一新种,定名福建光孔吸虫(Psilotrema fukienensis sp.nov.)。 2.首次报导国内由于这类吸虫侵袭雏禽而产生严重的溃疡性肠炎,且已造成流行。对生活史的考查发现尾蚴除在水生植物等物体上结囊外,还能在水的表面形成囊蚴。经证明它具有强的感染力,因此疫区水源为本病传布的另一途径。对本吸虫宿主引起的病害也作了记述。 3.本文对光口科、棘口科和片形科吸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