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源问题是阿以关系、中东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根十分敏感的神经,与各方利益攸关。它已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一个政治问题。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的水源争端正在突出。拟议中的中东水源首脑会议10月将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随着会期的临近,中东舆论对水源危机的评论又多起来。美国务卿贝克最近指出,中东水源问题将列入中东和会的议题之中。美国设想和会后一阶段由土耳其和海湾6国加入水源问题的讨论。直接影响中东和平导致以色列拒不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的现实原因一般说来有三个:(1)以色列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2)以色列需要“能抵御和迟滞”阿拉伯激进国家和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缓冲地带”;(3)以色列不能没有“水源保证”。从所谓“生存空间”因素上看,以色列境内可供犹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已达40年之久,现在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这一问题有了松动。以色列上下更是迫切要求解除经济抵制,说他们——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中东各国,都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发展经济,而受到阿拉伯国家长达40余年经济抵制的以色列更有这种愿望,特别是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上上下下更是迫切希望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今年8月5日,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主席要求拉宾总理在访美时敦促布什总统劝说阿拉伯国家在第六轮阿以双边谈判之前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他强调这一愿望多么迫切时说他们“一天也不能再等待了”。8月11日,以色列的阿拉伯民主党领袖达鲁什在出访埃及前夕透露,将请埃及帮助解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并将建议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3.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4):72-73
<正>当以色列对伊朗的“影子战争”频频得手时,伊朗“代理人战争”对以色列的骚扰也持续蔓延,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十年来,伊朗国内深受经济、社会问题困扰,但在国际上却遇上“阿拉伯之春”、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海湾国家内讧等“有利”形势,“代理人战争”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有人说伊朗“命”好。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与伊朗是中东的一对冤家对头。在伊朗核问题上,以色列一直态度强硬。甚至有媒体不断曝出“以色列正计划用核武器攻击伊朗”的猛料。尽管在拥核的问题上,以色列三缄其口,但其作为中东乃至全球的军工大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以色列还在做着军火生意的大买卖。  相似文献   

5.
中东核争论     
时值联台国审议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际,西方谈起中东核问题无不色变。中东的几个核门槛国家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对象。以色列的“模糊核威慑”以色列被认为已经迈入“核俱乐部门槛”,然而它自己则一方面声称没有生产和储备核武器,另一方面又拒绝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早在1952年,以色列就在国防部里设置了核能源局。1955年,它从法国购入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不  相似文献   

6.
王晋 《世界知识》2021,(1):54-55
近日,以色列在中东动作频频。一方面主动出击,加紧了对伊朗及其地区盟友的打击和遏制,显示出强势姿态,另一方面,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与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以及中东外的国家不丹先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重大的外交突破。眼下以色列政坛暗流潜藏,内塔尼亚胡政府迫切需要在外交领域有所建树,以此提升国内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22):20-24
<正>从整体来看,本轮巴以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出发点是巴以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各自的决策选择,核心是中东地缘战略格局中以色列、美国与伊朗的三方关系,而国际社会其他相关方对此次冲突做出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改变策略的以色列此次哈马斯突袭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打破了后者长期以来的“国家安全神话”,也意味着以色列国家安全“威慑原则”的阶段性失败。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在中东地区,日本一向以“中立”自居,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但它也常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奉行所谓“中立外交”。一方面,它为了确保石油供给采取了亲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为迎便合美国而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在两伊战争爆发后,舆论纷纷评论日本打着“中立”的旗号,以“调停人”的身份对两伊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两面讨好。但是,自美国军事介入海湾、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以来,人们看到日本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日本一位外务省人士所说,日本的中东外交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日本外相曾多次出访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同时邀请中东国家的首脑和外长访日,甚至同巴解组织保持对话。日本声音“要在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3日,以色列在特拉维夫以南的帕勒马希姆海岸发射了一颗科学卫星——“地平线2号”,它与1988年9月9日发射的一颗实验卫星“地平线1号”是同一个型号。据西方军事专家猜测,“地平线2号”是一颗用来收集中东地区国家军事情报的间谍卫星。以色列对发展军事侦察卫星垂涎已久。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依靠美国的侦察卫星所提供的情报一举扭转了初战不利的形势。尽管美以有着密切的战略关系,但美国对以色列仍隐瞒了有关阿拉伯国家许多敏感的、准确的情报。对此,以色列当局十分恼火,以色列情  相似文献   

10.
新瓶旧酒2月上旬,海湾炮声未绝于耳,以色列就提出了一项和平方案:同阿拉伯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同中东的所有国家达成裁军协议;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纳入“全球性框架”;实施中东的区域性合作;解决中东地区的水源分配问题;不同巴解组织进行任何谈判。3月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中东的外交一直风风火火,摆出主导中东事务的姿态。在4月11日发生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16天冲突中,美国也没少下工夫做调解,但舆论认为美国“多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中东外交有所失分。首先,美国的做法明显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方面普遍反感。黎以冲突初期,美国听任以色列以凶猛的火力“教训”黎巴嫩真主党。当法国外长率先赴中东斡旋时,美国急匆匆抛出一个停火协议,而这个协议又是偏向以  相似文献   

12.
这是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项旨在实现以色列同埃及、叙利亚停止交战的决议。1967年“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拒绝撤出被占领土,埃及和以色列处于冲突状态。其间虽经联合国秘书长代表雅林进行斡旋和美国为促进双方和解抛出“罗杰斯计划”,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美苏之间则达成协议要维持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况。阿拉伯国家感到只有通过战争行动才能摆脱困境。埃及同  相似文献   

13.
最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结束以来,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去年11月12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刚一结束,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就赞扬阿盟成员国与埃及恢复关系,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在两伊战争问题上,以色列开始改变支持伊朗的立场,有意接近伊拉克。这些变化已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4.
6月10日,美国众议院作出决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将美国驻以使馆于1999年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该项决议在巴勒斯坦及整个中东地区引起强烈反响。老调重弹激化矛盾根据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耶路撒冷由国际共管。但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城为以色列“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此未予承  相似文献   

15.
1950年5月2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在伦敦举行会议时,曾就三国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态度,以及它们以军火和军事装备供给这些国家的计划发表了一项声明,即所谓关于中东局势的“三国宣言”。三国政府首先表示“反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间军备竞赛的发展”,但又”认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需要保持一个相当水平的武装部队,以确保国内安全和它们正当的自卫,并使它们能够参加整个地区防御工作。凡是为这些国家要求武器或战争物资的所有申请书,均将依  相似文献   

16.
叙利亚立场的转变成为推动和谈车轮转动的动力,美苏联袂主持会议使中东和谈形势出现了变化。阿拉伯国家态度灵活,以色列的条件仍然苛刻。中东和谈的车轮虽然“嘎嘎”有声,但能不能真正滚动起来,还取决于各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2,(15):69
《游学中东》系范鸿达博士访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考察笔记。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东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从事相关的教研工作,中东大地可以说是笔者的一个梦。所以在选择访学地点时,笔者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地处中东的以色列。  相似文献   

18.
王晋 《世界知识》2020,(17):52-53
8月13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进行三方通话后达成协议,同意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阿联酋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是中东政治的重要历史时刻。以色列和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加快建立地区同盟的步伐,以共同应对伊朗的威胁,而巴勒斯坦问题则将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把东方各地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这样的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中东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现在所指一般以西亚为主,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区,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