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琳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118-118
加强地图市场上“问题地图”的监管,进一步优化地图市场环境,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好转和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所谓“信息”,大致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自然信息是指物质世界的各种信息,如环境参数、医学参数、供电参数等等。社会信息则指社会活动中所反映的各种信息,如新闻、政策乃至家务事等等。这里讨论的王要是“自然信息”,以下就简称“信息”。  相似文献   

3.
刘怡 《世界博览》2009,(21):17-17
距今整整90年前,一位立陶宛裔的退役奥匈陆军将领——约泽夫·毕苏斯基(Jozef Pilsudski),带着大名鼎鼎的钢琴家扬·帕德雷夫斯基(Jan Paderewski)赶到了巴黎。他们是作为一个在地图上尚不存在的“新国家”——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临时元首和总理,前来争取战胜国承认的。正在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接见了波兰代表,帕德雷夫斯基掏出一张地图,认真地解释说:从历史上看,整个世界的一大部分都应当属于波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地震信息服务模式存在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交互的高耦合性、表现形式的单一性等特点,难以满足多源异构地震信息快速、准确、综合发布的要求.为了有效、及时地管理地震信息,在“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信息在线集成服务的方法,将“天地图”的地理信息与地震信息进行了有效的集成服务,基于此方法,开发了原型系统,并实时集成了地震空间统计与分析服务,有利于地震信息的快捷发布与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不妨先问:测绘是什么? 一句话简答:是人们进行各种测量活动和绘制各种地图的总称。若要全面知晓“各种测量和地图”,那就是一门专业学科了。地图是测绘的最终成果产品之一。地图综合、科学地反映了各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态及其相互关系。从地域上可分世界地图;各国地图;省、县、市地图等。从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在同类地图中又可按不同用途编制大、中、小比例尺的地图。  相似文献   

6.
李玉明 《创新科技》2006,(12):21-23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一切活动,尤其是军事活动,都与直接反映地理环境的地图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图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图,相继出现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活”地图。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地图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随着其理论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现代地图学在国民经济、国防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产生的革命性作用正日益凸现。从平面地图扩展为三维地图,从静态地图发展为动态地图,从模拟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从实地图扩展为虚地图……高俊院士用他创新理论和亲身实践,引领着现代地图学不断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ArcGIS专题图制作是将各种专题数据图形化,在地图上直观、快捷、方便地显示出来,也就是利用属性表中一列或多列数据编制专题地图的方法.专题地图的制作是将各种专题属性数据图形化在地图上快捷、直观、详实地表示出来.基于ArcGIS的专题地图制作方法可概括为编辑准备、底图数据采集与输入、制图数据的编辑处理、地图标注、地图整饰、地图输出五个阶段.本论述介绍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借助ArcGIS软件对ArcMap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对基础地理信息的矢量数据库的地图符号化表达.  相似文献   

8.
情境分析是基于扎根理论提出的一种呼应后现代社会对于情境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矛盾性需求的质性研究方法。自2003年克拉克提出情境分析至今,情境分析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以探明“人类生活难以置信的多样化全景”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构建情境地图、社会世界/竞技场地图、位置地图这3层地图,弥补扎根理论所缺失的对于情境的关注。其中,情境地图是对研究情境中出现的广泛的元素的呈现和元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旨在帮助打开分析过程,使研究人员能够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情境中的主要元素;社会世界/竞技场地图指向对局势的中层解释,旨在展示研究情境中全部的集体行动者、关键的非人类元素、参与持续谈判的竞技场,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广泛情境的解释;位置地图指向对争议的分析,旨在帮助研究人员驱逐长期存在的、过度简单划分的二元对立“迷障”。作为定性研究范式中的一种实证方法,情境分析以当前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和走在“质性研究革命最前沿”的扎根理论为基础,在研究对象、分析主体、分析要素以及研究技法4个层面重新“研磨”了扎根理论,发展出了一种超越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上,情境分析实现了从关注基本社会过程到关注多样...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安市地图集》“社会经济图组”的编制研究,探讨了城市社会经济地图的选题内容、表示方法、数量分级标准等.提出适合城市特点编制社经地图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泰山最大的特色是以她雄伟的自然形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华民族的社会人生、政治历史、哲学文化、世俗观念等各种意识形态因素互相磨合、互相影响、互相振荡、互相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凝聚”“支撑”的作用。其“凝聚”作用之持久,“凝聚’影响之深刻,使中国幅员内所有名山高山望尘莫及。 我国古代对民众群体的分布向有东夷、西夏、南蛮、北狄之说。据现有地下出土文物推测,在距今六千年以前,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各地,都存在着人的群体。因此,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传说,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分割与以矢量信息描述地图的A*寻路新算法.首先采用自适应四叉树方法将地图分割,同时分析地图的矢量数据;其次在寻路过程中,仅根据“路点”信息,寻找初始路径,为获取最终路径提供启发式指导;最后根据初始路径,依次读取地图中相关区域数据,整合得出最终路径信息.此算法解决了在大型地图中寻路速度慢、占用资源多的问题,通过分治的思想,缩小问题的规模,大幅降低时间与空间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地名不仅是表明一地的文化方面的标志,而且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当地居民的社会生产活动,在文化脉络所织就的网中,地名则是不可缺少的文化细胞,地名的命名有其所在地的自然与文化的印记,是自然和人文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以上海市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图法、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等方面对乡镇地名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上海市乡镇地名的命名规律.  相似文献   

13.
马是“六畜”之首。《三字经》云:“马牛羊,鸡犬象。”也被我们祖先列入12生肖动物行列。马拉车,牛耕田,都是人类的朋友与助手。马在动物学上属哺乳纲、有蹄目、马科,是由野马驯化而成家马,历史当然很悠久,早在我们祖先进入猿人时代,便已出现“真马”,在真马之前有“始马”“牛马”“原马”“上新马”四个发展时期。我国距今约千年的龙山文化中有马的遗骨,说明当时山东地区居民已经开始马的役用。这个发现可以从《周易》上的“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的说法相印证。从资料记载,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大量养马。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之前,或者说没有邮电之前,“驿马”是古代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最快的。马在中国,生产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北京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依据,利用知识地图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从海量的首都安全大数据中提炼有效信息并合理应用,构建首都社会安全“3+1”风险预控模式。方法利用知识本体映射方法以及信息构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明晰首都安全风险隐患,构建首都安全风险预控知识地图。结果通过知识建模、知识抽取,梳理安全事故发生链的全过程中蕴涵的知识关联、因果关联,建设首都安全的人物知识地图、机构知识地图、成果知识地图、首都安全风险预控平台。结论构建首都安全风险知识地图,为挖掘与分析首都安全事件数据知识链提供有效依据;建立大数据视角下的首都安全知识单元地图及其网络关系,为“平安北京”风险预警预控的多元协作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以前的中国思想家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次上论述人性的,王阳明的“心即性”命题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从心理层次上论述人性.他肯定心的主宰作用、“灵明”作用和“造化”功能,在心理层次上将人与禽区别开来。他继承了从孟子、陆九渊至陈献章等的心学思想,发展了主体性哲学,丰富了人性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就农业地图的性质而论,乃属于专门地图之范畴,它的诣旨是为了农业活动的需要服务。由于农业发展要求自然社会条件的复杂性与农业本身内部的多样性以及农业活动所解决问题的焦点不同,因此,农业地图之类型、内容,则是异常庞杂而为其他专门地图所不能比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先于文字形成的用图解语言表达事物的工具,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利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综合,对地球上各事物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时间发展变化状态用图形进行表达。过去,人们把地图看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的发展,地图可以当成是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的一种载体。该文结合了传统地图制图和现代地图制图的产品和技术,介绍了地图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人民大众形成的社会群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公权力的约束,也即形成了“社会制约权力”模式。对此,托克维尔和罗伯特·达尔在其著作中均有开创性的表述。在理论渊源上,“自然权力-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思想以及“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理论是其法理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发展和完善听证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社会团体的自治活动,以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是其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