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每个幼儿都会偶尔有一些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所致,而是幼儿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尊重、爱护对幼儿来说是他们健康发展的要素,是他们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是幼儿与教师连结感情的纽带,建立友谊的桥梁。“尊重、爱护幼儿”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在实践中我把“尊重、爱护幼儿”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让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送给幼儿的每一束鼓励的目光、每一丝温馨的微笑、每一句亲切的话语……都有体现出教师的爱心,每时每刻也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即使是当幼儿犯了错误时,我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既和蔼慈祥又不失严厉的目光。只有尊重爱护、信任孩子,他们才能在轻松、愉快、温暖的氛围中学习、游戏、活动,才会充满自信,自尊心受到保护。就会激发出爱学习、爱提问的兴趣,愿意尝试探索问题,内在潜力就会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2.
据2006年11月22日《新闻晨报》报道,某校一个班43名学生联名写信“弹劾”任课老师。“弹劾”的原因是:该老师不尊重学生。你不尊重我,我为什么尊重你?学生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在尊重人与被人尊重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有特权。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直接操作者与实践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来引领、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成为教育的“兴趣人”;要热爱与尊重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要赏识与鼓励学生,做一个“智慧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一改往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对一般教师来说,爱尖子生易,爱后进生难。而后进生往往更需要“爱”的阳光。后进生即老师眼里的“差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认识水平低,纪律涣散,不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约束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差,因此自卑感很强,往往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给集体带来不良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后进生的爱,要体现高度的责任感,这种爱是对学生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在班级  相似文献   

6.
高成俊 《科技信息》2011,(11):210-210
新课程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是不要教师。物理教学必须要遵循适度“放’’与适时“收”的原则,达到导学、教练的有机统一,使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物理教学的“放”与“收”谈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即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作业的批改评价不再只是甄别的,而是突出作业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此,我们可以改变原来只用“√’、“×”加等级的模式。试着在学生出现问题或闪光的地方写上针对性的评语,或提出要求、或指明思路、或情感交流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教师的用心良苦。作业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一直以来是教师十分棘手的问题。它是一项漫长的、艰苦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对他们有信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怀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发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并且持之以恒,及时鼓励他们,常抓不懈,才能做好“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常看到: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不能把小组交流的意见说出来。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业原本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它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最不讲科学的事情恐怕就是学生的作业了。理论上,一位教师一天该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一个学生每天该花多少时间来完成作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上,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千篇一律地给学生布置大量机械作业,认为这样做学生就能考出好成绩,教师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因此教师不惜采用“题海战”,对学生轮番轰炸,学生们不得不身处作业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王艳秋 《科技信息》2009,(4):145-145
一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学生对自己佩服和尊重的人,会心服口服;对自己看不起甚至反感的人,说对了他也可能不服。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为了使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教育要注意设法让学生真心敬佩自己,拥护自己,甚至是崇拜自己。总结多年来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要想树立自己在学生心耳中的形象,就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相似文献   

13.
邹丽 《科技信息》2010,(32):I0401-I0401,I0403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学生需求开展课程实施。只有需要的才是最好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对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不断地激励学生,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动力,自觉地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行动,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将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需求有效结合呢?首先,从学生爱和尊重需求出发,教师要建立自己积极的期望;其次,从学生交往的需求出发,教师要传递自己积极的期望;第三,从学生认知的需求出发,教师要调整自己积极的期望。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上学特别是接受完义务教育的人再上学,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这些高中教师总是讲:上高中就是要考大学,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找到人生幸福。甚至几年前东北的一所高中提出“上高中就是要有一个好成绩。有一个好成绩就能考上一所好大学,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能有一个好工作,有一个好工作就能有一个好家庭”。这样的提法不一而足。在这种鼓动和教育下,三年甚至四五年的高中生活,学生们承受着莫大的身心压力。每天五点半起床,十点多睡觉,十七个小时中,除了三餐、上厕所和极少的课外活动,就是在教室里看书写字作题;一次次考试一次次排名,成绩差了自己难受,老师批评,家长抱怨。正是花季少年.却找不到一点欢乐,教师们只能用“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尽甘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激励他们,用望梅止渴式的“考上大学就好了”来安慰他们。  相似文献   

15.
刘德伟 《科技信息》2009,(8):252-252
评价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励人们进步,改变人生之路。为了我们的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了一切的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评语闪烁更多的人性之光。评语评价要真诚、有爱心,注重激励、诚勉;评语评价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评语评价要追求艺术性;评语评价要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儿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不能轻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而且要加强教育,使后进变先进,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学困生,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本文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谈英语教学     
<正> 一、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师一直认为,学生是“小孩”,学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满足,教师也会产生“居高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说过:“上天生我们,是要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火炬精神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教师不光是哺育一朵朵渴求知识的花蕾,还要引领着一颗颗初涉世事的心灵。无论是学习困难生还是学习优等生在一种毫无偏袒的环境中自由呼吸、自由学习。让我们所有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现实中,有不少教师往往不经意间纵容少数“优生”享受教师的特爱,忽视学习困难生,给他们负面的心理暗示,伤害了他们的心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全面的教育、管理和指导,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三大支柱。根据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目前低年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学习方法、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一、学习方法。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成绩是综合测评、评优的主要参数。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后,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同学关系以及各种复杂的校内外社会活动。同学中“尖子”成堆,人才聚集,他们特别感到大学学习与中学不同,在学习方法、学习意识、学习计划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从小学到高中长达十几年,他们已经习惯于满堂灌,老师“每章每节地讲,一口一口地喂”,大学教师讲课是精、少、快,一讲就是几节,而且抽象阐述较多,绝大多数教材内容要靠学生自学完成。许多大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听课抓不住重点,思维跟不上教师。他们的学习程序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因而部分同学出现了不及格现象,一年级尤其严重。我们的教师和管理者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帮助他们学会合理支配时间,指导他们拟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求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日常生活以及各种活动有一个明确的安排,而且对所学专业、大学阶段的学习也要有一个周密的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