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尧 《银川科技》2007,(4):12-20
一、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概述 “十五”期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按照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科教兴省、人才兴业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通过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攻关、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全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吉林省科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肥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紧紧抓住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机遇,不断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有自身特定的国情和战略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厦门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市委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在提高竞争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都必须突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人认为,科技是国家或省里的事,在市县层面上科技发挥不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越是在基层,科技的注入越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高新区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是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高新区的根本宗旨.加强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重大的时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科技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确认识我国的科技实力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1999年度的《国际竞争力的报告》 ,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 ,排名第25位。 [1]这一排位基本反映了我国科技竞争力的现状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影响我国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R &D经费投入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发布的《199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1999年 ,我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284.9亿元 ;R &D经费支出额为678.9亿元 ,占GDP的比重为历史最高水平的0.83%。[2…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但远不是经济强国。突出表现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不具备与大型跨国公司较量的实力。其它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总量是中国企业的6.4倍,而我国每百万人获得的专利数  相似文献   

10.
<正>自主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保障自主创新在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是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样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以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1 科技创新在师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及“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的石河子市,要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经济和跨越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四个园区”、“六个基地”,必须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真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依靠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纵横》2006,(2):60-61
2006年,作为实施天津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全市科技工作将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成创新型城市为目标,面向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力,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加强原始创新,加大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力度,促进持续创新: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结构调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纵横》2005,(6):54-6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十几年来,西安市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弘扬创新创业,激活存量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道路。2004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5亿元,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玉环县科技工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为目标,以“创新,产业化”为主题,积极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科技投入效益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有力的支撑。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必要的科技投入。大项目需要大投入,小项目的科技投入也很可观。近几年来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明显加大,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的财政支出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昌敏 《遵义科技》2008,36(2):42-45
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又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和科技的更新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开始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上的重大变化是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代替了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的以跟踪模仿为主的渐进式发展。这一变化是从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战略格局特点出发作出的主动选择,适应了世界经济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总体趋势。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在观念上彻底接受这一转变,并将其具体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9.
《宜宾科技》2006,(3):26-28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粘纤生产制造基地。近年来,公司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引,坚持自主创新,狠抓产业升级,初步构建了集粘纤、棉浆粕、绣花线、房地产、热电、运输,以及资本运作为一体的产业群;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出口名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纺织科技型企业”。2005年,丝丽雅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1.13亿元,销售收入18.2亿元,利税2.3亿元,人均创利14290元,与97年相比,分别增长20倍、14倍、21倍和110倍。  相似文献   

20.
张莉恒 《广东科技》2008,(3):252-253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明了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尤其是强调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进一步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了当代中国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把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科技进步呼唤法制建设,法律是科技进步的保护神和推进器:法制建设促进科技进步,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科技进步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