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建立一个由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所构成的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成本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东道国的投资区位选择与撤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聚集经济和成本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聚集经济效应相同时,成本因素将显著地影响FDI的区位选择:成本优势越大的地区,对FDI的吸引力越大,FDI的可能聚集规模也越大;当区位成本提高时,对成本变化敏感的FDI将从其聚集地撤资.当前中国应尽快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承接中心,使外资撤减变为外资在我国境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企业FDI的区位选择是境外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境外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境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3.
跨国R&D投资是FDI的高级形态。由于R&D活动的特殊性,使得跨国R&D投资与FDI在投资强度、投资时序、区位指向、行业特征与形成机制等方面既有相似性,亦存在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FDI来源地集聚的区位选择与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者按相同来源地聚集是外资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地理性聚集的一种主要形式.建立了一个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和东道国(地)企业所构成的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并引入衡量厂商之间合作程度的推测变量,分析了FDI来源地集聚的区位选择与动因.降低成本与投资风险、政府的战略策划与推动、来源地外资的产业特性及其与东道国(地)的文化联系是FDI来源地集聚及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动因.针对FDI来源地集聚的特征,应改变引资思路,实行第三代引资战略.  相似文献   

5.
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或FDI)近年来成为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最新统计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国情影响,东道国市场情况、东道国资源禀赋、以及中国与东道国的文化、贸易联系的形式对FDI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快速推进与引进的FDI不断增加,FDI对我国各地区竞争力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全球化下FDI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差异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且越是发达的地区,相关性越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FDI在我国区域的投资倾斜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全球化→FDI进入→要素转移→区域竞争力差异,这是解释我国转型期外资与区域经济关系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转移状况,指出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万军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B06):66-68,7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FDI)的力度也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投资关注的重点,在全球FDI存量排行榜上在2002年就已经上升到第五位,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的加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突出,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外资转移环境污染工业的基地,FDI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不利的影响也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技术寻求型FDI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逆向技术转移,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同,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母公司技术位势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逆向技术转移的动机和能力。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FDI的一些成功案例,提出技术负位势条件下我国企业不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学习式思维、参与不主导的本土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组织制度安排、先进技术与本土市场协同融合的逆向技术转移机制,而且要"就近"选择目标并购企业,提升本土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面向发达国家高科技园区进行投资,从而促进和实现母子公司间的逆向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FDI)的力度也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投资关注的重点,在全球FDI存量排行榜上在2002年就已经上升到第五位,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的加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突出,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外资转移环境污染工业的基地,FDI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不利的影响也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产学研合作、引进FDI、国际贸易、国外技术转移、国内技术转移和正式交流等6种主要的知识转移方式作为衡量指标,从全国和区域的层面系统研究不同知识转移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自1979年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不论在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均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沈阳和大连在产业升级、新技术吸收及结构调整中表现突出。与此同时,辽宁省在引进和利用FDI中,也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其对辽宁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辽宁的发展现状,与2014年中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前三名江苏、广东、上海对比,探讨了辽宁利用FDI的特点。目前,辽宁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引进和合理利用FDI,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共赢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跨国公司的投资需求与东道国经济、社会以及政策制度等环境相互契合的结果,实际利用FDI和合同FDI的差异反映了二者的契合程度.本文以面板数据为基础,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基本单元,在基于合同FDI和实际利用FDI的时间序列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将1985年~2010年我国利用FDI的时间序列划分为1985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4年~1999年和2000年~2010年四个阶段,并分析三大区域各阶段实际利用FDI和合同FDI及其实现率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环境改善在空间上的演进特征.本研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外资布局优化,充分发挥外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FDI、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DI、官产学合作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95—2008年区域实际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探讨了FDI与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FDI、官学合作、产学合作以及官产合作是区域创新能力的Granger意义上的原因;FDI、官学合作、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起着显著的正面效应,其中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官产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各区域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进行了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区域创新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有利于区域创新,区域创新也吸引FDI,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联机制。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中的广义矩估计(GMM)回归发现:FDI、劳动力和对外开放均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创新的产出,滞后一期的区域创新变量非常显著,说明区域创新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引进是外向型台湾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以构建后发国家或地区通过引进外资进行技术转移的基本框架为开端,探讨在这一框架结构中政府的作用。随后分析台湾当局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指出技术引进对台湾经济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给祖国大陆经济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FDI对西部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我国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然后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FDI和制度变迁的关系 ,指出FDI是影响区域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FDI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制度变迁的进程。西部地区应该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FDI ,进而通过FDI带动西部地区制度变迁的进程 ,最终形成FDI和制度变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借用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法则,依据河南省各地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资料,讨论了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外资规模呈首位分布,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区域外资规模也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为外商直接投资地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