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理对和谐社会构建有重要影响,因此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社会心理教育.通过传媒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心理教育,促进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传媒社会心理教育就是利用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对社会成员施加诸种心理影响或心理压力,或对社会成员进行心理调适、心理干预,使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心理向和谐的方向转变或发展.不和谐的社会心理是由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引起和形成的,传媒可针对不和谐社会心理进行生存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榜样教育等,为和谐社会构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和谐与稳定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以大学生心理和谐为基础的,本文拟从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来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实施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包括个体内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洞察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干预不良社会行为和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怒"、"怨"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而加强心理疏导,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平怒解怨、营造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徐瑛 《科技信息》2011,(33):I0413-I0414
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心理在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堂堂节冬展罂,把“和谐”灌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体现出社会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心理的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大学期间培育他们的和谐心理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和谐校园文化、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深思的问题。和谐大学校园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关注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事实上,对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在中西文化历史上由来已久.该文首先通过追溯中西方文化关于和谐渊源的论述,进而阐述中西方文化关于和谐观的内涵: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文化关于建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包括身心和谐的建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际和谐的建构思想以及社会和谐的建构思想.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在苏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农民工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力量,但同时由于城乡差别、文化差异,也带来了众多冲突和矛盾。社会和谐首先是文化的和谐和人们心理的和谐,因而吴文化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对农民工的文化心理和谐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0.
报复社会心理是在个体遭受打击、挫折、痛苦后,试图对社会无辜群体或生命体进行伤害或破坏以发泄私愤的一种综合性的、失谐的变态心理。报复社会心理的形成既有诸如社会大环境、个体所处的小环境以及个体的现实处境等客观的原因;也有诸如人格障碍、挫折所产生的的攻击驱力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根本之策;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和教育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中流砥柱;建立和谐家庭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基础工程;提升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