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蒸发法和蒸发-结晶法对十二烷基糖苷进行了脱醇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脱醇条件.所得十二烷基糖苷中残余十二醇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并测定杂醇油中低级醇主要成份及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蒸发法和蒸发-结晶法对十二烷基糖苷进行了脱醇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脱醇条件.所得十二烷基糖苷中残余十二醇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4.
用GC—MS对乳胶漆成膜助剂十二醇酯成份进行分析,表明十二醇酯主要由两个异构体组成:2,2-二甲基-1-(2-羟基-1-异丙基)丙基异丁酸酯、3-羟基-2,4,4-三甲基戊基异丁酸酯。使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法(PGC—MS)测定舍十二醇酯的乳胶漆膜,发现在热裂解(750℃,10s)条件下两个异构体还未分解,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可用于乳胶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两亲性的固体颗粒可以作为Pickering乳化剂稳定油水两相乳液。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修饰了烷基磺酸和烷基链,合成了具有催化乳化双功能的两性Pickering界面催化剂。通过控制丙基磺酸和烷基的比例和链长可以调节材料表面的两亲性,并将其应用于十二醇-甘油这种无水两相体系的乳化。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该有机-无机杂化的两性纳米颗粒对十二醇-甘油体系表现出优异的乳化性能,其乳液类型和稳定性受到十二醇与甘油的体积比和体系中水、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分析采气污水中甲醇含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气污水中甲醇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其中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因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在气田现场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法在甲醇浓度较高时,存在测定不准确、重现性差的问题.通过对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含量的实验条件优化,实现了高浓度甲醇废水的准确测定.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甲醇质量浓度在0~15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8.60%~104.30%,对现场含醇采气污水的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相符,完全满足高含醇采气污水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双氯磺酰亚胺 (BCSA)与 1,1 二氢全氟十二醇作用合成了双全氟十二醇磺酰亚胺 (BPSA) .在BCSA与全氟十二醇的摩尔比为 1∶2 ,反应温度 110℃ ,反应时间 1h条件下 ,对BCSA的摩尔收率m达到 90 % .用NH3 中和BPSA制得BPSA胺盐 ,BPSA胺盐对BPSA的摩尔收率m达 86 .6 % ,用IR ,1HNMR对BPSA及其胺盐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用电导率法、表面张力法测得BPSA胺盐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达 1.1× 10 -4 mol/L .结果表明BPSA胺盐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十二胺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对异极矿的可浮性及正辛醇对异极矿可浮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在10~11范围内,适量的十二胺对未经活化的异极矿具较好的捕收性;正辛醇对异极矿不具有捕收性.正辛醇能够强化十二胺阳离子在异极矿表面的吸附,降低十二胺的浮选起始浓度;当正辛醇以25%的物质的量比取代十二胺组成胺醇复合捕收剂时,使用复合捕收剂可获得与使用十二胺相同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十二醇为芯材,合成了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核壳结构材料.研究了复相乳液形成区、反应物摩尔比及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反应工艺,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红外特征吸收光谱、表面形态、粒径分布以及热质量损失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外观特性及热稳定性,可用于特种涂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反应性乳化剂十二醇马来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利用十二醇(DA)和马来酸酐(MLAD)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单酯,然后加碱中和制得反应性乳化剂十二醇马来酸钠,得到了本反应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含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醇酸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时,所得粗产物中十二醇马来酸单酯的含量最高.对自制的反应性乳化剂进行了乳化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反应性乳化剂乳化力优于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最大气泡法测溶液表面张力,得其临界胶束浓度为8mmol/L.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乳液,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相比,由反应性乳化剂制得乳液聚合物的剪切强度、抗水性能、抗污性能、透明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