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扫描显微镜和能谱相结合的分析技术,观察了法兰中钢铁断口形貌,分析其微观开裂原因。结果表明,氯化物引起钢材的应力腐蚀开裂,硫对腐蚀开裂起到了促进作用,应力腐蚀开裂引起法兰开裂。  相似文献   

2.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研究了溶解氧和温度对06Cr17Ni12Mo2Ti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在含不同溶解氧量(0/200/2000μg·kg-1 ) 的450℃和550℃超临界水环境中,不锈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 随着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增加,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更为明显. 随着温度的上升,应力腐蚀开裂倾向反而会下降. 在含不同溶解氧量(0/200/2000μg·kg-1 )的650℃超临界水环境中,不锈钢只发生塑性断裂,未发现应力腐蚀开裂倾向,并且溶解氧对其影响也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300M超高强度钢电化学性能及应力腐蚀开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超高强度钢300M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外加电位下的断口形貌.300M钢在3.5%NaCl溶液中开路电位下的应力腐蚀开裂机制为阳极溶解型,Cl-的存在明显地增加了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阳极电位-600 mV下300M钢溶解速率加快,表现出较高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断面收缩率损失由开路电路下的52.6%升高至99.5%,裂纹起源于表面点蚀坑处,应力腐蚀开裂为阳极溶解型机制.阴极电位-800 mV下材料处于阴极保护电位范围,表现出较低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强度和韧度与空气中拉伸的数值相近,开裂机制为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协同作用.在更低电位(低于-950 mV)下,300M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机制为氢致开裂,在氢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很大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矿斜井串车提升用报废钢丝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试样宏观形貌、扫描电镜照片以及油垢试样磨粒成分可知,钢丝绳外层钢丝的宏观磨损面由钢丝绳与滚筒、天轮、地辊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所致,是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及疲劳磨损综合作用的结果.股间、股内钢丝的磨损机理与钢丝绳的润滑状态、外界杂质侵入程度、载荷性质等密切相关.既有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等典型磨损现象,也有在腐蚀介质以及交变载荷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复合磨损.  相似文献   

5.
从定期检验中对冶金起重机钢丝绳检验和报废的经验表明,钢丝绳内部损伤主要是由于腐蚀和正常的疲劳造成.  相似文献   

6.
对开裂换热管进行了腐蚀坑电镜形貌和能谱分析,结合换热管裂纹形态及腐蚀机理分析结果 ,得出了换热器泄漏是由缝隙腐蚀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的结论 .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失效高压气井超级13Cr油管的开裂原因、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及有限元分析,探讨超级13Cr油管在高pH值完井液的腐蚀失效及应力腐蚀开裂(SCC)机制。结果表明:超级13Cr油管在高pH值完井液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裂纹大多起源于油管外壁局部腐蚀坑处,其扩展方式由最初的穿晶解理开裂转变为沿晶开裂;超级13Cr油管外壁发生明显的腐蚀,腐蚀产物层厚度随井深增加显著增大,由外到内依次为Ca_3(PO_4)_2沉积层、FeCr_2O_4高温氧化产物层及Fe_3O_4主要腐蚀产物层,其中Fe_3O_4腐蚀产物层出现较为明显的双向生长现象;超级13Cr油管在井下工况中的腐蚀机制为金属离子和氧离子在氧化膜和腐蚀产物膜中的反应扩散过程,其SCC开裂以阳极溶解机制为主,辅以膜致开裂机制,而疲劳载荷的存在促进了SCC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弧喷涂工艺在钢铁基体表面全部或部分地喷涂铝涂层,考察了涂层对裸露于腐蚀介质中钢材基体的防护作用,以失重法计算了静态腐蚀速度与动态腐蚀速度,并探讨了腐蚀机理.用扫描电镜(SEM)对铝涂层腐蚀前后的外表形貌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涂层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蚀介质为NaCl溶液(其质量分数为5.0%)、实验温度为(50±1)℃、介质流速为1 m/s时,铝涂层的动态腐蚀速度为静态腐蚀速度的2倍.裸露于腐蚀介质中的钢铁面积增大,促使阴极去极化过程快速进行,腐蚀速度加快,涂层防护寿命缩短.涂层表面上氧化膜的自愈能力及涂层表面上沉积的白锈具有阻碍铝作为阳极牺牲从而保护阴极的功效.涂层中的贯通孔隙对削弱铝涂层的防护作用,随腐蚀过程进行而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机右中外翼开裂下壁板裂纹源区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金相照片上有应力腐蚀、疲劳破坏的显著特征,从而得出结论,其疲劳开裂模式为由应力腐蚀诱发的腐蚀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工业污染区服役20 a的高压输电铁塔构件,开展大气腐蚀与防护状况研究,揭示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工业污染区输电铁塔构件的大气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即使在同一角钢构件上,也存在腐蚀程度不同的区域。严重腐蚀区域镀锌层完全消失,腐蚀层开裂、碎化,失去对钢基体的保护。在污垢层未清除干净的钢构件表面涂覆铝防腐层,形成结瘤区域,雨水携带大气中的粉尘进入铝防腐层与镀锌钢之间的间隙中,加剧镀锌层与钢基体的腐蚀。相比而言,表面平整区域的铝防腐层和镀锌层完好,钢基体无腐蚀。处于工业污染区的输电铁塔构件表面镀锌层的防护有限,在严格遵守科学的操作规范时,表面涂装是十分有效的补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高温水环境中,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对316 L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试样断口形貌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高温水环境中,温度为200~345 ℃时316 L不锈钢具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材料脆性指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增强,断口分析与之吻合;250 ℃是316 L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温度,断口边缘形貌呈现明显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钢铁基体表面电弧喷涂铝及铝锌涂层进行了动态腐蚀实验 ,以失质量法计算了腐蚀速度 ,并探讨了腐蚀机理。采用SEM对铝及铝锌涂层腐蚀前后的外表形貌进行了观察 ,并对铝及铝锌涂层表面进行了能谱分析 ,采用电化学系统测试了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实验结果表明 ,在 3 %NaCl水溶液中铝涂层的耐蚀性优于铝锌涂层 ;其原因是铝涂层表面上氧化膜的自愈能力及自腐蚀电位高于铝锌涂层。研究还表明 ,铝及铝锌这些阳极涂层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它所覆盖的钢铁表面 ,还能保护暴露于腐蚀介质中的钢铁基体表面。在铝、铝锌涂层上刷涂有机涂料 ,有机涂料能渗透到金属涂层的孔隙中 ,将孔隙封闭。同时 ,有机涂层和金属涂层能构成复合涂层 ,其防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钢丝绳端部固定连接件是起重机工作可靠性的关键件.本文论证了钢丝绳端部固定连接件——楔套、楔的合理结构形式,最佳偏角的确定及偏角和承载能力的关系;给出了直径为φ6.5~40(mm)钢丝绳用楔套和楔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4.
JKD-Φ1750×6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罐道钢丝绳导向座原为半开式结构,当其中尼龙套磨损脱落时,易造成罐体抖动、罐道钢丝绳损伤等现象,影响生产和提升机的运行安全.将导向座改进为对开式结构后,避免了尼龙套的脱落,提高了罐道钢丝绳、尼龙套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尼龙套更换次数及更换时间,降低了提升机的运行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了提升机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冠醚与碱金属、碱土金属有良好的配位作用,氮原子取代冠醚的部分氧原子,可改善它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套索冠醚既有简单单环冠醚的动态性质,又有窝穴体分子的三维键合特征,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其配位能力及配位选择性。目前,氮杂套索冠醚的NMR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氮杂套素冠醚与金属离子配位的NMR研究尚不多见。本工作使用VarainXL-200超导谱仪对新合成的含吡啶氮杂套索冠醚(结构见图1)与Ba~+的配位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6.
对热喷涂铝层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以及封闭涂层的耐浸泡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热喷涂纯铝加 WRF8401封闭徐层可以适应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工况,起到有效防止应力腐蚀开裂的作用、实验分析指出,涂层性能的好坏与施工工艺、涂层厚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中性土壤环境中输气管道应力腐蚀开裂的危害性,分析了应力腐蚀开裂的特征,重点阐述了影响应力腐蚀开裂的力学、材料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并指出了有效控制应力腐蚀开裂的途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7050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陶瓷膜层,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表征陶瓷膜微观结构,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对7050铝合金在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由表面疏松层与内部致密层组成,表面疏松层主要由Al2O3组成,内部致密层由氧化铝与铝烧结而成.微弧氧化膜层可以有效抑制7050铝合金表面的腐蚀萌生及明显降低腐蚀速率,且使705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出现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316L不锈钢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管道、船舶及核电等领域。因其应用环境复杂,316L不锈钢在特定介质环境和拉应力的协同作用下,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导致严重事故。概述了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裂纹萌生及扩展的规律,总结了其应力腐蚀的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微观主导机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介质环境、材料、表面应力状态3个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调节介质环境的pH、溶液浓度、引入压应力、优化微观结构及涂层工艺等方面,改善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316L不锈钢面临的应力腐蚀问题,从应力腐蚀机制和防护措施两方面展望了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机械零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基本条件,通过实验论述了残余应力对腐蚀开裂的影响,为控制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