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溶胶卫星滴结构粒子与灰霾天气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广州灰霾天气中的单个气溶胶颗粒物分为粗粒子(半径尺〉1.0μm)和细粒子(半径R≤1.0μm)两部分,将它们采集在采集膜上,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粒子进行形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灰霾天气形成前后的气溶胶细颗粒物的形态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气溶胶中的卫星滴结构粒子与灰霾天气的形成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灰霾天气发生过程中,酸性粒子增多.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卫星遥感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海洋科学的影响。回顾了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把国内海洋遥感技术与国外相应技术作了简单对比,指出两者的区别。介绍了我国2007—2020年海洋遥感卫星发射的关键技术,其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HY-1和HY-2卫星的发射,主要用于监控海洋灾害,比如赤潮、油类溢出、水质和海冰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电网巡检是及时发现、排除威胁电网安全隐患的手段。电网持续稳定运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国家能源安全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电网检测采用人巡和机巡(直升机、无人机、挂线机器人、传感器等)混合的方式,其单次工作时间、作业范围受人力和续航的限制,大规模巡检成本巨大。随着卫星对地遥感的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载荷不断丰富,用卫星遥感手段实现电网巡检逐渐成为可能。围绕着卫星遥感赋能电网巡检的主题,本文首先简述电网巡检测场景,以及梳理现有电网巡检的手段,并总结每种手段的优缺点。然后,梳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总结我国不同类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之后,对卫星遥感进行电网巡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现有的利用卫星遥感进行电网巡检的相关工作,对潜在的尚未实现的巡检场景论述可行性。最后,展望卫星遥感赋能电网巡检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PCI总线技术,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高速存储器件,完成了双通道遥感卫星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并分别进行了实际的遥感卫星数据实时采集测试和由模拟源产生遥感卫星数据的采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接收大多数的遥感卫星下行数据,最高输入速率达640 Mbit/s,有效地解决了遥感卫星地面记录系统数据采集和系统调试与开发的数据源问题。与现有记录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优点,同时其卫星模拟源的功能也弥补了现有记录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基于PCI总线技术,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高速存储器件,完成了双通道遥感卫星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并分别进行了实际的遥感卫星数据实时采集测试和由模拟源产生遥感卫星数据的采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接收大多数的遥感卫星下行数据,最高输入速率达640 Mbit/s,有效地解决了遥感卫星地面记录系统数据采集和系统调试与开发的数据源问题.与现有记录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优点,同时其卫星模拟源的功能也弥补了现有记录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精确识别细颗粒物(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依据卫星遥感与站点监测在PM_(2. 5)浓度观测方面的特点,建立遥感反演数据与站点监测数据间的临界映射分析法,综合卫星遥感覆盖面广和站点监测准确性高的技术优势。通过该方法研究珠三角区域2013年灰霾污染过程的PM_(2. 5)浓度超标区域,结果表明,利用星地结合的方法可以精确识别出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广州市西部和南部、佛山市大部、肇庆市主城区及东南部、东莞市西部和北部、中山市北部和中部、江门市主城区及东部是珠三角PM_(2. 5)污染的高发地区,应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2009年11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2009年11月23-29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的严重灰霾天气过程,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过程之一。从天气分析、流场分析、遥感分析和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结论是这次灰霾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这次严重灰霾过程持续7 d,仅次于2004年1月3-10日持续8 d的过程;范围广,笼罩整个珠三角,多个台站出现小于1 km的低能见度事件;强度大,珠三角大气成分监测网数据,都出现多项建站以来最强值,许多指标都超过缺省预设的坐标上限,超标均以倍数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已经实现了快速突破,高分遥感卫星的发射和激光雷达技术的成熟进一步丰富了遥感数据的来源。由于深入挖掘遥感数据的能力不足,在应用领域上限制了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开展商业遥感卫星研发和数据应用,推进了遥感数据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该文对商业遥感卫星在不同的领域应用的数据特点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之上对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为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和遥感信息服务的开拓提供了思考,从而让遥感数据的应用惠及更多领域,推动我国商业遥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遥感系统已经日臻成熟,全球军用、民用与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日益增加。当前国际上约有51个国家拥有或者运营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遥感数据广泛用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全球环境变化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对成熟数据政策法律框架的强烈需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考虑,以及规范本国遥感产业发展的需要,纷纷制定了自己的遥感相关政策,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发等进行正式立法。  相似文献   

10.
张祥志  汤莉莉 《科技资讯》2013,(16):128-129
本文从相关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气象条件入手,分析了2011年江苏省发生的6次较大规模的灰霾污染天气及特征,总结了灰霾形成与气象因素的密切关系,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并综合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气流后向轨迹,分析了2016年石家庄市秋季出现的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是PM2.5的重要来源。高低空稳定的天气形势配置是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直接原因。在这些天气形势下,湿度高、风速小、气压低、逆温层厚、混合层高度低是造成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同时东南和西南方向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围填海解决了沿海地区土地不足的问题,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围填海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有效管控围填海活动,2018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卫星遥感具有瞬时、广域的特点,是围填海监测的主要手段.因此,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我国围填海卫星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MTSAT-1R卫星资料中的红外1、红外2和水汽通道亮温数据, 在目标云块识别对比的基础上计算对流初生(CI)预报的8个指标值。根据京津地区的实际情况, 给出修正后的预报指标阈值, 并对2006-2007年京津地区进行17日次对流初生预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该预报方法能够对1小时内的对流初生现象进行有效预报。结合云导风矢量给出检验预报结果的方法, 对该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进行量化统计。统计结果表明, 该方法预报对流初生的TS (threat score) 评分为0.545, 检测概率(POD)为0.654, 空报率(FAR)为0.435。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然而,由于大气污染源复杂多样,尤其对分散污染源监测上存在盲区;相关的统计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切实的减排成效.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大范围全覆盖的监测手段,能反映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趋势,从而客观反映减排成效.因此,研究通过对OMI卫星遥感长时序大气污染监测产品的时空趋势分析,解析了湖北省内“十一五”以来SO2与NOx减排成效,结果显示湖北省内大部分地区SO2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NO2浓度则无显著变化趋势,宜昌、荆门等地区表现为显著增加,亟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ver China: 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by area. In situ monitoring of the environment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large areas, remote sensing is the only viable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entire area. Although satellite observation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remotely sensed data acquired on board of satellites from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China are widely available, research is rare that targets the entire territory of China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has been categorized into changes in driving forces, environmental change, materials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concentration and abundance change, exposure and infection change of human and ecosystems, and impacts. The potential in monitoring changes in these various aspects is assessed. The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monitoring over the entire territory of China is reviewed. It is suggested that at the methodological level, remote sensing should not only be applied to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 mechanism, but also be coupled with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forecasting so as to support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ing. 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remote sensing should be used beyond its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fields to include species diversity, biological invasion, public health, air and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Finally, at the technical level, systematic research should be devo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and automatic use of remotely sensed data.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科学家和各国政府对大气环境日益关注,尤其是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不仅影响区域的空气质量,而且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卫星遥感探测大气中的化学成分是近年来全球对地观测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本文阐述全球及中国在卫星大气成分遥感探测领域的发展,以及目前已经和正在开展的各类卫星大气成分探测进展,综述大气气溶胶、主要痕量气体、主要温室气体的卫星遥感探测国际和国内现状,以及掩星和临边探测大气成分垂直廓线的进展,展望未来全球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卫星的基本情况,结合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HJ-1)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宏观监测中的实际应用,针对HJ-1数据的生产流程及生产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土地利用遥感宏观监测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宏观监测成果及其质量进行精度评价与验证,建立一套基于HJ-1数据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与流程,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积累经验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Qinghai Lake is the largest inland lake in China.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ielectric properties between water and ice suggests that a simple method of monitoring the Qinghai lake freeze-up and break-up dates using satellite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data could be used. The freeze-up and break-up dates from the Qinghai Lake hydrological station and the MODIS LIB reflectance data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results. The validation shows that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data can accurately monitor the lake ice. Some uncertainty comes mainly from the revisit frequency of satellite overpass. The data from 1978 to 2006 show that lake ice duration is reduced by about 14--15 days. The freeze-up dates are about 4 days later and break-up dates about 10 days earlier.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at, at the 0.05 significance level, the correlations are 0.83, 0.66 and 0.89 between monthly mean air temperature (MMAT) and lake ice duration days, freeze-up dates, break-up date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Qinghai Lake ice duration days can significantly reflect the regional climate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9.
过杰  过爽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6,32(2):73-78,82
海面溢油和浒苔灾害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而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海面溢油和浒苔信息是监测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海面溢油及浒苔遥感监测技术进行归纳整理。光学遥感数据多波段比值法是最常用的海面溢油监测方法。另外,合成孔径雷达(SAR)不受雨云影响,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利用灰度值或后向散射系数变化来判断溢油或浒苔是SAR常用的方法。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及浒苔范围发展最为成熟,已经业务化运行;然而,遥感监测溢油量、溢油类型及浒苔生物量仍然处于试验阶段。遥感海洋灾害的监测要由定性走向定量,真正实现实时、连续、快速、准确,仍需要多种平台和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调整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开发小型、新型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