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原道>篇在<文心雕龙>中位居"文之杻纽"之首,是为文之道的理论基础,其文学美学思想精华在于:"道"是刘勰论"文"最高的美学范畴;"心"是文学艺术中最核心的创造性因素;"文道合一"是文章写作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论史上的“道”论 ,有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 ,有的不具有 ,但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原道》三篇文章可以大致描述“道”的发展轨迹 ,各个时代原道的思想各有不同 ,又有共同的地方 ,而且在现代性条件下 ,原道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所著“贞元六书”中的《新原道》一书,体现了冯友兰先生丰富的判教思想,是“贞元六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标准,评判中国哲学史上各主要时期以及各主要学派的哲学思想,并以自己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结,阐述了“新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本文对《新原道》的判教思想进行具体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检索梁以前弹文基础上,以任日方《奏弹刘整》、沈约《奏弹王源》为例,辨析古弹文格式,特别考辨其中即主成词的正确性,并分析古弹文格式一直不够严谨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荀子》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不少专著中偶有涉及,但还不曾有专篇论文作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求教于海内外《龙》学界的朋友们.通观《文心雕龙》全书,刘勰曾多次论及《荀子》,以篇章次序排列,可见如下数条:  相似文献   

7.
洪应明语录体哲理劝世作品《菜根谭》中的互文修辞,从语言形式出发,抓住语言意义特征,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意志贯穿于前后语句,通过艺术留白空间的扩大,强化了阅读的审美体验,提供了艺术延伸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刘勰、韩愈、章学诚三人在三个不同时代所写的同名文章《原道》入手 ,分析了儒家文艺思想在不同时代被阐释者赋予了不同的阐释 ,从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是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说文.牛部》字的字形,字义,推求先民与作为宗教之牲、畎亩之勤的“牛”相关的社会生活、民族风俗、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同时探求语言自身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定势》篇是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关捩”。“势”的真正内涵是“势”的“症候、症状”说。“势”是文体的症候,它是由文章风格和文体风格所统一形成的,是由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体”也就是体裁所要求的语体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虚静说是《文心雕龙·神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观念,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状态与创作前必要的心理状态准备。本文旨在对虚静说的哲学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刘勰的《神思》篇中的虚静说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果载心 ,余心有寄”是《文心雕龙·序志》的核心思想 ,亦为《文心雕龙》之精神线索 ;“心哉美矣”更是刘勰的灵魂慨叹 ,其中的“心”与“美” ,兼及儒家与道家。“树德建言”与“傲岸泉石”是儒道两家的人生志向 ;“振叶寻根”与“攀云采锦” ,则是儒道两家的审美旨趣 ;而儒家的“为仁由己”、“内圣外王”与道家的“为道日损”、“逍遥无待” ,作为刘勰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 ,为《文心雕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诠赋》篇是刘勰《心雕龙》体论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本拟对刘勰追溯赋体发展史的一系列见解进行评价与阐释;对其将赋体分为“鸿裁”与“小制”两类的合理性与不足处进行揭示。通过解读,认为刘勰的赋体观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诠赋》篇的不和谐性,但刘勰对待具体的赋体作品能坚持艺术尺度已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文选>所选颂体文的内容、形式与<诗经>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颂体文独立过程中,虽逐渐脱离了<诗经>设定的原初轨道,但与论、赋、雅、赞等文体的界限仍然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8.
顾柘村为上海学校教员,文友社社员。其《味兰书屋文话》目前共存三十六篇。顾氏在该《文话》中提出神品能品之说,对文章本体、文章选本和读书法都有系统阐述,他重视古文又不轻视骈文,并对桐城派作文法有批判。笔者对顾氏生平及其所在社团进行考述,以《文话》为主并结合其相关文章,对顾氏文章学思想作全面论述。其文章学思想中独到的见解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研究该《文话》可以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桐城派研究和民国初年文章学研究,为构建民国文章学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柳文指要》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解析柳宗元作品的学术专著。关于文与道孰重孰轻,即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哪个更重要,《柳文指要》的看法有时前后矛盾。但总的看来,《柳文指要》倾向“文重于道”,即文章的艺术性重于思想性。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和“物”有其特定的体“道”内涵:“神”是‘神性“(虚静,以人合天)与“反神性”(人世,以人争天)的张力性的统一体;“物”是“物性”(恒定无为)和“反物性”(变动不居)的张力性的统一体.《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与物游”观念以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包含了一套比传统的“物感说”合理的主客体融合机制.传统“物感说”在解释创作主客体融合机制方面的弊病在于没有指出融合的动力何在,而“神与物游”的观念则指出了,创作主客体的融合是一个主客体所葆育的道的内在“生”长力量发挥和外在天道统摄共同作用的过程,而这恰恰就是“游”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