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谷氨酸氧化酶(EC 1.4.3.11)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研究了谷氨酸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旋光法对比测定谷氨酸片中谷氨酸含量。结果显示酶电极法测定结果与旋光法测定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谷氨酸片中谷氨酸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比较了海藻酸钙、明胶-戊二醛、聚丙烯酰胺和琼脂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前者较后几种有较大的优越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化方法.分析了海藻酸钙法国定化细胞各主要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确定出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最佳条件.观察凝胶珠中细胞及酶活性的变化表明,细胞在凝胶珠中生长良好,有利于谷氨酸生产.固定化细胞发酵谷氨酸的最适 pH 为7. 0~7. 5,最适温度32℃,最适转速140rpm.每批发酵96小时,糖利用率为98%,产酸量达20g/L,比常规游离细胞增加15%.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磁场-溶剂协同制种所得的谷氨酸晶种与工业晶种进行粒度分布测试,然后分别对结晶添加剂、晶温度和晶种添加量三项结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晶体质量有很大提高,并且结晶收率和纯度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谷氨酸及其受体与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的变化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谷氨酸是通过谷氨酸受体传递兴奋性信息的,谷氨酸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受体,分为离子型受体与代谢型受体.谷氨酸受体在学习.记忆的形成、脑缺氧.缺血导致的病变及其它神经系统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γ-聚谷氨酸(γ-PGA)乙酯与γ-聚谷氨酸苄酯的生物降解性能,采用枯草杆菌NX-2(Bacillus subt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土埋法对γ-PGA乙酯和γ-PGA苄酯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降解结果.结果表明:枯草杆菌对γ-PGA乙酯和γ-PGA苄酯的降解作用优于黑曲霉;相对厚度较大的薄膜,在枯草杆菌NX-2中缓慢降解;在黑曲霉中,γ-PGA乙酯的降解速率相对较慢,薄膜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γ-PGA苄酯的降解性能优于γ-PGA乙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谷氨酸生产菌Te_(-13)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专一性、热稳定性、最适温度、最适pH、动力学参数和发酵过程中酶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属胞内酶,以NADP~+为专一性辅酶,脱氨反应的最适pH为9.5,酶的最适温度为35~40℃,酶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50℃保温10分钟,残留活力为50%,60℃保温10分钟残留活力为4%,70℃下则完全丧失活力,对L—谷氨酸和NADP~+动力学参数分别为2.13×10.2mol/L和6.58×10~(-5)mol/L,AMP、ADP对脱氨反应有激活作用,ATP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谷氨酸氧化酶发酵液经(HN4)2SO4沉淀后用透析法获得酶粗品。利用GO测定谷氨酸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含量与传统的瓦氏法结果一致,相关系数为0.986,相关方程为:y-0.928x+0.127(其中y,x分别表示氧化酶法与瓦氏法测定的值)。且这种方法比瓦氏法方便、简单、分析成本低、耗时少。利用GO法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与传统的试剂盒法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4,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多孔玻璃珠固定自制的谷氨酸氧化酶(GO)制成GO固定化酶管,并结合流动注射系统测定谷氨酸(Glu)的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2-3.0mol/m3,精密度(c.v.)为0.75%,测定速率每小时60个样品,该酶管使用寿命为40d,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存稳定期达120天,当测定的Glu浓度低于3mol/m3时,pH在6.5-7.5,温度在20-30度,磷酸盐浓度在0.05-0.25mol/L范围内变化时,对Glu含量的测定几乎无影响,用醋酸纤维膜修饰的铂电极测定H2O2选择性好,该方法与试剂盒法同时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中Glu的含量,两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介绍了用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化谷氨酸棒杆菌T_(6-13)原生质体生产谷氨酸脱氢酶GDH,Eel.4.1.4的研究。固定化原生质体培养72h后发酵液中GDH活力可达到1.64×~(-2)U/mL,为游离细胞内产酶的205%.固定化原生质体还可用溶菌酶处理固定化细胞而制得,与直接制得的固定化原生质体具有同样的产酶能力,且制备方便,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李凤平 《山东科学》1994,7(3):60-64
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在选育谷氨酸菌种中的应用,受体、载体和供体系统的建立以及国内外科学家对谷氨酸棒杆菌所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株 Brevibacterium tientsinenensT6-13 温和噬菌体φT4的转导。结果表明:φT4能够以10~(-7)左右的频率转导不同的营养缺陷标记;首次发现,L-色氨酸能够有效地提高转导频率,紫外线照射噬菌体对Thr和Cys基因的转导有相似的影响,即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完全转导子出现的频率先上升而后下降;通过共转导的测定发现了T6-13的一个基因连锁群,基因顺序是 cys-thr-met。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及海藻酸钙凝胶包埋与戊二醛化学交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制备了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酶膜,与CO2气敏电极偶联制成谷氨酸生物传感器。经测试,对谷氨酸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2)~2.0×10(-4))mol/L,斜率为55.7mV,检测下限为2.3×10(-4)mol/L,稳态响应时间为(9~15)min。用包埋与交联相结合制得的传感器,其稳定性优于仅用包埋法制得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生物节律是指生物在自然选择、长期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适应性表象。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已经证实谷氨酸含量有近似昼夜节律现象,同时谷氨酸在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的研究发现,择时运动对谷氨酸的含量及近似昼夜节律会产生明显影响,对运动队异地训练和比赛时快速地调整时差、延缓疲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代谢调节突变株的选育方法.以北京棒杆菌Q-7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能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强化CO2固定反应.突变株UH62的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1.45%和9.1%.  相似文献   

17.
生物降解型聚谷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PGA)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颇受医学界和生物界的关注。聚谷氨酸是由L-谷氨酸,或D-谷氨酸通过肽键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多肽高分子。这种高分子在自然界或人体内可以生物降解成内源物质谷氨酸Glu,不易产生积蓄和毒副作用。它的分子链上具有较多的侧链羧基(—COOH),易于和一些药物结合生成稳定的复合物,是一种理想的体内可生物降解的医药用高分子材料。近年来,经大量研究,人们认定,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缓/控释给药系统,它具有事先设计给药剂量,控制药物释放的时间,以及降低药物毒性等优点。本文对聚谷氨酸的制备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作了总结和评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带溶氧电极的摇瓶对谷氨酸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对发酵过程(特别是生产期)的溶氧严加控制,才有可能得到谷氨酸高产。在装液量为30ml,摇床转速为160-180r/min,发酵中期溶氧水平8-10%时,谷氨酸产率6.56%,糖酸转化率55%。当采用pH和溶氧为标准补尿时,所得pH曲线及溶氧曲线不完全一致,但产酸率很接近,说明溶氧曲线至少可以作为补尿及判断发酵终点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天冬氨酸(A)和谷氨酸(G)为单体,在1,3,5-三甲苯(TB)和环丁砜(SUL)混合溶剂中,分别进行两者均聚及共聚反应,考察了溶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和13C-NMR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TB含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产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增加。但催化剂用量过多和反应温度过高对聚合是不利的。天冬氨酸的反应活性大于谷氨酸,两者可以进行共聚反应,产率、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单体配料中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A/G配比下得到产物的GPC谱图曲线为较窄的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MWD)从1.34到1.87,数均分子量(Mn)范围从6000到11900。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以猪肝为原料,经乙酸沉淀,多次硫酸铵盐析,磷酸钙吸附步骤提取谷氨酸脱氢酶的方法,最终收率为17.3%,提纯倍数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