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双偶极半菁类染料[溴化(E)-1,1-(3烷-1,3-二基)双(4-甲基吡啶)],通过交替吸附KFeⅢ[FeⅡ(CN)6]和半菁衍生物制备了一种有机自组装多层膜,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证实普鲁士蓝/半菁衍生物多层膜可被均匀沉积至少7层的二维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表征了一个多吡啶配体(L)和相应的Ru(Ⅱ)配合物[(bpy)2RuL](PF6)2.在室温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在452nm显示特征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吸收峰,在641nm显示特征发射峰.电化学测试显示配合物有一个基于钌(Ⅱ)的氧化过程和三个基于配体的还原过程.配合物与钠离子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滴定进行研究.把钠离子加入到配合物的乙腈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蓝移、基于钌(Ⅱ)的氧化峰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NNN配体代替Ru(Ⅱ)PNN配合物中的PNN配体,设计得到Ru(Ⅱ)NNN配合物,并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该配合物催化分解水产氢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Ru(Ⅱ)NNN配合物上分解水产氢的机制与在Ru(Ⅱ)PNN配合物上的机制相似,但决定速度步骤的活化能垒降为147.7 kJ/mol,在Ru(Ⅱ)PNN配合物上相应步骤的能垒为157.3 kJ/mol。此外,在Ru(Ⅱ)PNN配合物上该反应为弱吸热反应;但在Ru(Ⅱ)NNN配合物上为弱放热反应,热力学上更有利。因此,可以预测Ru(Ⅱ)NNN配合物具有与Ru(Ⅱ)PNN配合物相同的分解水产氢的催化性能,且催化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植酸锆/普鲁士蓝(Zr-IP_6/PB)多层结构膜.基于普鲁士蓝(PB)对双氧水(H_2O_2)有很高的电催化性能,加之5层植酸锆/普鲁士蓝膜多孔结构有利于传质过程,该H_2O_2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修饰电极对H_2O_2响应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为2.00×10~(-5)~1.76×10~(-3) 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8 9.  相似文献   

5.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在光化学、光物理、光催化,电化学、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分子识别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合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评述了Ru(bpy)32+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pH发光传感器、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DNA分子识别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伏安(CV)法制备了普鲁士蓝(PB)膜修饰电极。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对成膜过程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电位扫描范围内发生的成膜反应不同,且当电位小于250 mV时,无法在电极表面沉积普鲁士蓝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伏安法制备普鲁士蓝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交替吸附多联吡啶钌配合物[Ru(bpy)2Hip]2+和铁氰化钾(K3[Fe(CN)6])、亚铁氰化钾(K4[Fe(CN)6]),制备了2种新型的静电自组装多层膜.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图对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为模板和稳定剂合成了普鲁士蓝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紫外光谱等技术对制得的普鲁士蓝膜的性质和形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模板可以制得普鲁士蓝纳米块;以壳聚糖作为稳定剂时,所制得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初步说明了壳聚糖-普鲁士蓝修饰电极可应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以壳聚糖为模板和稳定剂合成了普鲁士蓝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紫外光谱等技术对制得的普鲁士蓝膜的性质和形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模板可以制得普鲁士蓝纳米块;以壳聚糖作为稳定剂时,所制得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初步说明了壳聚糖-普鲁士蓝修饰电极可应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普鲁士蓝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电解液中CTAB的存在可能使所沉积的普鲁士蓝更加疏松分散,修饰电极CTAB-PB-GCE表现了普鲁士蓝表面原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o(phen)3]3+(phen=1,10-邻菲咯啉)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促进[Ru(bpy)2(tatp)]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对牛血清蛋白(BSA)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Ru(bpy)2(tatp)]2+、BSA、[Co(phen)3]3+和SWCNTs间相互作用明显,BSA-SWCNTs的加入促进了[Ru(bpy)2(tatp)]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Co(phen)3]3+的加入则促进了组装到ITO电极上的[Ru(bpy)2(tatp)]2+对BSA的电催化氧化,在连续微分脉冲伏安图上呈现一个类似于色氨酸电催化氧化的特征氧化峰.通过改变离子强度、Ru(Ⅱ)或Co(Ⅲ)配合物配体结构和BSA浓度的研究发现,增强BSA与双金属键合剂间作用的因素有利于Co(Ⅲ)配合物诱导Ru(Ⅱ)配合物对BSA的电催化氧化.此外,BSA的电催化氧化响应在0.3~1.5μmol/L BSA浓度区呈线性增加变化,Co(Ⅲ)配合物的伏安响应呈线性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双金属键合剂对蛋白质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为蛋白质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在光化学、光物理、光催化,电化学、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分子识别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合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评述了Ru(bpy)32+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pH发光传感器、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DNA分子识别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进行了普鲁士蓝膜的电化学沉积,并对两种不同组成电解液中沉积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现场电化学拉曼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和表征.扫描电镜的测量结果表明,加入邻菲咯啉沉积的普鲁士蓝膜的形貌与不合邻菲咯啉的膜有明显不同,拉曼光谱测量证明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电化学阻抗谱则进一步验证了两类膜不同的电荷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多金属普鲁士蓝类配合物Ni1.15Mn0.35[Fe(CN)6].6H2O。变温磁化率表明:化合物中存在铁磁性交换相互作用,铁磁相变温度Tc=20 K,根据居里-外斯定律得到居里常数C=2.21 cm3.K.mol-1和顺磁居里温度θ=13.81 K。剩余磁化强度的大小是0.68 uB;矫顽场Hc为0.172 T,大于已报道的大多数氰根桥联的普鲁士蓝类配合物。该化合物存在磁有序与自旋玻璃态行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加速化学和电化学腐蚀实验(LSV)比较了长链脂肪酸和杂环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机缓蚀剂在镍镀层材料表面形成的配合物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硬脂酸在镍镀层材料表面形成的膜耐蚀效果最佳.用光电子能谱(XPS和AES)研究了配合物膜层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配合物膜的组成、化学状态和缓蚀机理.硬脂酸分子中COO-中的氧原子与镍镀层表面发生界面反应形成硬脂酸配合物膜,膜由镍的氧化物和镍的硬脂酸配合物组成,其中Ni和O分别呈 2、 3和-2价,配合物膜的结构可表示为Ni-硬脂酸/NimOn/Ni,各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A.C.%)分别为Ni65.6%、C23.5%、O10.7%,该膜层厚度约为12.5nm.  相似文献   

16.
"分子合金"类普鲁士蓝配合物的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多金属普鲁士蓝类配合物Ni0.75Cu0.75[Fe(CN)6]·6.3H2O.变温磁化率表明:化合物中存在铁磁性交换相互作用,铁磁相变温度Tc=20 K,根据居里-外斯定律获到居里常数C=1.79 cm3·K·mol-1和顺磁居里温度θ=21.53 K.剩余磁化强度Mr的大小是0.9μB;矫顽场Hc为0.112 T,大于已报道的大多数氰根桥联的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研究还表明,该化合物存在自旋玻璃态现象.  相似文献   

17.
普鲁士蓝(Ⅱ)水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摩尔比4:3固体亚铁氰化钾和固体三氯化铁加水溶解可制备普鲁士蓝(Ⅱ)溶液,用它可较系统地测得普鲁士蓝(Ⅱ)-草酸溶液的光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正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敏剂因其优越的光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这些化合物已成功用于各种光子应用,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以及光氧化还原催化~([4]。Ru(Ⅱ)聚吡啶配合物因其高化学稳定性、对可见光的强吸收性以及可调节的氧化还原性,在合成化学和催化剂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但钌是稀有的贵金属(在地壳中仅为0.001×10~(–6)),这限制了Ru(Ⅱ)光敏剂在太阳能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存在情况下的电化学诱导DNA的切割.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在控制的-0.4V电位下,Cu(ssal)2 2作为媒介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自由基O2*,氧自由基可以切割DNA.被切割的DNA片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可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诱导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方法简单,切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表征了三个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7-CH3-dppz)]2+ (i)、[Ru(phen)2(7-F-dppz)]2+ (ii)和 [Ru(phen)2(7-CF3-dppz)]2+ (iii).利用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行为.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其与DNA的亲和力顺序为(ii) > (i) > (iii).同时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合理解释了3个配合物与DNA结合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