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有限元分析,揭示了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不协调变形”特征;在力学响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路面结构破坏模式与设计状态,并提出了控制结合部不协调变形的指标与标准.从设计状态、设计指标、设计标准、设计流程和设计步骤等方面,系统建立了基于不协调变形控制的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设计方法,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设计思路、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路基拓宽工程处治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路基拓宽工程的常见病害及其成因机理,提出了“变形协调与控制”的处治技术思想,并依据路基拓宽不协调变形的不同组成部分,明确了相应的变形控制途径.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室内模拟试验,对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拓宽路基填料及压实度控制、路基加筋、轻质路堤、地基处理、支挡结构以及路基路面综合处治等七种技术的处治机理、效果和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路基拓宽工程中处治措施的选择、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旧路拓宽工程的病害特征和机理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重庆市和上海市为依托,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旧路拓宽工程及其相关病害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旧路拓宽工程中的新老路基结合方式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基条件、拓宽范围、新路基填挖形式、新老边坡类型和新老路基共同作用层厚度5大分类因素;旧路拓宽工程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和支挡结构的损坏,以及路面整体性能的下降;病害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新老路基之间的不良结合和不协调变形是最根本的,也是旧路拓宽工程中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4.
新老路基工后差异变形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路基拓宽工程中相关病害的发生与新老路基间的工后差异变形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室内足尺试验,对沥青路面在路基差异变形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相关工程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理论分析表明,较小的路基不协词变形足以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路面结构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应力级位明显上升.室内足尺试验研究表明,在发生路基不协调变形后,新路基处的沥青路表当量回弹模量和疲劳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曾凡锐 《奇闻怪事》2009,(3):145-146
软土侧向位移的存在,引发诸如桥台变形,道路开裂,路基失稳等工程问题.本文根据野外现场测试结果和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分析软土路基侧向挤出变形的特性、控制因素,探讨了软土侧向挤出变形与估计变形的关系.并根据软土路基侧向挤出变形特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分析了路堤填土施工过程中填土高度的控制技术.为在工程技术上能够合理控制软土地基侧向挤出变形,消除因软土地基侧向挤出引起的桥台变形、路基失稳等病害,确保道路的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费用,从而为软土地区高等级道路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路基病害是指道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作用以及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破坏情况,其严重干扰了道路工程的正常使用能力,给相关单位造成了大量的维修以及重修成本,路基病害预防与处理工作也因此成为道路交通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盐渍土路基作为路基形式的一种,其由于盐渍土自身存在的种种特性,导致盐渍土道路工程相比其他类型的道路工程更加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路基病害情况,对盐渍土路基的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直都是道路交通部门研究的重点内容。该文将对盐渍土道路工程的路基病害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其出现路基病害的原因以及路基病害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提出针对性的盐渍土路基病害的处理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城市道路拓宽改造问题,分析了路基拓宽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剖析了新旧路基不协调变形的特征规律和沉降差异对路面结构损坏的原因:介绍了旧路拓宽工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志忠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29-129,12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错台等病害及填挖交界处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采用土工格栅处理路基填挖交界处结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石混填路基变形模量和孔隙率随荷载增加而发生变化,土石颗粒受载前后体积不变,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集中荷载作用下土石混填路基孔隙率和变形模量的变化模型,引进分级加载的思想和基于集中荷载作用于半无限空间的布辛奈斯克理论,建立了可考虑土石混填路基变形模量与孔隙率变化影响的路基表面竖向位移计算模型,利用土石混填路基表面静载试验曲线及曲线拟合方法确定了土石混填路基初始孔隙率,建立了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新方法.结合某工程实例进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传统方法测试结果吻合,能加快测试速度,降低对路基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0.
道路拓宽后新旧路基会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一系列公路病害,本文分析了主要存在的一些病害,结合工程实际提出预防措施,以达到在设计和施工中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固结变形时间长、强度低。在其上修筑的路基常产生较大的沉降,且常因地基的强度不足导致各种工程病害。介绍了软土路基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原则,并结合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LM11标段内的监测结果对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该研究对软土路基的施工、设计及其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路基变形是公路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公路建设、管理、运营、养护过程中带来的隐患日益凸显。目前以遥感测绘、地球物理探测、多传感器为代表性的相关技术,在路基变形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道路工程领域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梳理近年来道路工程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阐述了公路路基变形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路基变形测试技术类型及其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对全周期智慧监测体系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构建路基变形监测体系是感知路基状态、路基稳定性评估和灾害预警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工智能和先进测试技术的快速进步,路基变形测试技术呈现出动态化、透明化、智慧化等新特点。加强公路测试基础理论、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形成基于立体空间的多手段路基健康监测体系是未来道路安全运维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变形控制法的软岩路基填筑材料回弹模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基路面变形协调原理,结合国内公路相关规范对路面弯沉的控制标准,获得软岩路基顶面动变形允许值;利用传递-反射矩阵方法和叠加原理推导了双轮胎振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公路结构的动力响应解;采用Hankel数值逆变换技术计算出实例工程中典型软岩公路路基顶面的动变形,基于动变形控制法确定了不同软岩填筑区域对应填料的回弹模量临界值;根据现有公路规范规定的路基结构层厚度,提出满足动变形条件下的软岩填筑区域所需回弹模量控制要求,并以回弹模量为依据对软岩填料进行了分类.研究成果可为软岩填料分区优化填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拟建的马1井场公路位于通江县北部四川盆地与米仓山构造带的转换部位,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在公路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深路堑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崩塌或滑坡,高填方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变形失稳、岩石风化碎落等地质灾害。本文在公路工程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灾种和危险性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控制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时开挖临空面后的路基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通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全面分析了临空面开挖高度、车辆荷载作用位置以及路基土质对开挖临空面路基工作状态的影响,对粘性土、砂性土和碎石土3种不同土质的路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开挖临空面路基稳定系数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开挖临空面安全控制标准。结果表明:临空面开挖高度和荷载作用位置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较大,临空面高度应控制在2.0m内,路侧安全距离应为1.5~2.0m;路基土质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粘性土路基稳定性最好,依次是砂性土和碎石土;根据路基稳定系数的差异性,将路基高度分为:小于1.0m,1.0~1.5m,1.5~2.0m,2.0~3.0m和3.0~3.5m这5个等级,以稳定系数1.80为控制指标,制定了路基开挖临空面安全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融病害及其变形特征,以兰新高速铁路K1934+190无砟轨道路基断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水分迁移控制微分方程、瞬态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及土体单元应力-应变方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无砟轨道路基受水分、温度及应力影响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模拟和现场监测对比分析了自2019年10月初至2020年5月初路基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水分场、温度场对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的耦合作用,致使路基水分变化、温度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温度场重分布、水分场重分布是导致路基发生冻胀融沉的关键因素,其变形在时间域上呈规律性变化,这一结论可为研究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