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传播方式物种种子雨的基本特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种子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子雨的密度、物种组成以及种子限制的强度.结果表明:(1)种子雨收集器共收集到种子136 38粒,隶属于28科66种,种子雨密度为146粒/m2;(2)样地内有56%的物种未收集到种子,因此种子雨与可繁殖个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低且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风力传播的相似性系数极值(Rmax)最大且距种子收集器距离(d)最远(风力传播:Rmax=0.226,d=20 m;重力传播:Rmax=0.077,d=9 m;鸟类传播:Rmax=0.094,d=13 m),证明通过风力传播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更有优势;(3)样地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种子限制,有43个物种的种子只在很少的(10)收集器中出现.对于较为优势的物种而言(IV≥1),传播方式可能是影响种子限制的主要因素.另外,群落中通过风力传播的物种种子限制很可能仅仅是由于可繁殖个体的缺少造成的,而通过重力和鸟类传播的物种存在很高的种子限制可能是因为种子的低产量以及种子扩散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壳斗科石栎属物种是东亚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重要林冠层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石栎物种果实形态变异丰富,是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和进化的关键.石栎物种的果实多态性可被划分为具有物化权衡的2种主要果实类型:较小和以种子化学防御为主的橡实,和种子较大、富含营养且以花托为主要物理防御的花托包被实.2种果实类型的物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内的41种木本被子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大小.结果表明:①干果占果实类型的43.08%,肉质果占果实类型的56.92%,两种类型果实比例接近1∶1;②与其他地区果实类型的比较发现,果实类型分布格局受水热环境影响显著,西北部干果比例高,而东南部肉质果比例高;③用种子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种子形状,植物种子的形状差异很大,最小值为0.003 1,而最大的值有0.537 1,大部分种子的三维方差小于0.4;④从种子的重量来看,种子百粒重为1~10 g和10~100 g的物种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39.02%和21.95%;⑤大种子和小种子不仅在科的分布上有差异,在植物的生活型上亦有差异;⑥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低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该群落种子传播单一性有关.探讨了果实和种子对群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性状,探究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槭树属植物果实的风传播机制和种群扩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为材料,在分析种子长度、种子宽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特征等参数的基础上,模拟果实的传播特征(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比较15种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①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开张角度对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的影响最大,种子宽度影响较弱;②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沉降速度为69.14~224.06 cm/s,扇叶槭最慢,梣叶槭最快;扇叶槭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最远,梣叶槭最近;③15种槭树属植物果实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正相关,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和种子宽度负相关;水平传播距离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种子长、果翅长、果翅宽、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均呈负相关,而与种子宽度正相关,果实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负相关,果实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性状影响;④对15种槭树翅果的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911%, 基于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知,当欧氏距离为10时,15种槭树可分为4类。【结论】果实形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5种槭树果实形态特征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依次为: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种子长度>果翅长度>种子长宽比>果翅宽度>种子宽度。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因子的综合制约。千粒质量、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可作为槭树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过2002年~2004年研究,认为光强是影响猫爪藤开花结实的主要生态因子,初步摸清了猫爪藤的物候节律,并初步确定其人工清除的时间.每年7月上旬果实开始成熟,7月下旬-8月上旬果实大量成熟.然后蒴果开始开裂.猫爪藤的防除应该选在每年7月上旬种子成熟之前,否则待种子成熟后再采取措施,会人为增加种子的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飞翔的种子     
在亿万年的发展进程中,每种植物都演化出独具特色的传播种子的特殊本领。有些种子表面生有絮毛、果翅等,靠风传播;有些种子的外面生有刺毛、倒钩或能分泌黏液,靠粘在动物身上传播;有些植物的果实色彩鲜艳、香甜多汁,靠吸引动物取食  相似文献   

7.
食果鸟类通过取食果实,消化果肉后散布种子,从而存在潜在的种子传播作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常绿阔叶树种,有关其肉质果实传播模式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调查了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1 100余株樟树的结实量、树冠下以及空地中食果鸟类散布的种子量,研究了食果鸟类对樟树果实的空间散布模式。共调查6 000余个小样方,面积达40 000 m~2,共收集樟树果实和种子20万多粒,40余kg。结果表明:樟树平均结实量为110.00±3.84粒/m~2。取食樟树果实的食果鸟类主要有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乌鸫(Turdus merul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等。这些食果鸟类均以直接吞食樟树成熟果实,并经一段时间消化后通过呕吐或排泄的方式在空间上散布樟树的种子。经食果鸟类消化后被散布至樟树树冠下的种子量为148.71±7.41粒/m~2,但非结实的樟树下也发现较多被消化排出的种子(37.93±7.60粒/m~2)。另外,在无樟树分布的空地中发现的种子量高达15.93±2.80粒/m~2左右。食果鸟类通过散布樟树种子,对樟树种子传播和幼苗建成有潜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种子层面了解种子大小对物种生存繁衍具有的适应意义,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70个固定样地中采集了87种植物种子,通过测量种子大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种子大小物种的丰富度与多度的空间格局。结果发现: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种子大小可分为:A(0.1mg%SM%1rag)、B(1mg%SM%10rag)、C(10mg〈SM%100mg)、D(100mg〈SM〈1000mg)、E(1000mg〈SM〈5000mg)5种类型;2)C型、D型、E型种子物种丰富度与总物种丰富度变化格局相同,随经度、海拔和年均降水的增加物种数目极显著增加,但随纬度增加物种数目极显著降低;3)C型、D型2类种子物种多度与总物种多度的变化格局相同,随经度、海拔和年均降水的增加物种多度极显著增加,但随纬度增加物种多度极显著降低,E型种子植物则相反。本研究证明不同种子大小对物种分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大种子物种随降雨的增加优势度将降低,所以在未来的沙漠植物保护中要加大对梭梭、白梭梭、沙拐枣等大种子植物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赵良成 《大自然》2022,(1):14-19
植物散布的方式与蚁播 植物散布是指植物的各种散布体(果实和种子等)离开母体到达另一个合适生境的过程,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除了自然(如风力、水流)散布外,许多植物还会依靠动物传播繁衍和扩大自己的种群.植物为了适应动物传播也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特征,如果实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化学成分、成熟时间及附属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会飞的果实     
<正>很多植物都会借助风来传播自己的种子。为了随风扩散至更远的地方,有些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甚至长出了"翅膀"。龙脑香科树木的果实就是其中一种,其上的萼片就像直升机的螺旋桨一般,使果实在降落时能不停旋转,产生升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来自挪威的生物物理学家AndreasCarlson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有趣现象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相似文献   

11.
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亦称显花植物,是现今植物界中种类最多、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类群,构成了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这无疑源于它们拥有完善的器官结构,对各种生境都有很高的适应性,也得益于其具有高效的花粉传播和种子(果实)散布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种子大小(seed mass,SM)与植物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关系,丰富种子消化道传播的理论,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了26科32属132种不同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资料,22种对这些植物种子进行消化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体重数据。整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 132种植物的SM变化范围较大,从小到大分为A(SM0. 01 g)、B(0. 01≤SM0. 10 g)、C(0. 10≤SM1. 00 g)、D(1. 00≤SM10. 00 g)、E(10. 00≤SM100. 00 g)、F(100. 00≤SM1 000. 00 g)、G(SM≥1 000. 00 g) 7个数量级,C级物种数最多,共计60种,占45%; G级物种数最少,只有1种,占0. 08%;杜英科(Elaeocarpaceae)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3 497. 65 g,景天科(Crassulaceae)平均重量最小,为0. 01 g,二者相差35万倍。2) 132种植物分为4种生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种子大小不同,乔木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497. 63 g,草本种子平均重量最小,为1. 28 g,二者相差388倍; SM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乔木、灌木、藤木、草本,除乔木外,其他3种生活型的植物种子平均大小差异不显著。3) 132种植物种子共分为7种传播类型,不同传播方式的种子平均大小各不相同,依靠消化道传播的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150. 69 g,依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平均重量最小,为0. 09 g,二者相差1 600多倍;除依靠消化道传播的种子外,其余6种传播类型的种子平均重量差异不显著。4)通过对反刍动物的体重与其消化道所传播的种子大小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亿万年来,地球上的生命繁衍演化,生生不息。很多植物为了让种子传播得更远,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动物前来取食自己的果实,使种子得到一个被带走的机会。种子和花粉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有机会远距离移动的种子和花粉承担着植物传播扩散的重要使命。为了帮种子找到最合适的落脚点,很多植物"想"尽一切办法,使出看家本领,演化出具有不同特征的种子,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传播方式。不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是借助风、水、  相似文献   

14.
<正>当水果还是一朵花时,小蜜蜂把雄蕊上的花粉蹭到了柱头上,随后子房中的胚珠渐渐长成了种子,逐渐花朵干枯退化,子房则膨大长成了果实。埴物们为了将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在种子的包装上"大做文章",逐渐演化出颜色鲜艳,口味独特的肉质部分,来吸引更多的取食者。难道这些肉质部分就是果肉吗?桃子随着子房逐渐膨胀成为桃子,子房壁的好几层也在改变:内果皮(子房壁的内表皮)木质化了,包裹着的种子变成了桃核。桃子毛茸茸的薄皮是由外果皮(子房壁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内蒙古高原东部克鲁伦河流域的放牧退化草原作为研究对象,在植物功能群划分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别功能群在放牧梯度上的垂直分异和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在中度放牧条件下,水分生态型功能群和种子传播类型功能群的植物生长较好;在轻牧区,生活型功能群的物种高度最大;生育型功能群中,匍匐型植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而言,植物水分生态型功能群中,旱生植物在中度和轻度放牧区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强旱生植物在强度放牧区优势明显;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都占有明显优势;生育型功能群中,丛生型植物在中度和轻度放牧区分布较广,重度放牧区中鳞茎植物占优势;从种子传播类型功能群来看,重力传播方式的植物在重度放牧区占绝对优势主。在中度放牧条件下草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南岛2 282个木本植物的5个功能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海南岛森林植物的生长型以乔木为主,其次是灌木和木质藤本;5m、[5m,15m)和[15m,25m)高度级的物种数最多,分别为977种、767种和376种;传播方式主要以动物传播为主,其次为风传播,利用水传播的物种最少,分别为1 158种、91种和31种;有刺的物种数显著低于无刺,分别为165种和2 117种;浆果、核果和蒴果物种数显著高于其他果实类型。热带森林植物不同的功能性状特征体现了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植物与生存环境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已持续了近百年.近年来,植物的繁殖器官——种子和果实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兴趣开始从研究植物本身的生态学转移到研究种子和果实的生态学,迄今种子生态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以沙坡头包兰铁路以北的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干扰生物土壤结皮存在条件下,归化物种狗尾草与相邻荒漠草原区地带性优势物种驼绒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完整的地衣结皮和藻类结皮均抑制了两种外来植物种子的萌发;生物结皮对外来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还取决于种子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认为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的存在能有效降低外来植物种子进入土壤,降低外来植物的种子传播与定居,降低外来植物入侵对沙区生态系统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磷矿开采废弃地旱冬瓜群落特征及对植被恢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抚仙湖流域磷矿废弃地剥离表土堆积区自然恢复形成的旱冬瓜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探讨了该地植被恢复中旱冬瓜群落的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剥离表土堆积区由于周围旱冬瓜母树种子的传播,在2~3年内即可在废弃地形成2~4m高的旱冬瓜幼林.群落的盏度和物种组成较稳定。在矿山废弃地自然植被恢复中具重要意义,可作为同类地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曾聪  范航清 《广西科学》2006,13(2):147-150
对红树植物银叶树(H er itiera littora lis)的果实和种子进行果形因子:果重(Y)、果长(X1)、果宽(X2)、果厚(X3);果实体积;果实浮力;果实、果壳和种子重量;果壳和种子含水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银叶树的果实含水量相对稳定;种子与果壳的重量比例(1.8¨1)较大;果实的浮力与果实体积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r=0.2995),1/3的果实具有较强的漂浮能力;银叶树果实的各项形态结构指标相对稳定;果重与果厚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r=0.3557),与果宽达到显著相关(P<0.05,r=0.3186),与果长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r=-0.0016),果重与果形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0.388X2 0.4X3-14.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