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溶解稀土尾矿,稀土尾矿中难溶的稀土矿物和钙的溶解产物硫酸钙存在于硫酸不溶物中,固液分离后用稀盐酸进一步溶解硫酸不溶物,使固态的硫酸钙溶解在稀盐酸中.尾矿中的稀土富集于盐酸不溶物中,盐酸不溶物中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为43.60%.采用乙醇结晶的方法制备硫酸钙晶须,确定结晶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室温下,硫酸钙的初始浓度为0.009 mol/L左右,pH为1.0~1.5,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静置时间为2h.在此最佳条件下,稀土尾矿中钙的回收率大于85%,产品硫酸钙晶须纯度达98%以上,晶须平均直径为1 μm,平均长径比达8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交联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CSVPC)的配位性能的研究。实验中测定了CSVPC在一些有机溶剂中的溶涨度。本文制备了CSVPC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并用IR光谱证实不配合物的生成。观察了有机溶剂的溶涨度对CSVPC与第一过渡金属的配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煤沥青性质及其液相碳化过程的研究结果。利用表面张力和润湿接触角的分析测定装置,分别测定了国内两种有代表性的煤沥青——武钢中温煤沥青、石家庄焦化厂中温煤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在用离心分离法部分除去这两种煤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后,测定了除去部分QI的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及其与沥青中的苯不溶物固体样品的润湿接触角。运用表面物理化学的理论,对上述测定结果作了一些计算,对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背散射电子显微镜(BSEM)、滴定分析和X线衍射等分析了岩石中酸不溶物(AIR)与白云石的分布、浸泡于碱溶液中的岩石柱内部的OH-含量和去白云化反应(ADR)生成的水镁石的含量。结果表明:OH-优先由岩石的酸不溶物富集区域迁入岩石内部,酸不溶物富集区域的去白云化反应程度高于非酸不溶物富集区域。酸不溶物的含量越高,OH-的迁移越容易。连续分布的酸不溶物更有利于OH-在岩石中迁移。  相似文献   

5.
煎煮法提取卷叶贝母组培物总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煎煮法提取卷叶贝母组培物的总生物碱并测定其含量.通过对煎煮材料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实验,并以贝母素乙为测定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提取条件下的总生物碱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煎煮材料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3个因素均影响卷叶贝母组培物中总生物碱含量.选择适宜的卷叶贝母组培物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有效物生物碱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贝母组培物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鉴别,通过测定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对提取物所含杂质的量进行控制,采用热浸法对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72.69%,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75.95%,总灰分的检查限度为不超过11.89%.建立了贝母组培物提取物中西贝母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回归方程为Y=7.7591X+0.0437(R~2=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541%,回收率RSD=1.3067%.结论: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贝母组培物提取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膜分离技术与联碱生产进行结合,选择孔径为1,μm的陶瓷膜分离母Ⅱ液中的钙、镁等水不溶物。利用生产系统中的热AⅠ对膜进行反洗,反洗废液返回制铵工序,将分离掉的水不溶物随产品农铵带出生产系统。该方法在高效去除水不溶物,降低浊度的同时,巧妙地解决了母液平衡及水不溶物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大庆焦化蜡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并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馏分范围为IBP~180℃,180~350℃,350~500℃及大于500℃.考察原料油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加氢裂化反应产物分布和生焦情况.结果表明,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适合加工焦化蜡油;随着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大,反应向降低柴汽比的方向进行;在反应温度为440℃时,反应中没有甲苯不溶物出现;反应温度为450℃时,反应产物中出现了甲苯不溶物,甲苯不溶物的含量随着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氢初压的增加,反应向有利于柴汽比增加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大庆焦化蜡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并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馏分范围为IBP~180℃,180~350℃,350~500℃及大于500℃.考察原料油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加氢裂化反应产物分布和生焦情况.结果表明,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适合加工焦化蜡油;随着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大,反应向降低柴汽比的方向进行;在反应温度为440℃时,反应中没有甲苯不溶物出现;反应温度为450℃时,反应产物中出现了甲苯不溶物,甲苯不溶物的含量随着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氢初压的增加,反应向有利于柴汽比增加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0.
电位溶出分析法可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本文根据这一方法原理,首次采用双通道FIA系统以及自制的静止电极壁喷式流池,分别用流动注射一电位溶出分析法和P.S.A法测定了5种Re-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导出了一组FIPSA法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焙烧对一水硬铝石矿增浓溶出过程的影响及其活化焙烧强化溶出的机理,采用化学法提纯,从铝土矿中得到了高纯的一水硬铝石矿;经不同温度焙烧后进行增浓溶出,考察了焙烧温度对铝土矿增浓溶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焙烧矿的溶出性能优于未焙烧矿;当焙烧时间一定时,在525℃焙烧的一水硬铝石矿溶出性能明显改善,焙烧矿石中氧化铝可几乎全部溶出.通过X射线衍射对物相、晶体点阵常数的测定以及扫描电镜对焙烧提纯矿形貌的观察,认为强化溶出的主要机制为一水硬铝石提纯矿在一定条件下焙烧后,由结晶完整的一水硬铝石正交晶型逐渐向结晶不完整的刚玉转变,且矿石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纹和孔洞,增加了矿石的比表面积,从而强化了其与碱液反应的能力,溶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对淤浆聚合制备低等规聚丙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异丁基铝作为助催化剂时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高于三乙基铝。BCM-100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和立构定向性能力,但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较低,而BCE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较高,且聚丙烯正己烷不溶物的等规指数最高。利用DSC、GPC、13C-NM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催化剂体系合成的低等规聚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在相同聚合条件下,BCE催化剂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正己烷不溶物的立构规整性最高而结晶度最低;实验所考察几种催化剂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部分的平均重均分子量均远小于正己烷不溶部分的平均重均分子量,通过比较发现,BCE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的正己烷不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低,正己烷可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高,而BCM-100得到的聚丙烯的正己烷不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高,正己烷可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龙门山甘溪泥盆系土桥子组灰岩和泥灰岩、不溶残余物以及烧失剩余物之间元素含量差异.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元素含量特征与相关性,结果表明SiO2、Al2O3、Fe2O3、K2O和TiO2的含量在灰岩和泥灰岩中差别很大,而在不溶残余物中含量则基本没有差别,在不溶残余物和烧失剩余物中的含量差别也很小;各元素与不溶残余物和烧失剩余物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相互问的相关性也很好,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而且物质来源是一致的,它们基本不会受成岩作用的影响.MnO、MgO和FeO等组分在灰岩和泥灰岩中的含量相差不大,在不溶残余物和烧失剩余物中的含量差距略微增加,相关系数中等,为0.7~0.9,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物,但是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Cr、Co、Ni、Zn和Ba等元素与不溶残余物相关系数低,反映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弱.龙门山甘溪土桥子组灰岩和泥灰岩地球化学分析的烧失剩余物中所反映的元素含量与成岩作用对应关系与不溶残余物是一致的,可以用于元素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实验方法测定了一系列不同溶出物及不同氧化剂之间的溶出过程速度常数(?).并用实验证明下列各点:第一,当氧化剂高于某一浓度时,(?)是一个常数;第二,对于同一溶出物,不同的氧化剂有不同的(?),反之亦然;第三,(?)值的大小与 Ox 电对及 M 电对的 E(?)间的差异(亦即△E(?))的大小有比例关系,说明溶出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第四,流体力学条件对(?)有影响,但这影响是次要的.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流体力学条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生脉散各味中药之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溶出度、红外光谱、飞行时间质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生脉散及麦冬,五味子,党参的单煎合煎液中溶出各种组分的变化和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几个单方共煎可以产生协同溶出效应,亦可抑制某些组分的溶出,还发现合煎液中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对麦冬、五味子、党参单煎,合煎液的溶出物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合煎液溶出物中有空泡结构存在,说明溶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它们形成复杂的聚集态结构.上述实验表明麦冬、五味子、党参合煎液不是各味中药单煎液之间的简单加和.各味中药在溶出过程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对深化理解复方中药的药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木质造纸原料成分分析法测定了2种恶性入侵杂草紫茎泽兰和飞机草茎干和叶片中若干组分的含量,并比较了2者茎干和叶片红外吸收光谱和热水抽提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2种植物茎干中的纤维素、综纤维素和木素等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而冷热水等抽出物的含量则低于叶片.因紫茎泽兰和飞机草茎、叶含有在205 nm处有较大吸收峰的抽出物,不宜采用造纸原料测定酸溶木素的方法来测定紫茎泽兰和飞机草酸溶木素的含量.飞机草茎干中克拉森木素以及综纤维素含量高于紫茎泽兰,而茎干中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相近.2者茎干中纤维素含量与玉米秆相当,表明具有开发利用作为造纸和生物质原料的潜力.对二者茎、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2者化学结构基团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絮凝沉降原理对酸性介质中的酸不溶物微粒(SiO2)进行了处理,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比较酸不溶物的平均沉降速率、实验现象以及固液分界面的清晰度研究了无机凝聚剂T8、有机絮凝剂(G1,G2,G3)和复配絮凝剂(T8/G1,T8/G2,T8/G3)发生絮凝沉降的机理,确定了理想的絮凝剂及其适宜加入量。结果表明,酸不溶物表面含有羟基(-OH)基团且带有正电荷;T8主要通过增大酸不溶物的体积加快沉降速率,而G1或G2或G3则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并且均存在适宜的加入量,处理效果以复配絮凝剂T8/G1为最佳,适宜的沉降条件为:70 g/L的酸不溶物悬浮液中,T8加入量600 mg/L,G1加入量15 mg/L,达到的平均沉降速率是8.7 mm/min。  相似文献   

18.
三醋酸纖維素溶液的过滤性能对片基生产中流延前的过滤操作影响极大。目前由于三醋酸纖維素中不溶物、残渣、凝胶块較多,板框压滤机的滤布堵塞較快,拆卸頻繁,加重了劳动强度,而且溶剂毒性較大,对人体有害。为了改善三醋酸纖維素的过滤性能,首先要調查产生不溶物残渣的原因,并研究不溶物究竟是什么。下面初步小結了一些文献上报导的关于影响三醋酸纖維素过滤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一种灵敏的测定痕量铬的吸附催化溶出伏安法,在悬汞电极表面,铬-铜铁试剂络俣物基于吸附原理被吸附富集,然后在氧化催化剂溴化钠存在下反向扫描溶出。  相似文献   

20.
时效ZK60镁合金中的合金相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时效热处理(T6)的ZK60镁合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时效ZK60镁合金中主要合金相的种类和形态.研究发现,固溶处理ZK60镁合金中有明显的花朵状偏析;从金相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中均发现了残存少量的未溶物相,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DP)标定为MgZn2相.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均存在一类MgZn2相,它们无取向分布,形貌呈近似平行四边形,大小在200~500nm之间,对热处理条件不敏感.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中的另一类析出物是MgZn相,形态为长约500nm的杆状.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中除了已标定的MgZn相和MgZn2相外,还发现了4种形态和分布不同的物相,它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物相,也有可能是同种物相在不同截面所呈现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