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中宇 《创新科技》2005,(11):34-35
互联网上的术语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意为“同事”、“伙伴”,表示大家的对等地位,P2P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其实,在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中,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例如,互联网上所有的邮件服务器都是对等的,它们相互协作,使任意两台计算机可以通邮。这里不存在一个中心来控制、协调整个互联网的邮件业务。早期互联网应用方式中的Telnet、Usenet等都体现了P2P的对等思想。  相似文献   

2.
浅谈P2P在资源共享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技术是当今互联网技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在资源共享、普及计算、协同3-作、实时通讯、信息检索、广域网络储存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对普通电脑用户来说,使用最多的在它资源共享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2P下载”.当前,商业通用P2P软件大势已去,商业专用P2P工具方兴未艾,开源P2P软件一统江山,P2P共享软件之间以及与传统下载软件间相互融合,真无服的P2P软件出现并进一步发展,P2P软件的小众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等网络技术(peer—to—peer,P2P)是目前网络研究热点之一,也在信息化建设推动过程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P2P的定义可以表述为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提供者,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获取者。  相似文献   

4.
浅谈P2P     
只有短短的十多年,网络环境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能和今天相比,从前网速很慢,普通的用户根本无法实现点对点,我们只能使用BBS和聊天室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后来出现了QQ、MSN等通讯软件,我们用户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互联网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资源的共享。昨天,这种实现方式是采用FTP方式让用户下载,今天,P2P下载方式,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多的需求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互联机发展过程中的P2P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晓峰  冯小坤  杨光 《科技信息》2011,(29):I0067-I0067,I0071
P2P(对等网络)技术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的核心思想在于整个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集中服务器,而是连接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都置于平等的地位。这与当前因特网所采用的TCP/IP协议思想是不谋而合的,P2P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对网络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P2P技术在网络尤其是宽带网络方面具备强大的应用潜力,各大软件公司都在竞相开发P2P的软件开发产品,Sun的JXTA就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本文介绍了JXTA的体系、协议和特点等,重点对它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P2P的分布对象定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P2P(peer to peer)架构的分布对象定位模型,该模型继承了P2P网络本身强大的可扩展性及容错特性,它将分布对象定位信息完全散布在整个系统中,克服了传统对象定位机制的目录服务器节点瓶颈缺点.其次提出了基于P2P的对象定位信息的发布、查询以及维护算法,并对算法的合理性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为了缓解由于系统定位信息本身的不均衡性所导致的瓶颈节点的负载,引入了扩散算法;replica算法则使得系统有足够的容错能力.然后设计了该模型在CORBA中实现对象定位的应用框架.最后对该定位机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余丹 《科技信息》2013,(35):54-55
<正>1什么是P2P 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速度性能等会由于服务器的问题导致不稳定,性能低下。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点对点)的简称。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  相似文献   

9.
数字版权保护是计算机领域中对版权问题研究方向之一,P2P流媒体是一种基于peer to peer机制的高效并发的媒体流技术,本文研究了DRM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当然典型的DRM系统,本文对基于P2P流媒体技术提出了一种融合DRM的版权保护架构,这种架构对数字化博物馆,图书馆的版权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05,(7):49-49
采用P2P技术的高音质、高功能的免费IP电话 最近,人们纷纷将目光集中在一个称为Skype的免费电话软件上。这是采用P2P(Peer to Peer)技术的一种“IP电话”软件。只要都把Skype软件安装到各自的电脑中,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免费通话,在宽带网络环境中,其通话的音质比传统的固定电话更清晰,连接更容易。目前IP电话的使用率,正在稳步扩大。几年后,现存的传统电话网就会完全变成像互联网那样的IP电话网。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编码的P2P内容分发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NC)的网络通信,其中间节点首先对来自源节点的信包进行编码,然后再转发,目标节点通过反编码得到源节点的原始信息.大量的理论结果表明,网络编码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网络编码在P2P(peer to peer)网络中的优越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稀疏线性编码技术的P2P内容分发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系统在平均下载时间、总分发时间、整体吞吐量等几个方面都优于无编码的内容分发系统.  相似文献   

12.
适用于P2P的系统查询扩展优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2P系统中,各种文本文档是很重要的共享资源,而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无法在此复杂系统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隐含语义索引的分析,提出了语义双重查询扩展(SDQE)的方法,它利用各个peer上文档集提供的隐式反馈,通过比较查询的上下文信息,发现用户的隐含偏好,从而找出最符合用户查询需求的文档.实验证明,SDQE是可行的,并能有效地提高P2P系统中文本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13.
郭志辉 《科技信息》2007,(20):97-97
P2P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P2P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疯狂吞噬ISP的互联网出口带宽;另一方面,ISP以P2P技术构建IPTV承载网效果显著。本文通过P2P技术特点和网络运营数据分析,探讨适合ISP行业的P2P控制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魏婷  刘炼 《科技信息》2010,(22):I0205-I0205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有很多人通过网络收看新闻,了解实时行情、聊天、玩游戏等等,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网络技术要求也是越来越高。P2P对等网络技术的出现能让网络上不认识的人互相传递文档、共享文件,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需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2P流媒体元年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怕每个热血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2005年10月12日这个神圣的日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升空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然而可能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让人们与两位航天员“亲密接触”的网络直播所采用的P2P技术。究竟蕴藏着多大的市场商机?进入2006年,无数业内人士的目光聚集之处——P2P这一新势力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曾涛 《科技资讯》2006,(18):124-125
P2P是英文“Pear to Pear”即“点对点”的简写。它使人们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交换,从而实现直接共享和交流。由于受早期计算机性能、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普通用户都没有能力提供网络服务,从而逐步形成了以少数服务器为中心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但是,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和深入,人们需要更直接、更广泛的信息交流,而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提升也促进了P2P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P2P的可扩展Web缓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P2P网络缓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可扩展Web缓存方法, 系统原型包括胖节点和瘦节点,胖节点负责某一区域内所有节点的信息,它保存着该区域内所有节点的地址列表和节点所共享的缓存内容的索引.瘦节点可以和区域内的所有节点直接进行通信.实验表明,和现有的P2P网络缓存方法相比,该方法只需在每个节点上增加很低的开销就可以扩展节点,增加了容错性,且易于管理和易于发现节点.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技术能够为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共享,同时有效整合互联网资源,将基于Web网页的互联网应用转变成动态存取、自由交互的海量信息网络。P2P发展将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发展和信息获取模式。介绍了P2P网络仿真软件实现功能:可通过大量节点扩大覆盖范围,使多个节点能够分担服务器压力,并将这些数据传送到活跃节点,仿真软件可进行实时网络状态仿真。  相似文献   

19.
司海清 《科技资讯》2009,(18):17-17
P2P技术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媒体、电信和互联网等众多行业,它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分析了P2P网络的特点及三种形式,同时对结构化P2P网络的几种核心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解决了原来的IPv4网络存在的诸多问题,P2P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不同与传统的C/S模型,随着IPv6的逐步实施,将P2P网络部署到IPv6的环境下是必然的趋势。首先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点并且分析了在IPv6环境下部署P2P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