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豆科植物5种,1变型24份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9种酶谱.实验表明同季节的种内酶谱差异较小,甚至无变化,反映出种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依据酶谱的属间距离,借助形态特征可以用来推测各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胺电泳分析了豆科植物5种,1变型24份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9种酶谱,实验表明同季节的种内酶谱差异较小,甚至无变化,反映出种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依据酶谱的属间距离,借助形态特征可以用来推测各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起源地域、类群、物种以及形态特征的差异,从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选取15份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并从冬青属5个物种中各取1份种质材料进行醇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冬青属苦丁茶其不同物种之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和醇酶酶谱均显示出明显的物种间差异;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冬青属的5个供试物种的所有不同种质材料中均存在一条共同的谱带(PA3),该谱带可视为冬青属苦丁茶的特征谱带;3.不同地域来源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酶谱显示出差异,而同一地域内(或同一类群内)苦丁茶冬青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则基本相同;4.醇酶酶谱特征显示,冬青属内不同物种的苦丁茶其酯酶同工酶多态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醇酶同工酶之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的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冬青属5种苦丁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了冬青属苦丁茶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不同物种的供试材料均有两条共同的特征谱带,同时又有丰富的酶带多态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也显现出一定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定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冬青属苦丁茶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之一,但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以及种下分类群的划分则尚需更多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5.
玉兰属20种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检验玉兰属植物酶谱分类的可靠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测定了该属20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并用排序方法对它们酶谱综合因子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属20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均有显著差异,每种均有特征酶谱或以酶谱因子不同相区别.它们酶谱综合因子的排序结果与其形态分类相吻合,从而为该属植物物种鉴定、良种选育及其属下分类系统建立提供了酶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连香树属、水青树属和领春木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连香树属、水青树属和领春木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实验表明:种(属)内同一器官酶谱比较稳定,三种(属)酶谱间存在明显差异,即酶谱具种(属)专一性,可供分类学鉴别使用.三种(属)间存在相同的特征酶类,支持传统分类的三属间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观点.连香树雌、雄株相应枝条的酶谱无规律性变化,说明用此法不能鉴别连香树植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   

7.
日本引进的紫色甘薯品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山川紫”甘薯品种为参照品种,对从日本引进的15个紫色甘薯品系进行了淀粉酶(AMY)、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等3种酶同工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色甘薯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具有特异性,叶片的同工酶最稳定且最具代表性;所有供试材料在3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的谱带,也有特异的谱带.酶谱的聚类分析表明:“山川紫”和新引进的日本紫色甘薯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新引进的日本紫色甘薯中,A组中A1、A2、A7等3个品系之间以及A3、A4、A6等3个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B组中B1-B4与B7-B8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8.
对甘草属植物的长荚果系的8个种和4个变种,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它们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草属内的每个种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有它们自己的特征酶带。从酶带谱的相似度指数来看,12G.glabra,12aG.glabra L.var.Rlandulis,12bG.glabra,5G.xhiheziensis,6G.eurycarpa,6aG.eurycarpa,9G.Korshinskyi,10aG.shiheziuralensis的相似度指数较高,它们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而7G.alalensis,10G.uralensis的相似度指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甘草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短荚果系的3 个种和念珠状荚果系6 个种与其近缘属4 个种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结果显示:属间、种间具有酶谱差异,每个属有其特征酶谱带。根据同工酶酶谱性状:下胚轴36 个同工酶谱性状和子叶38 个同工酶谱性状,分别对13 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 个种可划分为2 类;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的9 个种很好的聚在一组,盐豆木( H.holodendron) 也在此组,表明两属间关系较近;苦豆子( S.alopecuroides) 、骆驼刺( A.pseudalhagi) 和小花棘豆( O.glabra) 在另一组,它们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睡莲科植物类平均聚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白睡莲及红睡莲、黄睡莲二个杂交品种、芡实、莲、萍蓬草和莼菜等5种睡莲科植物的叶和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被测植物各有其特征酶谱,且同一植物的叶片酶谱区带常较叶柄丰富.运用类平均聚类法计算,被测植物相似系数均在30以上,其亲缘关系表现为3个等级,即同为一种的白睡莲、红睡莲和黄睡莲之问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属间的睡莲与莼菜、芡实与莲次之;萍蓬草和其它植物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标本、野外居群的观察分析和文献研究,回顾了淫羊藿属的分类学研究历史,分析了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的重要分类性状及演化趋势,初步提出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的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分布于中国的淫羊藿属小花类群有20种,应以花部形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为依据划分为4组:1.花辩扁平型组Sect.Campanulatae;2.花瓣浅兜型组Sect.Gibbae;3.花瓣囊型组Sect.Sacciferae;4.花瓣具短距组Sect.Calcar。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较广,经调查,贵州有淫羊藿属药用植物17种2变种,是西南地区的分布中心。本文对12个不同生境的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植株性状变异情况。结果显示,12个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种移植后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植株高度、花果期、被毛、花萼、花瓣、花药颜色等方面。此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淫羊藿属植物性状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境内十大功劳属(Mahonia)和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的分布式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境内十大功劳属植物可分为西南一华中区、华南区、华东-华中区和热带区,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其次为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分别占中国十大功劳属植物总数的90.63%、3.13%和6.25%;四川、云南、广西是中国十大功劳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的淫羊藿属植物可以分为西南-华中区、北方区、华东区、东北区和东南区,除朝鲜淫羊藿(E.koreanum)呈现东亚分布式样外,其余均为中国特有种;四川、湖北、贵州是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蒽酮-硫酸法对四川淫羊藿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5.753%,粗多糖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37.766%,四川淫羊藿中多糖平均含量为2.173%.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期黔产天平山淫羊藿和粗毛淫羊藿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确定淫羊藿药材合理的采收期.结果为不同生长期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花期>果期>花前期>果后期,从淫羊藿药材的品质、产量和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其生产应以花期至果期(4~5月)采收为好.  相似文献   

16.
淫羊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源调查及分类学研究,我国有淫羊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19种,其中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淫羊藿Ebrevicornu、朝鲜淫羊藿E.koreanum、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为中国药典收栽种;粗毛淫羊藿Eacuminutum、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毡毛淫羊藿Ecoactum、黔岭淫羊藿E.1eptorrhizum为贵州省地方标准收栽种。黔北淫羊藿E.borealiguizhouense、毡毛淫羊藿Ecoactuln、德务淫羊藿Edewuenze为贵州特有种质资源;宝兴淫羊藿Edavidii、川西淫羊藿Eelongatum、无距淫羊藿Eecalcaratum、方氏淫羊藿E.fangii、少花淫羊藿E.pauciflorum为四川特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总黄酮与保护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植物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叶内POD活性和MDA含量上升.SOD在前12 d活性上升,后12 d下降.黄酮的含量在干旱处理的第2 d达到最大值,4 d后回到对照水平,但其后含量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淫羊藿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是植株在SOD活性下降到对照以下水平后就死亡),黄酮含量与淫羊藿早期抗旱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较好的淫羊藿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淫羊藿药材进行测定,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了淫羊藿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一致,20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淫羊藿药材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9.
7种黔产淫羊藿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产贵州的14个居群、共7个种的淫羊藿属植物进行配对杂交及其结实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属所有的种类都可以杂交,不同的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实率最低的为15.38%,最高可以达到92.94%;从结实率看,7个种可以明显分成两类:1类,就是E.myrianthum,和另外6个种的结实率均较低,绝大多数在30%以下,2类,包括剩余的6个淫羊藿种,两两之间的杂交结实率较高。研究结果对该属植物进一步的品种培育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同时也为该属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淫羊藿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淫羊藿为具有克隆生长习性的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该文以野生淫羊藿为研究材料,于营养生长期和有性生殖期对无性系分株种群进行取样,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营养期与有性生殖期无性系分株种群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营养期根生物量比(RMR)、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和根冠比(R/C)均大于有性生殖期;而叶生物量比(LMR)和叶重分数(LMF)小于有性生殖期.在有性生殖期,营养分株(VR)生物量(83.93%)远远大于生殖分株(RR)生物量(16.07%),用于生殖器官(花)的生物量投资比例非常小(1.45%),叶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50.68%)最大,地下根茎(32.03%)和支持结构(15.84%)生物最分配比例次之.高比例的叶构件生物量有利于合成大量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储存于地下根茎中以维持基株在资源缺乏季节的生长,保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这些都暗示着淫羊藿不仅有很强的克隆生长能力,而且采取克隆生长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手段维持种群的繁衍与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