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晖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99-2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思想认识弱、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形成了“大学生特殊群体”,并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及其心理引导,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分析赏识教育情境与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教育、心理引导的关系,探讨营造特殊群体大学生赏识教育情境的主要原则,可用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认识与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丁敏娜 《科技资讯》2008,(31):231-232
在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存在使得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分类及成因出发,总结和概括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加强教育管理的理念、手段、方式和途径,为全面认识大学生特殊群体,实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崔连波 《科技信息》2009,(32):I0078-I0079
大学是思想教育的特殊阵地,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8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正确评价其目前的思想状况,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及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9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加强“90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思想上进行“心理扶贫”,既是贫困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此,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诚信、感恩、就业等角度出发,分析“90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工作途径,切实做好“90后”贫困生“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人的美丽,“美丽人生”是“美丽中国”的人文基础,而“美丽人生”离不开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人生的美丽,“美丽人生”的获得离不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此,高校要强化主导制、导师制、人文制和协同制,让“美丽中国”因为有大学生人生的美丽而蕴含人文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曲靖师专学报》2011,(6):F0003-F0003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运动性猝死案例的收集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器质性异常;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运动;特殊的运动心理以及学校运动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等.因此,本文提出加强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高危群体的预防教育与监督管理.如:要及早识别可能发生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学生群体;对高危学生群体在运动前要建立的“互动告知”制;要加强特殊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重点指导与保护;在师生中要普及运动现场的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珊 《科技资讯》2008,(32):139-139
十六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风华正茂,知识层次较高,可塑性强,我们应该积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使每一个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使每一个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都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校园中出现了由于生活贫困、学习困难、就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等原因构成的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这些特殊群体正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积极关注,构建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中的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由于适应能力差,家庭贫困,人际交往等原因,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应积极关注,采取相应措施,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类型,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要通过正面渗透、顺势“利用”、疏导结合及满足合理要求等途径来加强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婧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219-2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越来越详实,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对大学生中贫困生这一更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我们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各种不良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的群体。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相对而言是高校的不良群体,他们的发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将其培养成为责任感强、知荣明耻的人才既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从教育者角度看,因人制宜、有的放矢,采用“授、导、固”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职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效果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拼爹"、"潜规则"等社会现象的不断涌现,在大众关注官二代、富二代等教育问题的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再次走入了公众的视线。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媒体舆论和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汪明  穆春旭 《科技信息》2009,(24):I0048-I0049
现今大学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自律能力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特点。因此辅导员工作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情况出发,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以情动人,重视班级里的“特殊”群体,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的园地和成材的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要切实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还需要不断地积极地探索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不断地扩招,高校贫困生数量逐年递增,“特殊群体”的现象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部分学生成为经济和心理的“双困生”。针对高校贫困生的成长环境及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姗姗 《科技信息》2009,(23):I0033-I0033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特别是高校针时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开展专业的心理教育更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广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以及贫困大学生的典型特点,文章提出从培养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寻求社会支持等方面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个单独的个体与在群体中生活的个体,其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是极不相同的.心理过程的方向、强度以及心理特点的性质、明隐等各有特点,这是由于群体心理背景和群体心理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群体心理背景和群体环境影响,以求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搞清群体心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就必须明确个体、群体的概念以及群体心理的特殊表现、规律,以便利用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的特点和规律,为思想品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